APP下载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再住院相关因素分析

2012-11-05于黎黎

医学综述 2012年20期
关键词:尿量白蛋白血症

王 冰,于黎黎

(辽河油田中心医院 1肾内科,2检验科,辽宁盘锦124010)

维持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主要肾脏替代疗法之一,患者通常需在门诊透析治疗,不需要住院。部分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仍有较高的再住院率,再住院加重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及心理负担。该项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患者再住院相关因素,旨在加强预防措施,降低患者再住院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辽河油田中心医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73例,其中男45例,女28例,年龄28~75(56.26 ±11.62)岁。原发病:慢性肾炎28例,高血压肾病21例,糖尿病肾病19例,其他5例。所有患者为规律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采用金宝 AK95型透析机,聚砜膜,膜面积1.4 m2,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180~250 mL/min,每周透析2~3 次,每次3.5~4 h,常规纠正贫血、降压、降糖治疗,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透析方案。73例患者中,选择反复住院2次及>2次的患者29例为观察组,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97±12.65)岁;其余44例为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5.89 ±12.8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住院情况,分析观察组住院原因,两组患者原发病、年龄、血透开始年龄、透龄、原发疾病、残余尿量、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血白蛋白、血钙、血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住院情况和原因分析 29例患者反复住院2~4次,共有77例次住院记录,患者反复住院的原因:感染 36例(46.75%),心血管病 32例(42.86%),脑血管病2 例(2.6%),动静脉内瘘闭塞3 例(3.9%),骨痛3 例(3.9%)。

2.2 两组患者原发病住院率比较 观察组慢性肾炎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再住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原发病住院率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残余尿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2.4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再住院的单因素分析 低白蛋白血症、贫血、残余尿量与患者再住院相关(P <0.05)(表3)。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表3 再住院患者的单因素分析 [例(%)]

3 讨论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通常仅在门诊治疗,并不需要住院,部分患者因各种并发症而不得不住院治疗,且有较高的再住院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再住院率达39.7%(29/73),住院例次平均达2.66次/例(77/29),其住院原因主要集中在感染36 例(46.75%)及心血管病 32 例(42.86%),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一致。血液透析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和营养不良,血液透析时透析器、透析液及血管通路的生物相容差常导致患者易于发生感染,包括呼吸道、泌尿道及败血症[1]。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常出现低白蛋白血症,通常认为低蛋白血症与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最近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不是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相反与患者体内炎症密切相关[2],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炎症状态可导致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及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使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下降,引起恶性循环[3]。所以,患者在充分透析的同时应积极改善全身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及治疗感染,从而降低再住院率。

本研究显示,心血管并发症也是再住院的主要原因,发生率达42.86%,包括患者透析时或透析间期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血压控制不良等情况。目前认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患者自身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控制不良。②透析时机的选择。许多患者首次透析前已经有明显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缺血性心肌病等,尤其是老年和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对血透耐受性明显降低,一旦合并电解质紊乱,容量负荷加重、高血压及感染,即使行血液透析治疗也无法全面改善心功能,造成患者反复住院甚至死亡[4]。因此,指导临床医师应积极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教育,包括血液透析充分性、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控制在3 kg以内及饮食的控制、降压、降糖治疗等来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5]。患者其余并发症少,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选择有关。

原发疾病统计发现,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患病率较高,再住院的发生率差别大,患糖尿病肾病组再住院率高可能与糖尿病引起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自主神经病变有关。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再住院率低,考虑与透析年龄轻,并发症少有关,能否长期存活与开始透析年龄也有关系。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有研究表明,低浓度的血红蛋白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再住院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红蛋白每下降1 g/L,患者发生再住院的相对危险增加5%[6]。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常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尿毒症患者的营养不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或感染、炎症所引起的,所以出现营养不良往往是伴随其他疾病的结果,临床工作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隐患,早处理,以免延误病情[7]。

残存的肾单位可产生一定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维生素D等活性产物,排出一定量的代谢废物,特别是一般透析难以清除的中大分子,其在调节机体体液平衡和钙磷代谢,改善贫血及营养不良,降低远期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保护残余肾功能对血液透析患者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是有意义的[8-9]。本研究因患者依从性关系,用残余尿量估计残余肾功能,再住院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患者再住院明显相关(P<0.05)。血液透析所致肾功能降低,很大程度上与肾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透析大量超滤可引起肾有效血流量减少。因此,合理制订超滤,控制间期液体入量可延缓残余肾功能丢失。另外,控制血糖、血压、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同样重要。

综上所述,感染及心血管并发症是患者再住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低蛋白血症、贫血、残余尿量减少与再住院相关,重视血液透析充分性、纠正贫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及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是减少再住院的重要手段。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07-513.

[2]祝胜郎,常巨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6):40-43.

[3]黄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43-244.

[4]刁秀竹,柴树人,杨沐,等.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临床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16(5):290.

[5]王莉,刘群,刘德文.终末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4):307.

[6]牛建英,袁瑾,罗丽红,等.血红蛋白浓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住院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7(9):522-523.

[7]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40-1041.

[8]任伟,兰雷.透析患者保护残余肾功能的重要性[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7,28(4):185-188.

[9]顾勇.应充分重视和保护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7):411-412.

猜你喜欢

尿量白蛋白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低磷血症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研究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自制精密尿量计量器测量患者尿量的效果分析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