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扩张药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74例效果比较分析

2012-10-30梁卫娟陈海龙黄乐华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变异型气道支气管

纪 成 梁卫娟 陈海龙 桂 迪 黄乐华

(宁波市明州医院 315100)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药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大部分患者经过支气管扩张药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但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不明显。因此,我们对这两类患者的相关病理指标进行初步分析,从而为更有效地开展目标性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CVA患者。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①咳嗽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无喘息发作,运动后加重;②季节性发病或在变应原环境下发作频率增大或病情加重;③哮喘多发生于夜间或凌晨,抗生素治疗无效;④无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⑤有变态反应性疾病或病史。纳入标准:X线胸片、胸部CT、心电图未见异常,无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及妊娠患者,无急性重症患者。符合上述条件者共74例,其中男48例,女26例;年龄24~78岁,平均4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气管扩张药治疗,具体如下:特布他林2.5mg/次,二羟丙茶碱200mg/次,口服,每日3次,治疗时间为1周。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其中无效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5mg/d,口服,治疗时间为1周。

1.3 统计指标 ①辣椒素咳嗽敏感性试验[1]:根据Fujimura等建立的方法,以吸入辣椒素溶液诱发最低5次咳嗽的最低辣椒素浓度为咳嗽阈值C。②肺功能检测:采用Master Screen Diffusion肺功能仪检测,统计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预计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预计值。采用德国Jaeger公司APS雾化器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统计PD20FEV1值。③炎性介质测定:诱导痰上清液在室温下解冻,采用美国R&D公司的ELISA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操作,检测白细胞介素5(IL-5)、前列腺素D2(PGD2)、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

2 结果

支气管扩张药治疗1周后有效56例(75.7%),咳嗽阈值(4.1±0.7)μmol/L;无效18例(24.3%),咳嗽阈值(8.2±1.6)μmol/L。两组的咳嗽阈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5.30,P<0.01)。

2.1 两组肺功能比较(表1)

由表1可见,上述指标两组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炎症介质相关指标比较(表2)

表2 两组炎症介质相关指标比较 (x- ±s)

由表2可见,上述四项指标水平有效组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一般认为,CVA发病机制与典型哮喘基本相同,均存在以气道高反应和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但其和典型哮喘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气道炎症反应程度较轻,炎症累及范围主要局限于中央气道,诱发平滑肌痉挛的阈值较高,但对咳嗽的敏感性较低[2-3]。

支气管扩张药的作用主要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气道高反应,从而达到间接缓解咳嗽的目的,但无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降低靶细胞中的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数量,抑制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活化和释放,诱导产生磷脂酶A2抑制物免疫调整蛋白的合成,阻止血管内皮活化因子的生成与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支气管黏液腺分泌,达到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的目的。咳嗽是CVA发作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缓解咳嗽,对于减少哮喘发作频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患者所处变应原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难保证不再受到刺激,因此很难彻底消除咳嗽,所以一般给予对症缓解治疗。由于大多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收缩,因此采用支气管扩张药可以较好地缓解症状。本次74例患者中有56例采取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有效,提示了该类药品的广泛适用性;但还有18例治疗无效,也提示了该类药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x- ±s)

从本文统计结果来看,有效组FEV1/预计值、FVC/预计值、MMEF/预计值和PD20FEV1低于无效组,FEV1/FVC高于无效组,虽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提示了无效患者病情相对较轻。此外,有效组IL-5、PGD2、组胺和EC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效组,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我们分析,在CAV发作机制中,气道高反应和炎症反应可能扮演着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的角色。而支气管扩张药的有效性,可能取决于气道高反应和炎症反应在诱导咳嗽中占据的比例。无效患者病情相对较轻,我们分析,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程度气道高反应状态,但不足以引起咳嗽,而炎症反应才是引起咳嗽的主要机制。无效患者咳嗽敏感性相对较低,病情相对较轻,按常规来说,其炎症反应也相对较轻,但可能此类患者的哮喘发作,取决于炎症反应的相对比例,而非绝对比例。此外,本次研究中无效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有效性大为增加,也进一步提示了炎症反应在此类患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

李馨等[4]通过对上述两类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认为CVA可能存在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有效和无效两种亚型,支气管收缩程度可能是决定支气管扩张药疗效的重要因素。对于是否存在亚型,我们的研究中并无明显证据,但支气管收缩程度导致的气道高反应严重程度,确实对支气管扩张药疗效有重要影响。除此因素外,还可能与气道高反应和炎症反应在哮喘发病中占据的相对比例有关。当然,这只是我们的初步推论,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探讨。

[1] 奎向和.咳嗽变异型哮喘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21(7):46-47.

[2] 黄关林.咳嗽变异型哮喘34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11(14):1529.

[3]Shaw RJ,Djukanovic R,Tashkin DP,et al.The role of small airways in lung disease[J].Respir Med,2002,96(2):67-80.

[4] 李馨,余莉,魏为利,等.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有效和无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比较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1):95-100.

猜你喜欢

变异型气道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诊治体会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