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传统知识分子的无私天地
——记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北京市委主委王永庆

2012-10-31牟晓春

北京观察 2012年5期
关键词:王永庆民主党派

文/牟晓春

一位传统知识分子的无私天地
——记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北京市委主委王永庆

文/牟晓春

“我的自我定位是比较传统的知识分子。”王永庆如是说。他的成长轨迹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历史浪潮做过农民当过工人;大学报考中文最终却跟财务管理结下不解之缘;参加民主党派“众望所归”成为党派负责人……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随着他的讲述缓缓展开,平平淡淡的口吻,阐述着这位温润如玉、却又耿介刚正的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

农田里的“半拉子”劳力

王永庆,1954年6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当他就读小学5年级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8年,因父亲的“历史”问题,全家被下放到农村。那是一个偏远的山村,吉林省桦甸县金沙公社金沙小队,没有电,晚上仅靠微弱的煤油灯照明。一家人住在低矮的土房子里,在生产队政治队长的监管下接受劳动改造。

每天清早,随着生产队长敲击铁轨的“咣咣”声和“出工啦”的吆喝声,大家按照分工开始一天的劳作,一个整劳力每天挣10个工分,合1毛5分钱。刚刚14岁的王永庆,每天也要下田挣工分,他属于“半拉子”劳力,每天挣8个工分。

在村里,王永庆把四季的农活干了一个遍:冬天打柴,春天插秧,夏天锄草,秋天收割。他印象中最累的是插秧。清明节的时候,稻田里的水冰冷冰冷的,早上还带着冰碴,脚踏进去很快就冻僵了。为了御寒,插秧之前,不分男女老少,一人一点白酒“咕咚咕咚”下去,等全身的血液循环起来了,马上下地插秧,几公里长的地基本上不停歇地“腾腾腾”插到头,之后感觉腰都直不起来了。

从繁华的城市来到这偏远的山村,日子的艰苦、农活的繁重、众人的歧视都能忍受,最让王永庆不能忍受的是生活的枯燥,没有报纸,没有广播,更没有书。这段日子不光铸就了他不怕吃苦的品格,更让他体验到书本的重要,文化的重要,在之后有机会读书学习的岁月里,对书本和知识倍加珍惜。

从工人“小师傅”到研究生

王永庆家里的读书氛围很浓。父母都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喜欢读书,耳濡目染,他也从小就喜爱读书。

1970年,16岁的王永庆中学毕业,被分配到吉林省机械厂当工人。就因为个子高,被分到大件班组,先当了3年学徒,之后成了“小师傅”,开始带徒弟。那时候工厂机械化程度不高,工人每天“三班倒”,大件班组因为要手工搬运很多钢铁部件,更苦更累,每天下班累得动都不想动了。

即使这样,对读书和知识的渴望,还是激励着王永庆利用工余时间博览群书,探索真知,充实自己。当时鼓励学马列毛主席的著作,那段时间里,王永庆系统自学了马列主义的系列著作。对这些科学理论,王永庆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觉得有道理,逐渐形成了对马列主义的坚定信仰,成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

1978年恢复高考后,王永庆第一志愿填报中文,最终被吉林财贸学院会计系录取。王永庆戏称自己当时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基础,其后的中学生活都被“文革”荒废了。高考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时喜欢读书,尤其是在工厂对马列主义系列著作的研读。

重新有机会进入课堂学习,王永庆如饥似渴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他兴趣广泛,除了本专业,还经常跑到别的班、别的系、甚至别的学校去听课学习。吉林大学中国史、世界史的课堂上经常能见到他专心倾听的身影,图书馆成为他课堂外的另一大学习营地。

1982年,王永庆大学毕业,到辽宁财经学院攻读会计专业研究生。因为有过工厂和农村的经历,他深觉读书机会的宝贵,觉得应该趁自己还年轻多学点知识,多长点本领,将来为社会多做点贡献。

财务管理领域的学者型官员

1985年,王永庆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财政部会计司,从此,就一直在国家机关从事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工作。1986年调到审计署,1998年调到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总署,2000年,稽察特派员总署改名为中央企业工委,2003年中央企业工委与其他部门整合为国务院国资委。

王永庆现任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办事处主任。办事处监管5家大型国企,年底就企业经营业绩和领导班子经营管理能力向国务院报告,如这一年企业经营得是好还是不好,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企业问题和管理薄弱环节有哪些,领导班子德、能、勤、绩、廉各方面表现怎么样等。他们递交的报告每年都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有力促进了被监管企业的守法经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王永庆工作态度特别严谨。他常说,经济没有可验证性,如果判断错了,损失无法弥补,所以一定要做科学周密的研究,了解真实情况,用数据说话。为了做出更科学的评价和进行更有效的监管,王永庆要求部下,要一只眼盯着被监管企业,一只眼盯着外面,这个外面是指国内外同行业的各类企业,做到对自己监管的行业有透彻的了解。

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尽管繁多的社会活动占用了大量时间,王永庆一直没有停止业务研究的步伐。多年来,他在会计、审计、企业监管方面颇有心得,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书籍10余部。同时,他还在清华大学、国家会计学院、中央党校国资委分校授课。业内人士评价他:文如其人,严谨、平实,数据翔实,富有创见。

