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2012-10-22张淑辉陈建成张立中张新伟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总产值科技进步

张淑辉,陈建成,张立中,张新伟

(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6;2.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1;3.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山西太原030001)

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进步贡献率(衡量科技进步对产出增长贡献大小的量化指标)是我国各级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1],测算不同时期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能反映出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学者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2-9]。结果表明,农业科技进步有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科学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农业科技进步的水平和潜力,为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参考,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山西省农业经济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趋势如何、哪些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农业决策者该依据什么制定农业科技政策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本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Cobb-Douglas(C-D)生产函数模型,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测算1991—2010年山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解释和分析,旨在正确认识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农业决策部门了解山西省近20 a来农业科技进步的状况和水平、科学制定山西农业科技政策、指导山西农业科技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1 测算理论依据和模型选择

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是指除资金、劳动、耕地等经济要素外,所有能导致农业生产发展、效益提高、农业生态改善的方法和手段及其在生产中得以应用的过程。其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也包括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和服务技术进步[10]。本研究提到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是农业科技进步率与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比值[2],其反映的实质是农业科技进步发挥的作用能使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降低。

准确测算农业科技进步率是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关键[11],对农业科技进步率定量测算的方法很多,国内最常用的是增长速度测算模型(索洛余值法),其理论基础是C-D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该模型所选投入要素应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各个参数可通过数学方法确定,且可对参数进行统计检验,测定效果较好。因此,本研究运用C-D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估算农业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弹性系数,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C-D生产函数计量模型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Y是农业总产值;K,L,M分别是与Y相对应的投入要素,即物质费用、劳动力和耕地面积;C为常数项;t为时间变量。由研究理论可知,α,β,γ分别是物质费用、劳动力和耕地面积的投入产出弹性,δ是科技进步率。

对(1)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可得:

对(2)式两端求关于t的导数,可得:

当以年份数据计算时,可取dt=1,并且将dY改写成Δy,得到:

2 指标选择

2.1 数据来源

采用1991—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的山西省数据。

2.2 农业总产值(Y)

农业总产值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因2003年以后国家执行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其中也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对数据按照1990年不变价格进行换算。

2.3 农业物质费用(K)

由于我国农业实际中物质消耗费用的价格指数与农业产出的价格指数同方向变动[3],因此,对农业物质费用按照“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农林牧渔中间消耗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乘以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进行调整[1],得到各年份按照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农业物质费用。

2.4 农业劳动力(L)

由于没有农业生产上实际投入的劳动力数量的相关统计资料,因此,采用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各年年末数量计算。

2.5 耕地面积(M)

由于农村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耕地的闲置浪费、撂荒等,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用主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代替耕地面积计算。

2.6 时间变量(t)

时间变量 t的取值为:t1991=1,t1992=2,……,t2010=20。指标的具体结果列于表1。

表1 1991—2010年山西省农业总产值、物质费用、劳动力、耕地面积情况

续表1

3 测算结果

用山西省1991—2010年的统计数据拟合生产函数,测算出各生产要素的参数。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即假设α+β+γ=1。因此,生产函数可变形为:

对(5)式两边取对数,且令 lnY-lnL=Y/,lnK-lnL=K/,lnM-lnL=M/,lnC=C/,可得:

利用表1数据和SPSS 18.0软件对(6)式进行参数估计,经回归分析,得出模型:

其中,(7)式下面括号内的数值为相应参数的t检验值,F为333.486,调整后的R2为0.981。观察结果可知,将耕地面积M作为变量时,它的t检验值为1.431,结果不太理想,所以删除该变量,同时根据农业部的经验对γ取定值0.25[12]。

再对模型 Y/=C/+αK/+γM/+δt进行参数估计及检验,得出回归方程:

从结果可以看出,参数估计的t检验值均大于2,显著性较好,F为470.202,调整后的R2=0.980,样本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说明这个模型解释力较强,能够用于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由计算可知:α=0.599,γ=0.25,β=0.151,δ=0.011。

根据(4)式以及各个时期农业总产值、农业物质费用、劳动力和耕地面积增长率数据计算出山西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表2)。

表2 1991—2010年山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

4 结果分析与建议

4.1 农业物质投入对山西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表2数据表明,1991—2010年期间,山西农业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农业物质消耗投入的增长来实现。除1996—2000年的农业物质费用的平均贡献率(9.67%)低于50%外,其他年份的农业物质费用的平均贡献率都超过了50%。山西省1991—2010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4.98%,物质费用年均增长率为6.06%,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2.89%;农业劳动力的年均增长率为-0.06%,贡献率为-0.17%,耕地面积年均增长率为-0.28%,贡献率为-1.41%,这2个要素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都很小;农业科技进步年均增长率为1.43%,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8.69%。由此可见,农业物质投入对山西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很大的。表明1991—2010年山西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式经营方式,科技进步因素是处于第2位的增长因素。随着国家进行的宏观调控,“中部崛起”战略的不断拓展,农业物质投入因素仍将是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表2还可以看出,从2000年以后,农业物质费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降低,由2001—2005年的74.74%降低为2006—2010年的67.31%,这也说明了山西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在不断转化。

4.2 劳动力和耕地对山西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1991—2010年期间,山西省不同时期劳动力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41%,0.89%,-0.79%,-0.05%,贡献率分别为-0.73%,10.89%,-1.98%,-0.14%;耕地面积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48%,0.60%,0.83%,-0.39%,贡献率分别为-1.40%,12.21%,3.42%,-1.94%。1991—2010年这 20 a间,劳动力和耕地面积总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06%和-0.28%,总贡献率分别只有-0.17%和-1.41%,表明劳动力和耕地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较小,大多数情况下是负值,说明劳动力数量和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其对山西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减小。

4.3 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稳中有升

由表2可知,1991—1995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18.97%,23.82%,34.77%,科技进步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1996—200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7.23%,达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分界线要求的60%[13],这说明山西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扩大再生产向集约型转变。同时也表明,科技进步与山西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5],即当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科技进步贡献就大,反之则小。

在当今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进步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尽管山西省在这20 a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增多,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70%~80%的科技贡献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提高山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可以从几方面努力:(1)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注重农业科技的制度创新;(2)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民运用新技术知识的能力,以使大量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发挥有效作用;(3)注重非农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劳动生产率;(4)充分挖掘农业科技资源的潜力,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优化农业物质消耗费用的投入产出比,高效利用农业物质资源;(5)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何宜强.江西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45-46.

[2]朱希刚.我国“九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J].农业经济问题,2002(5):12-13.

[3]蒋和平,苏基才.1995—199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5):12-17.

[4]王启现,李志强.十五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2020年预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6):416-419.

[5]徐晓红,王洪丽.2003—2008年吉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11,36(3):61-64.

[6]于敏,方子节.云南省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2):294-297.

[7]田晓琴,范勇.贵州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6):223-226.

[8]李双奎,谈存峰.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12):143-147.

[9]赵东喜,王力虎,黄晓昀.广西十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500-1502.

[10]朱希刚.农业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1]李树德,李瑾,贾凤伶,等.“十五”期间天津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析[J].天津农林科技,2006(5):32-35.

[12]董西明,董长瑞,吴书光.甘肃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10):50.

[13]曾福生.论农业增长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4):392.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总产值科技进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耕地面积超过19亿亩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陕西林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千亿元
陕西有色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0亿元
7月陕西省工业总产值增长由负转正
下城区:建设科技进步先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