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联合眼肌直刺法治疗眼外肌麻痹

2012-09-14李越虹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肌麻痹眼肌针药

李越虹 韦 东

针药联合眼肌直刺法治疗眼外肌麻痹

李越虹 韦 东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眼肌直刺法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腺苷钴胺穴位封闭-麻痹肌直刺的综合方法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45例。结果本组45例患者7~13 d起效,疗程15~63 d,平均治愈时间28.6 d。治愈22例(48.8%),显效11例(24.4%),有效7例(15.5%),总有效率88.9%。结论针药联合眼肌直刺治疗可快速促进麻痹肌的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高。

针刺;眼肌麻痹;穴位封闭;眼肌直刺

后天性眼外肌麻痹是常见眼病之一,病因复杂,可单眼或双眼,一条或多条眼外肌受累。多急性发病,以突发性复视和头晕为主诉,表现为眼位偏斜和眼球运动受限,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寻求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8年3月—2011年8月,共收治后天性眼外肌麻痹患者45例,笔者在诊治病因的基础上,采用针药联合眼肌直刺法进行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情况:本组眼外肌麻痹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8~75岁,平均42.3岁。均为单眼发病,病程最短者3 d,最长6个月。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头颅CT、眼眶及鼻咽部X线拍片排除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均经新斯的明试验排除重症肌无力。

1.1.2 病因、症状及类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5例,血管性13例,感冒后炎症性9例,外伤性4例,高血脂症2例,副鼻窦炎、上颌窦囊肿各1例。临床表现为复视、混淆视、视疲劳,伴有头痛、头晕、眼眶痛,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受累眼肌:动眼神经麻痹18例,外直肌麻痹15例,内直肌麻痹4例,上直肌麻痹3例,下直肌麻痹2例,上斜肌麻痹1例,下斜肌麻痹2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北京市卫生局2002年版《眼科、耳鼻喉科诊疗常规》中的诊断标准〔1〕:(1)双眼复视、头晕;(2)眼位偏斜;(3)一条或多条眼外肌的运动受限;(4)一眼的眼位向某一侧偏斜,第二斜视角(继发性偏斜)大于第一斜视角(原发性偏斜)。

1.3 治疗方法

治疗原发病:所有患者均经详细询问病史,和必要的理化检查以确定病因,请内科给予降血糖、血压、血脂以及抗炎、抗病毒、扩血管治疗,必要时给予适量的激素治疗。

三联针疗法:包括针刺穴位、眼肌直刺、穴位封闭。

针刺法:选穴:(1)体穴:肝俞、脾俞、肾俞、百会、风池、合谷、外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2)眼周穴:睛明、攒竹、阳白、太阳、承泣、瞳子髎、丝竹空、球后。方法:先行背部腧穴快速针刺不留针,然后令病人仰卧进行针刺。眼周穴选择1.5寸、体针穴选择2.5寸(华佗牌针灸针),每次交替选穴,眼周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电针以疏密波脉冲接在留于双侧足三里穴的针柄上,强度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宜;体针和眼周穴位留针25~30 min。疗程:1次/日,15次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再行下一个疗程。

眼肌直刺法:局部和体针针刺结束后,病人患眼结膜囊内滴表面麻醉剂,以确定的麻痹眼肌在角膜缘外附着点处的解剖部位作为针刺点,取1.5寸毫针刺入麻痹肌附着点,深度为0.5 mm,以此为支点固定针尖直接刺激该麻痹肌,并推动眼球向该眼肌正常作用方向运行30~50次,以病人出现眼球酸胀感为度。疗程计算方法同针刺法。

