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不同部位头皮静脉输液效果的比较及分析

2012-10-31黄清丽文惠君曹辉娟何秀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3期
关键词:前额头部输液

黄清丽 文惠君 曹辉娟 何秀珍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输液室的基础护理操作,是衡量输液室护士技术水平最直接的指标,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的摆动、哭闹、甚至用手去抓绕,引起穿刺针头脱出或局部肿胀,导致输液失败,需要重新穿刺,使感染率增加,并增加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程度,同时使护士的工作量增加。怎样才能提高输液成功率,我科通过对四种不同部位头皮静脉输液的观察,进行探讨穿刺的部位或静脉与输液效果的关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在我院行头皮静脉输液患儿694例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四组:前额正中静脉组195例;前额及头部两侧小静脉组186例、两侧颞浅静脉组174例、耳后静脉组139例,四组患儿年龄均为0~2岁,输注液体150~250 ml。

1.2 方法 操作者均为在儿科输液室工作5年以上的主管护师,均采用双翼穿刺针(天津哈娜好小儿精密过滤输液器),穿刺成功后输液贴固定并用胶布环绕头部一周。交代患儿家属抱患儿时采取喂奶姿势或让其坐于家长双腿上,将患儿穿刺侧放在家长的外侧,以免患儿头部与家长身体接触,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看好患儿的双手以免其拔除针头。护士随时巡视观察并指导家长的工作,发现哭闹或肿胀及时处理。

1.3 评价指标 评价输液效果:穿刺1次成功4分;穿刺后一次固定成功,未发生胶布脱落4分;液体输注一次完成4分;重新穿刺或输液每增加一次减1分,以此类推,最低分1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准取α=0.05。

2 结果

表1 四组患儿输液效果比较

四组间输液效果比较及各组两两比较显示,前额正中小静脉组输液成功率均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3 讨论

3.1 四组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报告结果看,前额正中小静脉输液效果最好,这是由于前额正中的额静脉粗而直;静脉固定不容易滑动;前额比较平坦,固定双翼后针头不容易移动;前额正中的位置不容易与家长的身体接触,所以输液过程中不容易肿胀或脱出。

前额及头部两侧的小静脉也比较细直,但穿刺部位表面不平,且头部两侧有头发,胶布容易松动,小儿摆动头部时容易碰到家长身体,输液效果相对较差。

头部两侧的颞浅静脉虽然粗直,但由于管径粗,血管不充盈,患儿头部摆动时针头容易刺破血管,导致穿刺局部肿胀,但肿胀后往往液体滴速不会减慢,所以护士要多加巡视,尤其是要观察患儿穿刺局部情况。

耳后静脉细且难固定,血管表浅,容易滑动,家长抱患儿时手臂容易碰到此位置,所以此位置静脉输液效果差,一般情况下不要选择此静脉。

3.2 小儿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由于小儿爱动、哭闹、不配合,所以穿刺成功后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针头移位或脱出等情况。因此,保证输液过程顺利,避免重复穿刺很重要,这就需要护士熟练的穿刺及固定技术以及对家长的宣教指导,护士穿刺前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在穿刺部位及四周多剃头发,充分暴露血管走向,穿刺成功后用输液贴贴好,在针翼处绕头部一周进行固定牢固,输液管固定在患儿头部后位或后侧位,以免患儿拉扯;家长要准备好奶粉、水、玩具,以使患儿在输液时转移注意力,停止哭闹;若患儿哭闹不止,可抱患儿在输液室走动;抱患儿时注意避免自己的身体碰触患儿部位;注意患儿的双手,让患儿手上拿着玩具,防止其扯动输液管或针头。若输液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肿胀、患儿哭闹不安,要请护士及时查看[1-4]。

[1] 胡秋霜.小儿头皮静脉解剖学基础和穿刺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8,15(5).

[2] 严素芬,梁少蓉,孔幕贤,等.3种不同静脉穿刺部位对小儿静脉留置效果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2009,8(12):44-45,19.

[3] 刘金荣,白秀珍.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探讨.职业与健康,2008,24(03):263.

[4] 许芙蓉.小儿头静脉穿刺的点滴体会.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20-121.

猜你喜欢

前额头部输液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简单搓搓可养生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安徽输液“负面清单”效果有多大?
蚝壳巧制作
魔法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