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专注力”帮你减减压

2012-10-28欣然然

检察风云 2012年19期
关键词:专注力恭维戒烟

文/欣然然

图片报道

让“专注力”帮你减减压

文/欣然然

缺乏专注力会产生无心之过,也会导致严重的悲剧。如果我们一直心不在焉地生活,就会体验不到许许多多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事物。相反,如果充满专注力地生活,我们会享受努力的过程而不那么在意结果,我们会克服偏见享受多元化的思考角度;我们还会努力打破评价的牢笼充满创造力。

“心不在焉”的后果

十多天前的一个晚上,我和朋友驾车出去,因为要到的地方并不常去,晚上光线也不好,当我看到目的地大楼时,距离已经很近了。虽然看到地上是实线,不允许变道,我仍然急速地从行车道往边上的人行道变道并准备停车,正在这时,我发现人行道边上有一排铁栅栏,我的车正冲向它,虽然紧急刹住了车,但我和朋友仍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路旁的铁栅栏只有这一段,所以之前我并没有注意到它,而且一般道路的人行道是不会有这种铁栅栏的,想停车的时候也可以停,所以我想当然认为这里也是如此,也没有按照实线不能变道的规则行事。这是专注力缺乏中“行为角度单一化”的一个典型事例。我依照惯常的行车规则和道路状况去驾车,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条没有走过的路,它可能和我常走的路完全不同,那么出现危险状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缺乏专注力不仅会导致行车事故,还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甚至导致更大的工作生活压力、情绪问题进而影响我们生活的幸福感。读到这里,你也许会说,我们都知道要专心啊,可是心往往不知不觉就飘到别处了。是的,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考模式,并常常自动化地运行这些模式,不会注意到自己的行为,直到有麻烦出现。比如,我们只有将豆壳放在碗里,豆扔到垃圾桶时才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思想居然抛锚了。而说到家庭争吵,夫妻之间可能往往因为一方不收拾屋子、乱扔东西而开头,后来居然吵到结婚时没有足够的嫁妆或者彩礼,而争吵到最后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说那么多伤感情的话。这样的事情时时发生。更可怕的是,如果意识不到要充满专注力的生活,还可能遭受灭顶之灾。比如,有一个年轻人夏夜散步,很远就看到一个很大的游泳池,他觉得好玩就脱光了冲进去,没想到游泳池其实并没有水,他扭断了脖子一命呜呼。

感受“过程”的魅力

在生活、工作中过于关注结果而非过程是导致我们专注力缺乏的一个直接原因,而这样的行为方式来源于我们的教育。从学习工作上说,我们的老师、父母一直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成功的人,而对成功的定义无非是学习成绩优秀、考上好大学、拿到高薪的职位;从生活中看,我们从小学会的每一样东西,比如系鞋带、跳舞、讲故事、唱歌甚至做饭,每一样的判定标准也是做得对不对、好不好,没有人会鼓励我们,即使考试考砸了、饭烧煳了,你也已经努力了、尝试了一种新东西,这种尝试和努力本身就是收获和乐趣。

单纯以结果为目标的思维模式所带来的专注力缺乏会引起心不在焉和不快乐。我有一个朋友,她因为一个和自己资历相同的同事比她先晋升而闷闷不乐。这个同事每天都加班两个小时,业绩增长很快;而自己每天都准时下班,赶回家接孩子、做饭。她很后悔,心痛自己的选择让事业停滞不前,甚至有些埋怨家人没有给她足够的支持。她进退两难、烦恼不已。可是,如果她不那么在乎结果,专注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会发现除了加班和常规生活之外的更多选择:她可以用这两个小时按时为家人做一顿美味的饭菜,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分享他童年的乐趣,可以健身、逛街、看场电影来休息,还可以培养新的爱好或上一门新的课程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当我们思考了生活的意义,并真正有意识地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时,就会避免为别人的成功所动,也不会因为自己浪费了光阴而烦恼缠身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浑浑噩噩过日子。事实上,每一个结果都是由某个过程导致的。如果我们确定了一个方向,比如利用这两个小时好好教育孩子,那么就要知道,并不是两个小时都和他在一起随便玩玩就可以了,而是要不断根据他的年龄和兴趣来确定每天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困难和挫折,也一定会有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但也伴随着看到他成长的喜悦。时时关注这样的过程,会让我们的生活充实无比,会让我们对于问题的看法更加深刻,从而使我们的自我感觉更好、更快乐。

