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市社区护士岗位实践技能培训方法探讨

2012-10-31林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3期
关键词:问卷护士岗位

林红梅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护理越来越受到各级卫生机构的重视,如何能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社区护士队伍值得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思索和探讨。目前我国社区护理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1],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大都来自临床,医院分流的护士占相当的比重,年高体弱,以临床专科疾病护理为主,实践技能相对局限;其次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刚刚毕业的中专生。她们的学历水平和职称都比较低,从事社区护理工作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实践技能培训,缺乏胜任社区护士岗位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我院作为吉林市卫生局指定的吉林市社区护士岗位实践技能培训基地,近3年承担了15期455名社区护士岗位技能培训工作。现将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1年自来吉林市各社区服务中心、站、及二级医院、妇幼保健院共455名具备注册护士执业资格的已从事或拟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在我院培训基地参加了社区护理岗位实践技能的培训,均为女性;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8岁;中专学历占69.5%、大专27.6%、本科0.9% 、无正规专业学历2%;初级职称占92.15%、中级职称7.84%、高级职称0.0085%;社区工作平均年限3.62年,均是临床护理专业毕业。

1.2 培训方法

1.2.1 确定培训内容 依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的相关规定,总结学员问卷、考试、座谈结果,按照《吉林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要求,确定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吸氧、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法、急性中毒及意外伤害的救护等社区紧急救护技术;无菌技术、鼻饲、导尿、灌肠、换药、生命体征测量、各种注射法、各种标本采集法等社区护理常用技术操作项目及相关理论;健康教育、压疮护理、社区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医疗废物管理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康复及各种传染病居家治疗的护理技术等作为培训内容;同时还将沟通技巧、护士礼仪标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每项技术操作中,使培训后社区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大幅提升。

1.2.2 培训管理及方法 采用班主任带班管理、授课教师主讲理论及操作要点、助教负责现场示范操作对培训工作进行分工负责。依据培训内容,聘请了符合条件的有社区护理经验的优秀护士长及优秀护理专家、技术能手担任班主任、授课教师及助教,每项技能由专人授课,并配备2~3名助教。为保证培训效果,对455名学员分15期进行培训,每期30名左右学员,培训时间为15天,120学时,学员上午、下午均签到,采取全脱产的学习方式。每期学员报到时填写自然情况登记表及《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前社区知识调查问卷》,再集中座谈,收集技能方面存在问题及培训需求,然后有专职班主任进行总结分析。结合分析在培训时先将技能相关理论知识使用多媒体集中讲解;同时设定社区、家庭用物缺失时的替代品;再集中实地示范社区各项护理技能操作;分组技能训练、现场指导;现场互动交流;最后进行培训后分组考核,成绩进行登记。每期培训结束后均填写培训自我总结、自我能力评估问卷及对培训方法的建议。为探讨适宜的社区护士岗位技能培训方法提供依据和参考。

1.3 统计学处理 对问卷及考核结果进行统计、采用自身对照法、统计学描述用百分率。

1.3.1 培训前根据培训需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项目为:①社区紧急救护技术,②社区护理常用技术操作,③社区传染病居家治疗的护理技术,④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康复。以自身参加岗位实践技能培训前为对照,每人评估自己在培训前、后对各项技能进行规范操作并能掌握相应的理论做出及格或不及格回答,发出问卷455份,收回问卷455份,问卷回收率100%。

1.3.2 依据统一的实践技能考核标准,每位学员培训前后各抽考相同的四项技能操作,其他操作每次授课后均有考核,前后成绩进行对比,检验培训效果并探讨培训方法。每年学员统一参加吉林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技能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96%。

2 结果

见表1。

表1 吉林市社区护士岗位实践技能培训前、后合格率对照(例,%)

结果显示培训前社区护士评估自己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康复及社区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方面的能力相对高。培训后增长率最高的为社区紧急救护技术,达到66.6%,相对低的为社区护理常用技术操作,约44.9%,另外两方面增长率分别为58.5% 、57.8%。总之参加培训的455名护士实践技能及相关理论与培训前比较有显著提高。

3 讨论

3.1 社区紧急救护技术 由于院前急救战线前移,(即院前急救包括社区急救)当社区护士遇到突发创伤、中毒和急诊抢救时,将急救措施迅速送到危重患者身边,对于维持生命、防止再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我们采用各种模拟现场强化训练急救技能并把急救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一并培训,收到良好效果。从评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培训前只有31.2%的学员能掌握此项技能,还只是简单的包扎、不规范的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后有97.8% 的学员掌握了较全面的紧急救护技术,自我评估率明显提高。

3.2 社区护理常用技术操作 由于参加培训的所有学员来自不同的社区中心、站及二级医院、妇幼保健院,操作水平及标准掌握各不相同,调查结果显培训前50.3%学员自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对常用护理操作掌握较熟练。但培训前考核中发现她们有的缺乏与患者沟通,无声操作,有的无菌观念不强,违反无菌原则,多数学员的技能操作不规范;培训中规范了操作标准,认真推敲每个操作要点,并将护士礼仪、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每项技术操作中,使培训后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95.2%的学员自我评估能够全面掌握各项操作。

3.3 社区传染病居家治疗的护理技术 培训前学员对医疗废物分类、职业防护知识掌握较少,自我防护缺乏足够的认识[2],只初浅了解一些传染病知识,培训后,学员均能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分类收集处理各类医疗废物,其次通过演示指导每位学员如何预防针刺伤,如何执行各项隔离技术,增强她们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减少因医疗废弃物或护理传染患者时引起的职业暴露,最后学员对传染性疾病的分类、报告时限、程序、隔离方法、消毒处理要点及消毒液配制等方面掌握合格率提高到86.6%。

3.4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培训前有的学员只知道老年慢性疾病简单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通过培训绝大多数学员能够用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来制定老年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组织实施并进行评价,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水平显著提高。

3.5 2009~2011年的培训采用班主任带班管理、授课教师主讲理论及操作要点、助教负责现场示范操作对培训工作分工负责的教学模式,较好完成了吉林市社区护士岗位实践技能培训工作,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我们采用的培训方法使护士更新了观念,丰富了专业知识,强化了社区护理实践技能,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为今后的社区培训工作探索了新路。

[1] 申良荣,车文芳.借鉴国外经验发展西部社区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77.

[2] 王雪梅,付朝云.社区卫生服务站预防医院感染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7):863.

猜你喜欢

问卷护士岗位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问卷网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问卷大调查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