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丝请说说大米多少钱一斤

2012-10-22王栋生

新语文学习·初中 2012年9期
关键词:语丝作文生活

编者按:《语丝》是20世纪初期由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16位著名文人主办的综合性文学期刊。“语丝文体”的风格是:排旧促新,纵情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个小栏目取名“语丝”也正是源于此。这里的文字都力求新颖而有创意、优美而能发人深思。

我们为美国总统奥巴马激情的演讲折服,我们为《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精彩的主持叫好,这些都来自于语文的训练,然而现实中我们却常常对语文课缺乏兴趣。王栋生先生是南京师大附中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书里,我们会发现,语文或者作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这么简单,没有人离得开语文,因为我们靠它与外界沟通,我们通过学习语文学会倾听、表达、阅读、思考,这些都是身处这个社会、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技能。我们对语文缺乏兴趣,因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常常无法把文字与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不鲜活、不生活。就像王老师说的,好的作文其实源自我们对于真实生活的关心,发现应从身边熟悉的东西开始,了解大米多少钱一斤才能让我们的文章接地气,笔下的人物才能生动,语文也才会鲜活。

看学生作文,常常觉得有些学生颇能讲一些大道理,诗啊梦啊寂寞啊想去周游世界啊,都能来那么一纸,而一旦接触具体事物,需要分析说理,往往只能空谈,既无法深入,也缺少恰当的表达。我关注这个问题比较久,我想,除了思维能力的差异,也和学生不谙世事、缺乏生活经验有关。学生作文一旦涉及民生,叙述故事往往像不食人间烟火一般。青少年时代脱离生活,有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情感态度。

我是在十多年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有一次作文讲评结束,我很认真地要求学生写出大米、鸡蛋、青菜、自来水、家用电的价格——要求不高,至少大差不差。结果真有不少学生一项也写不出来,有的写出的单价很离谱。无怪学生作文中也有类似“何不食肉糜”的感慨。

對一名中学生来说,知道“大米多少钱一斤”,有必要吗?

我认为重要。学生不知柴米贵,教师家长都觉得食堂的饭菜贵了,而学生只知道说“不好吃”。学生浪费粮食,青年教师也经常倒饭菜。知道大米多少钱一斤,也许才能知道什么是中国农民,也许才知道中国人的生活。他下笔时,才不至于那么轻浮,那么矫情。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这类话,人人都会背,可是他未必去践行,这是最糟糕之处。他说关注民生,却连大米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牛奶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城市的孩子不知道报章上公布的农民收入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也不知道农民看病靠什么保障,所以学生会奇怪地问:“所有的农民看病都不能报销吗?” 他在写作时,往往不能对世事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分析,他的结论也可能就是错的。

我从作文中看出,学生中会做家务的人不多,农村学生也不参加田间劳动。接触社会过少,情感自然也就苍白,少见多怪,好作大方,动不动就危言耸听。学校搞一次30公里步行,家长纷纷送行,校长授旗,活像当年去打日本。

读汪曾祺的小说,看他叙述一个行当(比如银匠、车匠)时,精细的描写,比一个内行还要认真;他写种马铃薯,种葡萄,叙述说明的功夫非同一般。这些,就是作家生活的底子。即使是四处漂泊,即使发配充军,甚至陷身牢狱,也挡不住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写作者最基础的观察功夫来自生活,我们的学生连大米从哪里来都没有兴趣,他们就只能模仿。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有生活的底子,笔下才会有活生生的人,才会有泥土的气息,才会有如人一般的喜怒哀乐。

作文是一种创造。童年到少年时期,是人的大脑的主要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可塑性最大,一些基本素质要在这一阶段形成。过了这个阶段,人的发展可能有限。如果在儿童时期就丧失对事物的好奇心,缺乏对外部世界的敏感,没有探求精神,不乐于表达,那么,人的成长会很缓慢。

(有删节,选自《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猜你喜欢

语丝作文生活
语丝画痕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小语丝
小语丝
语丝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