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程序在脑卒中失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12-10-17韩丽娜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程序康复

韩丽娜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内科二病区,北京 100853

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失语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神经功能缺损类型之一,其发生与语言中枢的神经损伤有关,患者失语的临床表现具有多种类型,如构音障碍、理解障碍、命名障碍等,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患者康复期间的康复训练密切相关,在患者康复期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管理循环护理程序(plan-do-check-action,PDCA)是近年来在国外应用的护理规范化程序,能够在护理过程中更系统地执行护理计划并进行系统的评价[1]。近年来我院在脑卒中失语患者的康复护理期间采用PDCA程序,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伴失语患者76例。其中,男51例,女25例;年龄69~84 岁,平均(75.0±8.2)岁;其中,脑出血 26 例,脑梗死 50例;病变部位大脑左半球61例,大脑右半球15例;按失语严重程度:轻度失语39例,中度失语32例,重度失语5例;按失语类型:运动性失语36例,感觉性失语29例,命名性失语17例。患者入选标准:脑卒中后3个月内,能够主动配合康复护理训练。患者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类疾病病史、智力障碍及原有语言功能障碍。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及研究组(3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入院后给予疾病教育、入院宣教及生活饮食照顾,运动障碍患者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发生,患者脑卒中急性期过后依据患者失语情况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语言康复训练。

1.2.2 PDCA程序康复护理的实施

1.2.2.1 计划阶段(plan)对患者的失语类型及严重程度进行初步分析,制订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依据患者的失语类型、严重程度、家属陪护人员等进行康复护理的个体计划,如构音障运动性失语患者加强患者发音训练,感觉性失语患者加强理解能力训练,命名性失语患者加强情景强化训练等,并对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患者的心理维护等。

1.2.2.2 实施阶段(do)按照计划阶段的康复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如命名性失语患者进行发音及语言功能训练,通过指导患者口型训练以及舌部功能训练;如通过伸舌、按要求转动舌尖,舔口唇等提高舌的灵活性及与口唇的协调性,指导患者进行发音训练,从单音节过渡到双音节,再过渡词句等;同时加强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患者语言功能锻炼的机会和频率。感觉性失语患者以理解能力受损为主,给予患者强化情景与语言的刺激,通过音频资料、阅读资料以及书写训练等增强患者的理解能力,同时让患者进行相互交流,进行趣味游戏或者下棋、唱歌等娱乐活动,增加患者的思维及理解能力。命名性失语患者可通过环境事物对患者进行强化刺激,通过提示等手段让患者命名,同时通过图形、卡片等对患者进行命名能力训练。

1.2.2.3 检查阶段(check)患者康复护理期间每2周对患者康复护理结果进行检查,评估康复护理效果及患者康复需求,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患者康复护理方案调整。

1.2.2.4 评价阶段(action)在护理前及护理6周后评估两组患者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整体评价。

1.3 评估指标及方法

患者失语严重程度评估采用BDAE量表,该量表依据患者对语言的运用及理解能力分为0~5级,按评估结果0~1级为重度失语,2~3级为中度失语,4~5级为重度失语[2]。患者失语状态评估采用失语商量表(AQ)评估[3],生活质量评估采用S-QO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4],共分为78个条目,评估患者体能、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心情、个性、自理、社会角色、思想、上肢功能、视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功能角色状态,依据各条目评估后累加得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量表[5],包括11个条目,分别反映患者感觉、运动等方面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结束后累加得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失语严重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失语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失语均不同程度缓解,研究组较对照组缓解更为明显(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失语商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AQ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研究组提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失语严重程度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失语商变化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失语商变化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t=9.14,▲P=0.003;t=13.52,■P=0

组别 例数 AQ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研究组38 38 t值 P值52.4±7.6 53.5±6.2 0.62 0.380 61.9±8.4▲72.4±9.6■8.46 0.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QOL、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QOL、NIH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t=6.42,▲P=0.008; t=9.04,△P=0.004;t=9.20,■P=0.004;t=11.49,*P=0.001

组别 例数 S-QOL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NIHS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研究组38 38 t值 P值174.0±15.2 182.0±20.4 0.29 0.892 202.0±27.6▲234.0±25.9■6.57 0.008 15.9±6.2 14.6±7.4 0.46 0.449 7.4±6.4△5.2±5.4*11.67 0.002

3 讨论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失语在脑卒中患者中非常常见,在伴有语言中枢受损的患者,在康复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缺失,甚至引起语言功能的永久缺失,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对于伴有失语的脑卒中患者,积极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的胜过质量具有明显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失语脑卒中患者早期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至关重要[6],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康复护理是患者脑卒中后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护理人员同患者的接触、沟通交流较多,因此在日常护理中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往往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PDCA护理程序又称为戴明环循环程序,是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规范化程序[5],PDCA护理程序包括计划(P),执行(D)、检查(C)及评估(A)四个阶段,在四个阶段中分别能够通过对患者的初步评估,制订个体化的语言康复护理计划[7],如依据患者失语的类型制订不同的语言康复训练方法,并依据制订的方法进行康复护理,在护理的不同阶段,通过检查初步判断语言康复的进展情况、患者的护理需求等,并按实际情况更改护理计划,在下阶段的护理中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8-9]。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采用PDCA护理程序进行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失语评级较对照组降低,患者的语言商AQ评分提高,说明采用PDCA护理程对失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盖上患者的语言功能,进一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发现,在采用PDCA护理程序进行康复护理的患者,其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PDCA康复护理程序不仅有利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1]何玉珍.PDCA循环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成效[J].护士进修杂志,2003,6(18):511-512.

[2]姚菊峰,薛原,李锋,等.集体语言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失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3):482-484.

[3]孙会芳,乔松,肖娜,等.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言语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1):1043-1046.

[4]Post WH,Boosman H,Vanzund Voort MM,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hort version of the 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 [J].J nerrol Meurosurg Psychiatry,2011,82(3):283-286.

[5]常思远,许予明.NIHSS 的再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6(4):305-308.

[6]姜鸿,赵海霞.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4):25-26.

[7]刘淑霞,赵翠枝,刘方,等.PDCA循环管理在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6-8.

[8]孙丽萍,黄俊荣.PDCA循环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81.

[9]马红梅,马洪荣.两种不同居家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3.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程序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创卫暗访程序有待改进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