了解“思考”的角度

从多元化的思维角度看,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物品都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一只羊对于商人来说意味着可以卖钱的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美味的羊排,而对于生物学家来说则是一系列基因和蛋白质的组合。如果要做到充满专注力的生活,就必须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思维方式的人,面对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观点。我们都知道,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看法会不同。“我几乎天天在加班,一周至少三次,压力太大了”,一个烦恼的白领说。可他的老板不这么认为,“我很少让他加班,一周最多三次,没什么压力呀”。

试着让自己的思维灵活起来,就会发现许多在我们看来不可理喻的行为,在当事人看来都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你从来不买不打折的商品,你会觉得自己“小气”还是“节俭”呢?事实上,所有的行为都可以从正反两面看待。一个刻板、易受骗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坚守和信任的人。明白了行为和观点的多元化,我们就更能掌控自己,并且增加了改变自己的成功率。

哈佛大学的埃伦兰格教授和她的合作者乔纳森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选择了一组已经戒烟成功的被试,并对他们戒烟成功表示了恭维。研究发现,单纯认为吸烟有害,并因此戒烟的被试更容易接受恭维;而看到了吸烟的危害,也看到吸烟带来的享受的一组被试对这样的恭维却不以为然。吸烟有利有弊组的戒烟者之所以对实验者的恭维不以为然是因为戒烟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小,更容易成功。那是什么使得他们戒烟更容易呢?因为他们更具有专注力,他们不仅分析了吸烟的危害,也会仔细分析吸烟带来的享受,并利用其他方法来替代吸烟带来的这些享受,这样戒烟就容易多了。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此类问题都可以通过使自己多几个角度思考问题来解决,当

栏目主持人:郑宾 393758162@qq.com我们伤心、发脾气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急于摆脱不良情绪本身,而是认真分析让我们伤心、暴躁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时,我们的情绪和压力自然就得以缓解。同样的,当我们面对一个乱发脾气的同事、爱人或者孩子时,用同样的方法就更能体谅别人的心情和行为,不再对此耿耿于怀。

打破“评价”的牢笼

影响我们专注于幸福生活的另一个因素是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

认真想一想,我们的一生其实都受到评价的制约。评价是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也是和这个世界互动的手段。可心不在焉的评价往往会带来伤害。有时,我们迟迟不敢做决定,因为担心可能会引起“负面”评价;有时,我们会用谎言掩盖自己的错误,试图瞒住每一个人;还有时,我们因为自己的错误后悔、自责,并发誓永不再犯。这些事情背后所隐含的每一种情绪——迟疑、羞愧、后悔,都暗示只有一个判定标准,世界非黑即白,事物非好即坏。

别人的评判一定是标准且有道理的吗?心理学中有关归因的研究早已经给出了答案。研究者发现,行动者和观察者在对事件进行归因时有显著的不同。当作为行动者,也就是当事人时,我们会将自己的负面行为归因于情境,也就是环境的影响;而当作为观察者,也就是旁观者时,我们会将他人的负面行为归因于性格或其他内在因素。例如,当我们无视红灯横穿马路时,我们可能会说路上没有车,或者说大家都不遵守交规,而旁观者则会说我们不守规矩。可见,对事物的评价与思考者的思维模式、当时的情境密切相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打破评价的“牢笼”,就是要专注思考别人的评价对于我们的影响,并凭借自己的经验、思考进行判断,做真正对己、对人有益的事情。这时,我们随时都能兴致高昂,因为我们既不会因夸大正面评价带来的愉悦,也不会在乎负面评价带来的失落,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自己,幸福和快乐也就会接踵而至了。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专注力恭维戒烟
戒烟文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区域活动中提升幼儿专注力的策略研究
浅谈幼儿专注力培养
巧用“五自”原则,提高大班幼儿科学探究专注力
恭维为何让我们不舒服?
戒烟
简谈幼儿专注力的培养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