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2-10-09张鹏杰梁晓霞

关键词: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

张鹏杰, 梁晓霞

(河北农业大学 体育工作部,保定 07100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人才。高校教职工是培养我国高层次人才的主要群体,我国社会主义的重要建设者,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据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教职工由于长期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岗位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受限,因此出现身体健康状况下降,亚健康人口数量增高,甚至出现英年早逝的现象。高等学校教师身体健康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国家的未来[1]。农业高校教职工,作为未来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者和科研工作的实践者,在农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他们身体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对教学、科研的投入。体育锻炼是指特定的消费人群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市场环境和特定的市场推广计划下为满足自身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欢度余暇等需要[2]。从经济学角度讲,体育锻炼包含非经济性的体育锻炼和经济性的体育锻炼。无论是非经济性的体育锻炼还是经济性的体育锻炼,都是体育消费需求。因此,关注高校教职工的体育锻炼情况,了解其现状和影响因素,对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和高校教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为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研究方法为: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该研究有关的国内外资料,对与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充分的检索、分析和利用。

2.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研究内容,结合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卷。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华北区5所农业院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25份,回收率为85%。

3.访问调查法 实地考察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特征及影响因素。

4.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统计软件,采用频数分布、百分比、排序等统计方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归纳、分类,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果。

5.逻辑分析法 根据已掌握的材料和数据,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多种方法,描述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原因,做适当推论,对各种信息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论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有效问卷的425名调查对象中,男性为178人,占41.9%,女性为247人,占58.1%。其中25岁以下教职工为118人,占27.8%,26~35岁教职工110人,占25.9%,36~45岁教职工63人,占14.8%,46~55岁教职工71人,占16.7%,56岁以上教职工63人,占14.8%。90.4%的教职工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61.7%的个人月收入在2 000~4 000元之间,对健康概念认识正确,体重较标准,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现状

1.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锻炼意识直接影响消费的水平和内容,通过对地方5所农业院校425名教职工的调查,结果有271(63.7%)人认为体育锻炼是促进健康的一项积极手段,说明随着社会地发展,广大教职工对健康和体育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推行,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已被大部分教职工认可。其次,187(44.0%)名教职工认为体育锻炼应该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投资,98(23.1%)人认为体育锻炼应该由学校统一组织,提供无偿服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受经济因素收入影响,另一方面受体育价值观的影响。

2.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水平 体育锻炼水平反映出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和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见表1),教职工年体育消费水平在200元以下的56岁以上所占比例最高,这与中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有关,由于年轻时教职工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大部分人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所以在体育的投入上不高;25岁以下教职工体育消费水平最高,分析其原因为,这个年龄段教职工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优越,消费意识强,而且年轻人精力旺盛、好胜心强、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注意外表美,所以在体育消费上相对较高。

表1 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水平一览表

3.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内容 体育锻炼内容反映出消费意识是否由实物型体育消费转向以发展、完善自我和促进身心健康的体育服务消费。通过对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消费需求内容调查,并进行了排序发现,排在前3的依次是体育服装、体育器材和体育信息(见表2),这表明大部分教职工体育锻炼还是以基础的实物消费为主。造成这种单一体育消费格局的原因,一方面与体育产业部门无力提供高质、多样的体育劳务产品有关,另一方面和对体育消费的认识、态度、个性、生活审美兴趣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等各种主观因素有关。通过对各年龄段体育锻炼内容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性不大,只是25岁以下教职工对体育训练消费需求相对较高,其原因为:25岁以下教职工刚刚结束校园生活,未婚人数居多,闲暇时间相对充裕,随着体育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已经不满足基础的实物消费,注重生活的质量和方式,所以乐于尝试新鲜的体育项目,丰富业余生活。

表2 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消费需求内容排序表

4.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影响因素通过对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收入因素占68.9%,价格因素占44.3%,时间因素占37.6%,社会因素占29.1%,个人因素占13.2%,各个年龄段的差异不大,说明影响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的主意原因还是收入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华北区农业院校教职工对体育锻炼的参与性不是很强,选择体育锻炼内容较少,主要是长跑长走,短跑短走和篮、排、足球。锻炼主要形式是“与同事一起锻炼”、“个人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单位和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较少。大部分教师每周锻炼次数得不到保证,锻炼的时间较短,运动强度较低,对体育锻炼的消费不高。另外,还存在体育基础设施不足的现象,锻炼的场所-大多选择公路、街道和学校操场。虽然大部分教职工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受收入水平、体育消费价格、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消费需求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体育锻炼内容也是以基础的实物消费为主,对以发展、完善自我和促进身心健康的体育服务消费重视还不够。可喜的是25岁以下教职工已逐渐改变观念,注重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节生活、改善体型、促进健康。

针对以上结论有如下建议: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经济待遇,为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物质保障。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体育锻炼、体育健身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宗旨。充分发挥体育宣传媒介的作用,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进行宣传,对教师进行体育锻炼观念的教育和宣传,逐步提高教师对体育地位、作用、意义的认识,加强教师对体育锻炼层次的理解,只有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才能把体育锻炼付诸实际行动。校领导应重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努力促进全校师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从而使教师在这个浓厚的体育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每年增拨一定数量的体育经费,专用于教师体育活动的开展[3]。学校各部门还要充分考虑不同背景下的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特殊需求,帮助他们安排合理的场地、时间和项目,顺利的开展体育锻炼,具体手段如调整场馆的开发时间,针对不同教师设置不同的开放时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扩建一些时尚性强、受欢迎程度高的项目的锻炼场地,并配置相应的器材。学校之间应多组织体育活动,仅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增进感情,相互交流,用体育竞赛的方式激发教师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耿力中.体育市场-策略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67-68.

[2]李丰祥.王圣:体育锻炼属性阐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7):1-3.

[3]周筱霞.对六所高校的体育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研究[J].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03,21(2),31-32.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教职工体育锻炼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地方农业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策略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