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新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2-10-09蓝冬玉郑春燕钟加殿

关键词:入学团体新生

蓝冬玉, 郑春燕, 钟加殿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适应是指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良好心理的过程,也是指个人同环境之间的一种和谐、相宜相适的状态,这是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1]。高职新生从相对单纯、熟悉的环境到要求更高、更复杂的环境里,从外在形式看,他们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但从内在心理上看,他们旧的平衡被打破了,新的平衡又未建立起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行为上的不适应极易导致新生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引发极端事件的发生。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主要采取开设心理健康课、个别心理咨询、思想教育等形式解决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这些做法主要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而进行的单向灌输教育,容易忽视新生发展的内在需要,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而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形式,能使广大青年学生易于并乐于接受。文章对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的138名高职新生实施为期5周的团体心理辅导,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解决高职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效果,旨在提高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一、高职新生容易出现的适应问题

(一)生活环境上的不适应

“九零后”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除了学习,他们很少甚至根本不用考虑生活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进入大学后,他们因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一时不能自理。从生活范围看,高中时他们基本上是从家门到校门,生活领域狭窄,而进入大学后,生活领域大大拓宽,很多新生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从生活环境上看,气候的变化及语言环境的不同、饮食方面的显著差异、卫生习惯与作息制度的改变、经济上理财不当等都可能使他们产生适应不良[2]。

(二)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大学的学习环境与高中时期也有所不同。高职新生在学习适应不良方面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没有学习兴趣等。高职教育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比中学要少得多;高职的教学内容精、专、深,集中教学的知识在难度和数量上大大增加。一些新生不能及时调整自身心理和行为,不习惯大学理论性、跳跃性、创造性及自主性的学习模式,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等问题。同时,那些对专业不满意和对大学学习生活理想化的学生在学习上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

高中时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局限在父母亲戚、同窗好友等极小的范围之中。进入大学后,由于生活领域的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到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复杂的交往环境决定了新型的人际关系不能仅从个人的好恶而定,高职新生必须学会与不同的人建立和保持协调的关系。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素昧平生,有人性格细腻,有人生来豪爽,有人习惯独处,有人喜欢群居。由于个体差异而导致处理问题时产生误会,如果不能及时沟通则容易发生冲突。高职新生对友谊的渴望强烈,但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懂人际交往的尺度,极易产生孤独和自卑心理。

(四)自我定位偏差带来的不适应

高职新生由于处在自我同一性成长的关键时期,真正的社会化过程才刚刚开始,缺少做事做人的经验,因此在自我评价中容易出现偏差。很多高职新生都是中学时期的佼佼者,是同学羡慕、老师称赞、家长夸奖的对象;进入大学后,发现周围人才荟萃,比自己优秀的人比比皆是,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部分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把大学生活描绘得过于理想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高的期望;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完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而对大学产生心理上的不接纳,并产生对自我的再否定,最终陷入自我设定的“囚笼”中。

二、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心理辅导亦称团体咨询,是指在团体的环境下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形式,即由团体引导者(咨询师)根据所在团体的问题相似性组成小组,通过共同讨论、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障碍。团体心理辅导的规模可以是4~5人,也可以十几人,甚至几十人。通过几次团体聚会、活动,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相互支持、鼓励,使成员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3]。当前,高职院校针对新生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采取两种团体心理辅导形式,一是通过张贴海报招募或发放问卷调查筛选具有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针对问题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二是针对全校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二)实施过程

1.对象 参加实验的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2个新生理科班与2个新生文科班学生,2个班级的科任老师及辅导员各自相同。从理科班和文科班中各随机抽出一个班组成实验组(70人),剩余的2个班组成对照组(68人)。

2.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设计。测查包括大学生人格问卷(Uniwen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uy)及大学生入学适应自编量表。团体心理辅导前及辅导后均对两组学生进行UPI测验及大学生入学适应自编量表测查。

3.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根据新生入学后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困难等适应问题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分为5个单元,每个单元为2h,每周开展一次,每次活动都包含热身活动、主要活动、反思分享和结束活动。详细方案参见表1。

表1 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4.结果与分析 在对比UPI问卷前后测结果时发现,辅导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辅导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好的转变,具体参看表2。