“宽严相济”的党派负责人

1991年,王永庆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王永庆说,他加入民主党派主要受到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研究生时的导师沈琪煜,无党派人士,为人正派,全心全意做学问教学生。另一个是刚参加工作时的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纪琬,民革党员,是我国会计界泰斗,为人很好,工作要求很严,特别注重培养年轻人。

在党派活动中,王永庆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可。2003年任民建朝阳区委主委,2007年任民建北京市委主委,2010年12月起任民建中央副主席。王永庆对新时期民主党派工作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改革开放之后,民主党派得到迅猛发展,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民主党派成员如何跟中共同心同德,应该是摆在民主党派包括中共统一战线工作者面前最严峻的任务。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靠的是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尤其需要凝聚力和管理能力。王永庆认为,新时期的民主党派领导人,必须具备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把党派的成员团结起来,管理好、约束好,跟中共同心同德,使多党合作制度更加完善。

王永庆认为,做官要先做人,做人要正派、公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在民建市委的一个管理原则是,对机关工作人员的要求要严,对会员的要求要宽;因为机关工作人员是专职的公务员,而会员是兼职的。就在这“宽严”之间,王永庆探索出了一条党派机关建设的新路,提升了整个机关的服务管理效能。

“活学活用”的马克思主义者

1991年加入民主党派,2003年成为政协委员,党派、政协等活动占用王永庆的很多时间和精力,王永庆形容说是“星期六一定不休息,星期天不一定休息”。利用业余时间,王永庆满怀为国为民的热忱,提出了不胜枚举的提案、建议案、信息,参政议政硕果累累。

长期从事经济财务工作,王永庆对这些方面的很多情况比较了解,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积累和眼光,敏锐地发现问题,准确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很多前瞻性、宏观性的真知灼见。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说监管大型煤矿企业的时候,王永庆经常去山西实地查看,注意到煤矿旁边就是小煤窑,而小煤窑的存在带来诸多问题,如安全问题及煤炭利用率的问题等。他在2008年的全国“两会”提出了提案《关于加快整合改造小煤矿,转变煤炭工作发展方式的建议》,建议对山西的小煤窑进行整合,由大企业并购重组。此建议得到贾庆林主席、张德江副总理的批示,其后山西等地煤矿兼并重组整合改造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已取得良好效果。

王永庆(左二)率领市政协委员视察治污减排工作

再比如,早在2008年初,国际金融危机大潮来袭之前,王永庆就通过市政协向党政部门报送了有关应对危机的信息。那年2月,王永庆去广东考察企业,发现很多企业订单不足、开工不足,新一轮经济危机的苗头已经有所体现,但大家的注意力还放在防止经济过热、防止通货膨胀方面。王永庆实地考察基层情况之后,经过汇总分析,迅速通过政协信息刊物《诤友》反映了一篇《应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做好反周期调控应急准备》的政策性、预警性信息。在信息中王永庆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结果,已经使我们无法置身于全球经济可能的衰退之外,我们必须对可能出现的最坏局面做好打算,宏观政策做好反周期准备,并同时对挽救全球经济增长做出自己的贡献。否则,如果外部环境恶化,而我们几项坚持加大宏观调控的政策,无疑将对我国经济雪上加霜”。并提出了“加快内需启动步伐,保护好针对消费和服务内在的投资需求;汇率政策要保持既定的升值幅度和速度,反对加速或大幅升值;财政政策要随时做好启动的准备,应对全球经济衰退可能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等建议。后来的经济发展表明,他在信息中反映的担忧、做出的判断和提出的建议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关于核电安全、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意见建议等。这些前瞻性建议都得到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和相关问题的解决。

王永庆认为,这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得益于研究生时老师对逻辑思维方面的培养;同时,实质上也是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哲学思想,是在实践中“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

比较传统的知识分子

王永庆说,自己的价值观很简单,都是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受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影响比较大,算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知识分子。

王永庆认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首先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光明磊落,要爱惜名声和气节甚至超过生命。作为参政党的一员也好,作为知识分子也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让大家了解,被决策层采纳,切实为国家社会做点事,人生才更有价值。

王永庆对个人得失看得很淡。他说,提意见、讲真话虽然有时不受人待见,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就应该去做。他为人低调,很少接受采访,媒体上对他个人情况的介绍也都非常简单。采访中,当被问及这些年得过的荣誉都有哪些时,他略做思索,然后微笑着说,都记不得了。

“回首平生无憾事,心底无私天地宽。”王永庆特别欣赏这两句诗。他时刻以一名传统知识分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恪守优秀传统道德,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无私无畏,为国为民,看个人的成败得失云淡风轻,看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重于泰山。细细想来,他的经历,他的为人,他的追求,不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吗?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研究室信息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 崔晨

猜你喜欢

王永庆民主党派
普洱学院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凌晨三点的面试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凌晨三点的面试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凌晨三点的面试
民主党派大调研8 大主题折射中央最关注
不计较的人才最好用
同声遂相应 同心自相知——忆与民主党派同志在合作共事中结下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