穴位封闭法:药物:将注射用腺苷钴胺粉针剂1.5 mg(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溶于1 ml灭菌注射用水和0.2 ml利多卡因注射液内制备成混合液。选穴:在合谷、足三里、肝俞、脾俞、肾俞以及患侧眼的睛明、攒竹、太阳、承泣中交替选择3~5个穴位(包括患侧眼周2~3个穴位)。方法:每穴位皮下注入腺苷钴胺溶液0.2~0.3 ml,2次/周,7次为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治愈:眼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眼球活动自如,斜视、头痛、复视症状消失;显效:眼肌功能部分恢复,眼球活动基本自如,头痛、斜视时有发生,复视减轻;有效:眼肌运动有所恢复,眼球活动略有进步,复视稍有减轻;无效:眼肌运动没有改善,复视仍然存在。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本组45例患者的起效时间为7~13 d,疗程15~ 63 d,平均治愈时间28.6 d。其中治愈22例(48.8%),显效11例(24.4%),有效7例(15.5%),无效5例(11.1%),总有效率88.9%。所有病例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病情基本稳定,无复发。

2.2 眼肌麻痹的病因与疗效

糖尿病性15例,治愈7例,显效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80%;血管性因素13例、感冒后炎症9例、高血脂症2例,全部有效;外伤性4例,显效2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75%;副鼻窦疾病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50%。具体见下表。

表不同病因眼外肌麻痹患者经针药联合眼肌直刺法治疗后的疗效(单位:例)

3 讨论

后天性眼外肌麻痹多属神经源性,常骤然发病,以突发性复视、斜视,伴有头晕、头痛、眼球运动障碍就诊。可由外伤、炎症、中毒、病毒感染、血循环障碍、颅脑肿瘤以及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由于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因此治疗比较困难。西医在治疗上无论是早期的神经营养支持疗法还是晚期的手术治疗,对于麻痹眼外肌的功能恢复,效果均不甚理想。

从文献和临床报道来看,针灸治疗眼外肌麻痹的疗效是肯定的,总有效率在80%以上〔2~4〕。近年来,有学者根据临床文献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眼和附器的针灸等级病谱”概念〔5〕,将后天性、麻痹性、肌源性眼肌麻痹、斜视及眼睑下垂划分在Ⅰ级~Ⅱ级病谱范畴之列,意即这些疾病属针灸治疗肯定有效,并且主要依赖针灸或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方法的一类眼科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后天性眼外肌麻痹多因脾虚气陷,或肝肾亏损,气血不足,风邪乘虚而入,使经络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致。治疗应以疏肝健脾、滋阴补肾、益气升阳、疏通气血、祛风通络为原则。现代医学认为后天性眼肌麻痹属神经源性周围神经麻痹,按照西医眼外肌的解剖位置,其眼周的局部穴位多位于眼肌走行的体表反应点上。

因此,笔者以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为原则,制定了针对眼外肌麻痹的针药联合眼肌直刺法的治疗方案。通过刺激眼周穴位,改善眼局部微循环,兴奋眶周及眼肌神经、恢复眼肌收缩功能;刺激远端肝俞、脾俞、肾俞、百会、风池、合谷、外关、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体针穴位,达到补益脾胃气血、提升中阳之气、疏风通络之功效。直接针刺麻痹眼肌附着点是该疗法的一个创新,可更直接地兴奋受损眼肌神经,使之被动收缩,并改善眼肌的血供和营养,以促进麻痹肌的功能恢复。接诊病人后立即行复像检查,明确定位麻痹的眼外肌是治疗的关键。本组病例的多数患者在直刺治疗后即感到眼痛眼胀缓解,眼位改善,复像距离减小。一般治疗5~10次后,主观症状和眼位偏斜会有明显改善,发病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2个疗程的治愈率可达50%以上。