表2 辅导前后UIP测量对照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辅导前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为16人。经过辅导,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同学人数降为7人,转化率为56.25%。而对照组(没有开展团体辅导)通过前后测试(与实验组同时进行),前测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为7人,后测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为5人,转化率为28.57%,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相差27.68%。

从整体上看,辅导前占22.86%的实验组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辅导后降为10%,降幅达12.86%,而对照组情况是,辅导前占10.29%的对照组学生有较重度心理问题 ,辅导后为7.35%,降幅为2.94%,二者降幅差为9.92%。

由此可见,未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学生心理状态明显低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学生。没有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改变不是很明显,而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说明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排解新生适应不良而引起的内心冲突和矛盾,促进其良好的发展与心理成熟,有助于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及协调的人际关系。当然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通过一定时间的自我调节,新生的适应能力也有一定的增强。

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匿名大学生入学适应自编量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了解自已、了解他人、关心他人、放开自己、自信心、责任感、奋斗目标等10个方面测试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见表3)。这说明团体心理辅导能帮助新生提高自我认识,优化班级人际关系,增强班级意识,提高班级归属感和凝聚力。

表3 实验组、对照组入学适应自编量表差异对比 %

三、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高职新生适应能力的思考

(一)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新生改善精神症状,缩短入学适应时间

新生入学后,面对新的环境,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引导新生发现入学以来自己身上出现了哪些不适应现象,让新生尽情倾诉发言,再由心理辅导人员及时总结引导,使新生认识到出现饮食、睡眠、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等不适应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从而消除顾虑,减轻了面对新环境的压力,进而增强了自信心,有效地改善了精神症状,缩短了新生的入学适应时间。

(二)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新生重新了解自我,形成较客观的自我评价

在大学新的坐标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正确了解自己,重新认识估价自己,主动接纳自己,对新生的适应过程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新生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温暖信任的氛围、轻松有趣的活动和发人深省的自我探索方式,有利于新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为新生自我意识的完善创造了条件。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团体成员间充分地讨论与分享,使新生更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承认差距,使新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更多的角度认识自己,从而促使大学新生形成更为客观清晰的自我评价。

(三)团体心理辅导为新生提供了交往的机会,有利于新生社交品质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团体心理辅导就像一个社会生活实验室,为新生提供了交往的机会。新生可以在开放接纳、理解支持与信任的氛围中,去认真地观察、体验、倾诉、模仿,可以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的感受、经历,相互之间容易沟通,从而不会感到孤单。借助于不拘形式的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环节,有利于新生反省自己平时存在的自卑、依赖、愤怒、固执等不良情绪品质,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品质。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新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培养新生的人际敏感性,使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以提高。

(四)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新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生活与职业目标,为新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

高中阶段,几乎所有学生的奋斗目标都是考上大学。当考上大学这一目标实现后,一些学生面对大学宽松的管理方式,往往会迷失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针对新生产生的松懈心理、奋斗目标缺失等问题,通过设计“画生命线”、“20年后的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让新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的目标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初步的规划。这些都能够激发新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团体心理辅导促使新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等有所了解,引导新生进行积极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强自立,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能力及生存本领,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奋斗价值[4]。

(五)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新生的归属感,增强新生的团队意识,促进高凝聚力的大学班集体的形成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归属的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团体心理辅导正是通过设计各种特色活动,使新生身心愉悦,充分享受团体的关怀、互助和温暖,满足新生归属的需要。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很多项目比如“同舟共济”、“解开千千结”、“突围闯关”、“信任背摔”、“图画接力赛”等需要成员共同协作来完成。在活动中,新生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必须通过公平公正的合作或竞争,通过自己具体的行动感受到集体的的力量。当有同学退缩、失败时,大家一起用掌声鼓励他;当有同学不慎受伤时,大家一起帮助他;当有同学取得成功时,大家一起为之欢呼。大家用真心把真诚的期望传达给每一个人。团体心理辅导为同学间架起了桥梁,密切同班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助、相亲,建立起对班级和学校的认同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与主人翁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新生个体与班集体的共同和谐发展。

[1]王新香.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17.

[2]邹亚超,张传龄.实用心理学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20.

[3]方金荣,刘芳.浅析心理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的效果与作用[J].理论导报,2011(1):55.

[4]黄晓红.浅议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作用[J].广西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91.

猜你喜欢

入学团体新生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重获新生 庇佑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新生娃萌萌哒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