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说陈药及应用

2012-10-20李京生付万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9期
关键词:狼毒性味晒干

文◎李京生 付万敏

▲橘

药在应用中有的须用鲜的,但是有少量是用陈的。陈药的应用也是中药的一个特色。陈药即存放时间陈久的中药。陈药的应用有上千年的历史,陶弘景提出陈皮、半夏宜陈久用之,如著名的方剂“二陈汤”即使用陈皮、半夏。本草中收载的陈醋,陶弘景曰 “愈久愈良”;苏颂曰“醋二,三年者入药”。《本草纲目》记载有古宣州将陈木瓜进贡御药房,“取具陈久无木气”。北京的老药店如同仁堂、鹤年堂新中国成立之前生产加工的“紫金锭”(由山慈菇、红大戟、五倍子、千金子霜、朱砂、雄黄、麝香等七味药组成)制成后要存放5年才能出售。

《药性赋》记载歌诀:“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吴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使人们熟悉了“六陈”,即六种宜陈久使用的中药枳壳、陈皮、半夏、麻黄、狼毒、吴茱萸。有的本草记载还包括枳实,随着中药种类在不断增加,宜陈久使用的中药也在扩大,早已超出了六种。这些陈药不断被医家所认识并在临床使用。笔者将部分陈药及北京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介绍,供同行参考。

部分陈药的性状

陈皮 陶弘景曰“须陈久者为良”故名“陈皮”。性味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商品过去分为广陈皮、陈皮等规格。

广陈皮 又名新会皮。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又名新会柑)的成熟干燥果皮。栽培。主产于广东省新会、江门、四会以及广州市郊等地。性状多呈三裂片瓢形,果柄处连结在一起,裂片椭圆形,两端略尖。长约6~9cm,中部宽5~8cm。表面颜色较深,稍显粗糙,有密集的大而深陷的凹形油室,俗称“大棕眼”,对光照视呈透明状。内表面海绵状,多向外反卷。味微甘辛而不苦。习惯认为是陈皮中的珍品。现在商品在北京基本绝迹。

陈皮 为芸香科植物常绿小乔木芸香科植物橘及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主产于四川、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商品基本没有“陈化”,为储存时间较短的果皮。药材性状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根据有关人士的研究,存放6年的陈皮中检测出新鲜橘皮没有的祛痰成分。

陈仓米 别名老米。以入库年久者为佳。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的库存年久变色的干燥种仁,栽培。全国各地均产。本草记载,历史上北方地区多用粟,南方地区多用稻。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胃经。理脾助气。调胃止泄。用于脾虚胃弱。精神不振,烦渴便泄。药材呈椭圆形,稍扁,色黄褐,有细纵纹,质硬,气无,味甘微酸。

枳壳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等症。药材呈半球形,直径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3~0.4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瓤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炮制方法为麸炒。

▲地方习用品—香橼枳壳

▲枳壳药材

枳实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除去杂质,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等症。药材呈半球形,少数为球形,直径0.5~2.5cm。外果皮黑绿色或暗棕绿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厚0.2~0.3cm,黄白色或黄褐色,边缘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炮制品有烫枳实、麸炒枳实等。

麻黄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等症。麻黄药材有以下几种。

草麻黄 性状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 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 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炮制品有麻黄和蜜炙麻黄。

半夏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灰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炮制品有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等规格。

狼毒 本品为少用中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或狼毒大戟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辛、平,有毒。归肝、脾经。散结,杀虫。外用于淋巴结结核、皮癣;灭蛆。

月腺大戟 为类圆形或长圆形块片,直径1.5~8cm,厚0.3~4cm。外皮薄,黄棕色或灰棕色,易剥落而露出黄色皮部。切面黄白色,有黄色不规则大理石样纹理或环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粉性。气微,味微辛。

狼毒大戟 皮棕黄色,切面纹理或环纹显黑褐色。水浸后有黏性,撕开可见黏丝。

吴茱萸 陶弘景曰“九月九采,阴干陈久者良”。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症。药材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制吴茱萸 取甘草(每1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

关于陈药的几点建议

陈药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某些中药的“陈化”也是一种特殊的加工方法,陈药在存放过程中,有些成分挥发或降解,有些成分会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以“六陈”为例,枳壳含有挥发油成分,有燥性,炮制时麸炒是为了减少部分挥发油、减少燥性。

而储存时期时间长的“陈枳壳”,具有的挥发油成分也会挥发一部分,达到了缓和燥性的效果,吴茱萸含有挥发性成分等,现代应用多不用生品。而用经甘草水的炮制的炮制品,在炮制过程中,其挥发性成分降低。而通过“陈化”作用也可以降低其含量,陈皮、枳实也同样可以起到降低“燥性”的效果。半夏和狼毒均为有毒中药,古人用其“陈药”是否与减少两药的毒性有关,值得研究。

关于陈药,笔者建议:鉴于“陈药”是中药应用的一个特点,应注意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注意临床方面的研究;加强对于中药有效期的研究,对于中药“陈药”究竟应“陈化”多长时间比较适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有效期;在北京应恢复“广陈皮”等商品的供应,以保留中药这一特点。

猜你喜欢

狼毒性味晒干
抓捕开锁大王
狼毒净和灭狼毒对青海省草地狼毒的防治效果
青海草地毒草狼毒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UPLC法同时测定狼毒大戟中岩大戟内酯A和B
某个相同的早晨
散结杀虫的狼毒
爱你,感谢你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晒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