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

2012-09-26张雪琳

重庆医学 2012年32期
关键词:埃希菌链球菌耐药性

张雪琳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541002)

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

张雪琳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541002)

目的了解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种构成及优势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采用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结果检出的26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分别占51.3% 、47.2%;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前4位优势菌种;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0.0%和2.9%~4.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1.6%~11.5%,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普遍较肺炎克雷伯菌严重。结论G-杆菌、G+球菌是桂林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重症患儿的治疗,如疑似G+球菌感染可首选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如疑似G-杆菌可选择碳青酶烯类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对于日益严重的病原菌的耐药和多重耐药情况,临床应严格依据药敏谱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易患的疾病之一。本资料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儿科住院,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培养出的病原菌,以了解儿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基本构成及优势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经培养检出的病原菌(同一患者中无重复菌株),患者年龄1个月至9岁,以1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为主,占81%(214/265)。

1.2 痰液采集方法 采用低负压电动吸痰法采集小儿气管内痰液,将吸出的痰液置于无菌管中立即送到微生物实验室培养。

1.3 细菌鉴定及药敏 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规定的流程处理,分离培养获得的单个菌落用法国梅里埃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型号ATB-EXPRESS)鉴定及做药敏。菌株鉴定及药敏试纸板条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中国有限公司。质控菌株肺炎链球菌ATCC49619、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2 结 果

2.1 分离菌株的菌种构成 在265株检出菌中,G-杆菌136株(51.3%),G+球 菌 125株 (47.2%),酵 母 样 真 菌 4 株(1.5%)。G+球菌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29.8%),金黄色葡萄球菌(9.0%);G-杆菌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9.1%),肺炎克雷伯菌(12.8%)。

表1 主要G+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n(%)]

表2 主要G-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n(%)]

续表2 主要G-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n(%)]

2.2 耐药性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的耐药率为55.1%~91.3%。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小于11.6%,其中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0.0%和2.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0.0%和4.8%。见表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几乎都超过9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8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50%~65.4%之间;两者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1.6%~11.5%;阿米卡星耐药率0.0%~3.3%,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0%,见表2。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桂林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G+球菌、G-杆菌,真菌感染较低,低于相关文献的报道[1-6]。G-杆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G+球菌以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前4位优势菌种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研究G-杆菌耐药率显示:(1)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很低,对于重症患儿临床上可作为经验性用药。(2)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因耳毒性和肾毒性不良反应,可在严格适应证下慎重选用。(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均表现出多药耐药性,前者的耐药性普遍较后者严重,原因可能为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感染率和耐药基因传播的概率前者均远高于后者;两者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高于国内相关文献的报道[1-5],原因可能为本研究的患儿比较严重及与本院儿科大量习惯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有关(导致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

本研究中G+球菌耐药率显示: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灵敏性均很好,对疑似G+球菌感染引起的重症患儿可作为首选用药。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性高,呈较严重的多药耐药性。过去青霉素是抗链球菌的首选药物,现在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逐年增高,且PRSP不同程度地对所有的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发生交叉耐药。本研究中PRSP的比例与罗蓉等[7]报道的一致,高于邓秋连等[4]和李方去等[5]的报道。国内学者周侠等[8]关于肺炎链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基因突变与青霉素耐药的相关性研究,提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主要与pbps亚单位pbp2b和pbp1a的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基因突变可导致该基因所表达的结构异常,导致与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亲和力下降,继而产生耐药。

对于日益严重的病原菌的耐药问题,临床上应在第一时间内重视对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分析,严格依据药敏谱选择抗菌药物;另一方面院内感染机构应加强对耐药情况的监测并及时发布耐药信息,使重症下呼吸道感染儿童能及时使用敏感、有效的抗菌药物。

志谢:在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中得到了2006级右江民族医学院实习同学杨艳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严清华,黄友旗,蔡於才,等.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4):3424-3426.

[2]曾利,张傅山,张静宇,等.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6):1258-1259.

[3]张晓丽,周薇薇,王晓红,等.儿科下呼吸道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2):1422-1423.

[4]邓秋连,邓力,周珍文,等.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广东医学,2009,30(5):746-749.

[5]李方去,李向阳,杨锦红,等.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344-346.

[6]杨玉霞,栾斌,马丽娜.2000~2010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变迁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509-3511.

[7]罗蓉,黄英,王刚,等.重庆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6):5-7.

[8]周侠,杨致邦,栗俊杰,等.肺炎链球菌pbp2b和pbp1a基因突变与青霉素耐药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8):726-729.

10.3969/j.issn.1671-8348.2012.32.032

B

1671-8348(2012)32-3431-03

2012-01-23

2012-06-12)

·经验交流·

猜你喜欢

埃希菌链球菌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