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试验

2012-10-22葛昌斌秦素研廖平安刘社方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全蚀甲环唑苯醚

葛昌斌,秦素研,张 兰,廖平安,刘社方

(1.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462300;2.漯河市郾城区植保植检站,河南漯河462300)

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小麦根部病害之一,属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其从苗期开始为害,使根部变黑腐烂,成熟期形成白穗,造成麦田严重减产,一般减产10%~20%,重者小麦灌浆期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1-3]。全蚀病是小麦上的毁灭性病害,我国检疫部门将其列为检疫对象,是我国主要的检疫性病害之一[4]。该病自2004年在河南漯河市郾城区发现以来,呈逐年加重发展趋势。2010年普查,漯河市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连年发病的麦田,减产高达3 000~4 500 kg/hm2,重病麦田几乎绝收。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小麦的生产,为控制其扩展蔓延,确保粮食安全,2006—2010年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室开展了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小麦全蚀病的重发原因及其有效防治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小麦全蚀病重病区郾城区新店镇长河李村进行。试验地块为沙壤土,地势平坦,发病基本均匀,2004年小麦全蚀病零星发生,2006年成片发生。该田前茬为玉米,播种前深耕1次和耙2遍,以使田间全蚀病病菌分布均匀。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百农矮抗58。2009年10月12日播种,播量150 kg/hm2。药剂采用2%立克莠(德国拜耳公司),3%苯醚甲环唑(天津科润北方种衣剂公司),12.5%烯唑醇(山西德威生化公司),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河北冠龙农化公司),12.5%硅噻菌胺悬浮剂(美国孟山都公司)。

1.3 试验方法与设计

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00 m2。2009年10月12日上午拌种后立即播种,用12.5%烯唑醇返青期灌根,将喷雾器去掉喷头,顺垄浇灌,用水量2 700 kg/hm2。

试验设6个处理:2%立克莠可湿性粉剂150 g/hm2拌种;3%苯醚甲环唑150 mL/hm2包衣;(2%立克莠10 g+3%苯醚甲环唑)150 mL/hm2拌种+返春期12.5%烯唑醇600 g/hm2灌根;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5 kg/hm2土壤处理(对细土450 kg均匀撒施,撒药后细耙);12.5%硅噻菌胺悬浮剂(全蚀净)450mL/hm2种子包衣;对照(CK),不用药。

1.4 调查方法与项目

小麦乳熟期调查发病情况,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1 m行长,调查总株数和病株数,计算小麦全蚀病的百株病株率[5]、病情指数[6]和防效。收获时,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取有效穗20穗,干燥后脱粒统计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计算产量和增产效果。

1.5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3处理数据,利用DPS9.5软件对相关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测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效果

由表1、表2可知,乳熟期各处理区小麦全蚀病发病率较对照均有明显降低。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防效达极显著差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种子包衣和2%立克莠+3%苯醚甲环唑+12.5%稀唑醇2个处理的防效在82.5%~93.5%之间,且显著好于其他处理(70%~80%);以2%立克莠拌种处理的防效最差。

表1 乳熟期各处理的小麦全蚀病发病情况调查

表2 乳熟期各处理对小麦全蚀病防治效果调查

2.2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小麦收获期测产结果(表3)表明,各处理较对照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增幅在20.2%~37.0%之间。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差异显著,以12.5%硅噻菌胺悬浮剂种子包衣和2%立克莠+3%苯醚甲环唑+12.5%烯唑醇2个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均在31%以上。12.5%硅噻菌胺悬浮剂种子包衣的防治效果与孙炳剑等[7-9]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3 收获期各处理的测产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12.5%硅噻菌胺悬浮剂种子包衣和2%立克莠+3%苯醚甲环唑+12.5%烯唑醇2个处理防治小麦全蚀病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在82%~93%之间,且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明显,均在31%以上,可有效减轻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同时对小麦无不良影响,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由于小麦全蚀病发病时间早,发病期长,小麦整个生育期间均可遭受其侵害,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应协调运用化学、遗传及农业等多种措施;在防治时间上,应采用产前处理和生长期追加防治等措施,以达到综合控制病害的目的。

全蚀病菌侵染以苗期为主。据报道,土温12~20℃时最适合病菌入侵[10]。由于其侵染适温与冬麦区的播期基本相吻合,所以,播种愈早,利于病菌侵害的时间愈长,病害则较重;反之,播种晚,利于病菌侵害的时间短,病害相对较轻。因此,在病田小麦播期的选择上,提倡适期晚播,播期选择10月中下旬为宜。这样,既能保证小麦的良好生长,又可达到防病减灾的目的[11]。

有研究表明,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近年来现代种业扩张和机械化作业关系紧密[10],由于种子调运把病区的种子销售到无病地区,导致此病扩张蔓延;另外,机械化跨区作业也会将全蚀病菌带到无病地区。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现在的小麦—玉米连作[12]及秸秆还田的关系密不可分,如何调整小麦主产区小麦—玉米—小麦的种植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李子钦,曹丽霞,李永义,等.小麦全蚀病研究进展[J].华北农学报,2005,20(专辑):75-79.

[2]李强,王保通.我国小麦全蚀病综合治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陕西农业科学,2000(11):21-23.

[3]张士功,刘国栋,刘彦.硫酸锰防治小麦全蚀病研究初报[J].河北农业科学,1998,2(4):32-34.

[4]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师存恩,田玉丹,周景武,等.小麦全蚀病病害流行及预测模式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5):27-28.

[6]李建社,张慧杰,张卓敏.山西冬麦区小麦全蚀病发生规律及不同品种的耐病性鉴定 [J].山西农业科学,1994,22(2):36-39.

[7]孙炳剑,衰虹霞,邢小萍,等.不同种子处理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4):709-712.

[8]王保通,商鸿生,李强,等.硅噻菌胺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5,14(3):26-28,37.

[9]孙海燕,李琦,杜文珍,等.不同杀菌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研究[J].植物保护,2012,38(3):155-158.

[10]孙侨南,李进才.小麦内生细菌对全蚀病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5):57-60.

[11]潘福祥,尹学惠.新乡市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3):127-129.

[12]刘中兴,张建平.小麦全蚀病农业防治效果调查[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8(1):19-20.

猜你喜欢

全蚀甲环唑苯醚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与防治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醚菌酯及其开发
苯醚甲环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控虫防病效果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和防治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行为研究
枯草芽孢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抑菌作用及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