穴位注射法是在经络、腧穴或压痛点、皮下阳性反应点上适量注射液体药物,以防治各类疾病的方法。所用药物几乎扩大到所有可用于注射的各类中西药物,且疗效优于肌肉注射相同药物或单纯针刺〔6〕。注射用腺苷钴胺是氰钴型维生素B12的同类物,为细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适用于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根炎、三叉神经痛、神经麻痹等,溶解后可肌内注射。基于现代西医理论和中医整体辨证观念,我们选择具有补益脾胃气血、提升中阳之气作用的体表穴位和麻痹眼肌周边穴位作为封闭位点,将药物治疗和经络传导治疗相结合,使其协同互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值得强调的是,不能只关注局部的眼肌麻痹,治疗导致麻痹的原发病同样不容忽视。原发病情重、病程长者预后多不好。本组5例无效的病人中,1例为车祸导致的颅脑外伤,1例为上颌窦囊肿。外伤性颅神经损伤以及上颌窦囊肿的压迫作用是造成眼肌麻痹的原发因素,治疗中一定要认真查找病因、明确诊断,尽早去除和治疗原发病,如只顾盲目地局部针刺治疗,不但不能取得疗效,还会延误和加重原发病情。一般认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可能是由多发性神经炎导致,或与营养神经的微小血管缺血性病变有关,多单眼受累,可表现为一条或多条肌肉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性麻痹。病变为可逆性,可反复发作,在控制血糖和给予大量B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后,可在2~3个月内得到缓解〔7〕。本组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5例,针刺治疗有效12例,有效率为80%。3例无效病例的眼肌麻痹病程均已超过半年,追问糖尿病史达15~20年之久,同时合并有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肾病等其他全身并发症,并且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因此,笔者认为,眼肌麻痹与糖尿病的轻重、病程以及是否伴有全身并发症密切相关。这种眼肌麻痹虽具有可逆性,但如能在早期给予积极的针刺干预治疗,尤其是全身经络多穴位的辨证针刺治疗,可取得补益肝肾、调节气血、疏风通络的功效,对于改善糖尿病人的内分泌功能、调节血糖平稳以及麻痹眼肌的功能恢复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另外,由于眶内和眼肌附着点处血管密集深在,针刺眼周穴如球后、睛明,或直刺眼肌时要特别注意出血问题。针刺前一定要向病人告知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取得配合理解;施针时不能过分捻转提插;起针后应立即按压2~3 min以防出血。如出现球后、眶周或结膜下出血,应立即予以压迫止血,冰袋冷敷5~10 min,并予口服云南白药。对于有出血性疾病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的病人,最好避免深刺眼部穴位。

总之,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针药联合眼肌直刺法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具有眼肌功能恢复快、疗效明显、治愈率高的优点,是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优选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1]王薇,向里南,李志辉,等.眼科、耳鼻喉科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9.

[2]牛利军.西药加针灸治疗眼外肌麻痹65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4,22(12):83.

[3]李种泰.中药合电针治疗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麻痹52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5):460.

[4]徐兵,段建伟.针灸为主治疗眼外肌麻痹39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4):231-232.

[5]刘维红,杜元澋.眼和附器针灸病谱的研究[J].中国针灸,2010,5(30):423-425.

[6]李孟汉,郭义.穴位注射研究进展与展望[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0):69-71.

[7]张承芬,张惠蓉.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0-172.

Combined therapy of acupuncture,acupoint injection and direct irritation on paralytic ocular muscles on the treatment of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LI Yuehong,WEI Dong.Ophthalmology Department,Xiyuan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91,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ed therapy of acupuncture,acupoint injection and direct irritation on paralytic ocular muscles on the treatment of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METHODSForty-five cases of postnatal ophthalmoplegia were tre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acupoint injection of cobamamide and direct irritation.RESULTSThe effective time of combined therapy was 7~13 days,the duration of treatment was 15~63 days and the healing time was 28.6 days on average.Twenty-two cases were cured(48.8%),11 cases showed marked effects and 7 cases were treated effectively(15.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9%.CONCLUSIONSCombined therapy of acupuncture,acupoint injection and direct irritation on paralytic ocular muscles coul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ralytic ocular muscle with remarkable clinical efficacy and high recovery rate.

acupuncture;ophthalmoplegia;acupoint injection;direct irritation on ocular muscle

R777.4+5;R245.31

B

1002-4379(2012)04-0273-03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眼科,北京100091

韦东,E-mail:dong-wei601@sina.com

猜你喜欢

肌麻痹眼肌针药
北京黑猪FUBP3和USP43基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活体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病因的研究进展
神经科疾病与眼外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临床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