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开展紧急救援培训的实践与启示

2012-10-25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医学生灾害救援

白 纯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000)

医学生开展紧急救援培训的实践与启示

白 纯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000)

医学生通过开展紧急救援培训,有效地将医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来,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救援技能。还学会了团队协作,相互信任。增加了作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训科目严格按照国际标准,重视过程考核和学生满意度,对学生学习进行全过程指导与监控。通过对于学生满意度的关注,更体现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紧急救援培训;医学生;团队合作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10.032

一、前 言

“面对灾害,我们需要准备”。世界范围内各种灾害的发生逐渐呈大规模、长期化的趋势[1]。近期,日本地震海啸及核泄漏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对人类生存造成极大危害。在灾难来临时,具有医学背景的紧急救援人员在应急处理上发挥重要的“生命链”作用。

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为目的救援医学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2]。救援人员力求通过高效的医学救援行动将突发公共事件对人类健康的损害程度控制在最低水平,并争取灾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紧急救援不但要解决如何把最有效的急救服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伤病员身边的问题,更要解决如何用更高效的救援方式将人类损失的程度控制在最低水平。救援任务主要包括搜索、营救、医疗、技术和保障五个部分。

二、紧急救援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培训项目在中国救援医学学会的指导和资助下展开。项目采用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携手提供的先进医学救援系统化的课程,采用军事化全封闭培训形式,培训科目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包括医疗救护和场地搜救两大模块进行训练。项目涵盖了从生命搜救、生命支持、医疗救助到尸体处理、幸存者心理关怀等轻型医学救援的全部流程。项目包括潜在危险防护、伤员分类、各种担架使用、CPR及AED、股骨骨折伤员处理、穿刺伤员处理、颈椎伤员处理、危险房屋搜救、瓦砾堆搜救等知识。90%的内容都在模拟现场进行,旨在通过实战使每名救援队员具备一种能力,就是在任何灾难背景下,都能迅速组建一支轻型医学救援队展开援救工作。

(一)国际通用救援标准在培训中广泛应用。

培训采用国际城市搜索救援(USAR)标准。如用于多伤员处理Triage系统、现场患者评估流程、现场体检流程、医疗转运流程、基本生命支持(BLS)及高级生命支持(ALS)等方法。这些“金标准”有效地保证了在救援过程中抢救、治疗、和转运能够做到井然有序。很多新器材在灾害救援培训中得以应用,如:脊柱保护牵引装置(KFD)、Sager牵引夹板、全套个人防护装备(PPT)等。

(二)强调团队合作能力。

在紧急救援培训项目中,强调团队合作,相互信任。本次培训以教学团队形式授课(3名教官中2名具有医学背景, 1名具有武警从业背景)。训练以小组形式展开。强调良好的处理能力和执行的信息反馈是救援得以成功的基本保障。考察学生对待评判的态度和反应能力及反应的合理性并作为评价标准之一。3名教官协同模拟多种场景和氛围,学员组成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合理划分小组人员权限,逐渐建立团队默契合作,最终实现救援工作不仅只局限于“点”,更能很好地形成“面”或“多层面”救援体系。

(三)建立时间管理观念。

紧急救援工作是通过各种医学技能操作来完成抢救、治疗、和转运的。因此救援工作中时间具有重要价值。救援培训期间,要求学生佩戴手表并核对时间,教官严格按照课程时间表执行。演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虚拟紧急情况下的急救任务。时间管理作为评价演习的重要指标。医学生在今后临床工作中也要做到准确、及时、有效。医学生必须树立时间管理观念。

(四)跨专业思维能力培养。

在医学救援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将管理、通讯、气象、建筑工程等相关知识纳入培训中。要求医学生具有跨专业思维能力。在知识结构上,要求具备多学科知识,向全科方向发展。

三、紧急救援培训项目评价体系

关注学生培养质量,重视过程考核和学生满意度。对学生学习进行全过程指导与监控。通过对于学生满意度的关注,更体现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考核以演习的形式进行,是在北京12月份寒冷天气情况下,队员们全套PPE背包集合,领取救援物资,搭建行军帐篷,分为侦查Triage分类、现场诊断处置、物资供应、转运各小组,各小组对讲机开通状态进行演习,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将8名伤员从受灾现场安全抢救出来的救援任务。考核项目精选最常见的几种灾害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伤口止血、包扎和固定。通过反复演习,全队队员们能够做到安全、快速、准确、较默契的共同协作进行救助。成功演习结束后, 3名教官分别肯定了学生们的表现(曾参与过汶川、玉树地震灾难救援工作),教官对生命的感言使学生们得到了心灵的洗礼!

附表 医学生对紧急灾害医学救援技能培训的评价

教官组通过考察学员专业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执行能力、主动性和进取心、规划和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基础灾害医学救援”证书,同时评选出1名优秀学员,将有机会赢得到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或者香港中文大学继续深造的学习机会。

四、紧急救援培训项目教学效果评价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8级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59人均为高中毕业后进入本校。其中女生18人、男生41人,年龄20224岁。

2.方法。(1)为期4天的全天候培训课程,59名学生分为2个教学班,分别由3名教官进行教学与实践。理论30%,实践70%。医疗67%、救援33%。(2)培训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此次培训能够使医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救援医学知识,将各种急救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逐渐完善自身的医学整体知识,提高医学应急能力。(3)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模块式教学、实景再现、模拟演练、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充分互动。

3.评价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和访谈形式,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6项内容。

(二)结果。

医学生对紧急灾害医学救援技能培训的评价,见附表。

(三)讨论。

1.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了角色效应,通过学生扮演特定角色,使培训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从而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实战演习,强化训练效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紧急救援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营造模拟情境,学生扮演的医生和伤员角色互换,对典型模拟病历进行处置后,作为伤员将自己感受讲给救援小组,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培训项目总结。这样即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环节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同时从伤者的角度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课后评价第2项目显示满意度达100%,其中非常满意达69%。

2.解决问题的方法。临床医学工作具有不确定性,学生的应变能力尤为重要。职业教育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但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工作中会面对各种病人,这就要求医学生们能够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进行临床操作。课后评价第3项目显示满意度达100%,其中非常满意达66%。

3.重视团队合作。现代社会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分工,分工必定需要有团队合作才可以产生群体效益,所以,在学校期间必须进行团队意识的训练。这是医学生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课后评价第5项目显示满意度达100%,其中非常满意达53%。

紧急救援培训的开展使医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救援知识的同时又学会了团队协作、相互信任,学会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作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1]南裕子,渡边智惠,张晓春,等.日本灾害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6):27229.

[2]李宗浩.创建发展中国救援医学事业[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1):2.

G424.28

A

100221701(2012)1020059202

2011210

白 纯,女,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实训教学与管理。

●医学教育研究与改革成果专栏

猜你喜欢

医学生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3D打印大救援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