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我国生猪市场价格稳定机制研究:兼析2013年生猪价格走势

2012-09-12

中国猪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猪肉生猪价格

盛 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市100045)

现阶段我国生猪市场价格稳定机制研究:兼析2013年生猪价格走势

盛 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市100045)

本文首先从生猪市场产业规模化水平低、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生猪养殖综合成本持续快速上升、生猪产业链风险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强度有待提高等方面研究了我国生猪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从生猪供给继续大幅增加、生猪需求稳中有降、生猪饲料成本将高位回落三方面分析预测2013年生猪价格将继续下行;最后从完善生猪市场景气指数预警系统、避免在过高价位上过早实施大规模收储措施、成立国有控股企业拓展高端有机猪肉市场、审慎推出生猪期货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

生猪市场;生猪价格;稳定机制

我国是全球头号猪肉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011年猪肉消费约5200万吨,占肉类消费比重60%左右,属于刚性需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很小。一方面猪价过快上涨将通过传导机制带动食品加工、餐饮业等行业成本大幅上升,不断推升物价水平。同时,猪价过快上涨会减少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降低其生活水平,迫使政府提高补贴金额,增加不必要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猪价大幅下跌,会给养殖户特别是散养户带来巨大损失,小规模散养户有可能因亏损过大而破产。因此,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生猪市场价格的长效稳定机制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政策意义和学术价值。

表11999~2010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比重 %

1 现阶段中国生猪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生猪市场产业规模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生猪饲养方式有三类:农户散养、专业户养猪、商品化生猪生产企业。农户散养是传统的家庭后院型生猪饲养模式,每户平均饲养1~5头猪;生猪饲养专业户,年均出栏生猪超过30头,部分生产规模已达到年产几百头甚至上千头的水平。商品化生猪生产企业包括国有或集体所有猪场,以及民营养猪企业,其生产规模和产量大大超过专业户,猪场投资巨大,生猪饲养管理水平高,疾病防治措施较完善。虽然近年来中国生猪养殖业正在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但中小规模饲养仍占主流。如表1所示,2010年养殖规模在50头以下的散养猪户比例高达35.48%,而出栏量50~500头的小专业户比重为30.01%,二者合计占出栏总量的65.49%,仍占据了我国生猪供应的三分之二江山;这说明我国目前生猪养殖仍以散养户和小专业户为主,总体上呈现规模小、分散广的特点。

1.2 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剧烈

从图1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2年期间,除了2000~2003年较为稳定外,其余年份生猪市场价格都出现了大幅波动,特别是2006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短短6年时间生猪市场价格出现两次完整的波动周期,期间价格大起大落,波动剧烈。2008年4月生猪价格最高涨至16.87元/kg,较2006年5月飙升183%,创下历史新高。然后由于高价和政策刺激,供给大幅增加使生猪价格快速回落,2010年4月跌至9.53元/kg,跌幅高达44%,猪粮比最低跌至4.07:1,养一头100kg的猪平均亏损100~200元。而受国家公开竞价收储5批储备猪肉的利好刺激,再加上当年供给下降的影响,生猪价格开始新一轮飙升,2011年9月达到19.68元/kg,较2010年4月暴涨107%,再创历史新高。随后在供给恢复增长和进口猪肉大增的影响下,生猪价格出现又一轮大跌,截止2012年5月,生猪价格已跌至盈亏平衡点14元附近,下跌25%左右。

究其原因,我国生猪产业现以散养方式为主,规模化水平低,大量养殖户无法预计市场行情的变化,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再加上生猪市场进入和退出门槛低,造成生猪生产容易出现大起大落,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助推价格的周期性暴涨暴跌。

1.3 生猪养殖综合成本持续快速上升

首先是饲料成本快速上涨。2011年,我国散养生猪平均饲料成本788.93元/头,占总成本的50%左右,饲料成本中玉米占65%,豆粕占15%左右。近年来,由于生物能源化应用发展迅速,导致国内外玉米、大豆等消费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初步复苏以来,拉动了玉米、豆粕和原油价格的大幅反弹,直接导致饲料价格大幅上升,较大增加了养猪成本。如图2所示,2012年4月饲料价格上涨至 3.08元/kg,较 2009年 7月大涨21.74%。其次,劳动力工资、防疫、环保、运输、水电等间接费用的快速增加,也大幅提高了养殖成本。2011年我国农民平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9年上涨35.4%(现价);而受国际油价一年来大幅上涨影响,上海交易所燃油价格从2010年6月的4171元/吨上涨最 高 上 涨 至 5543元/吨 , 涨 幅 为32.89%,直接推动运输成本快速上涨。

因此,上述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推动生猪产业各环节的养殖成本持续上升。2011年生猪养殖总成本上升至13.86元/kg,比2009年上涨34.7%,是2002年的 2.55倍(见图 3)。

1.4 生猪产业链风险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在生猪产业链中,企业(包括饲料企业、兽药企业和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市场势力最强,相对于分散化的养猪环节而言,处于市场交换的权力支配地位。即使生猪价格大跌,屠宰加工企业加工一头生猪仍获利100元以上,中间商获利150元左右。而由于市场信息匮乏、讨价还价能力低下,决定了散养户处于产业链最弱环节,承担了绝大部分市场风险,从生猪产业链中分到的利润最为微薄,容易在市场价格波动中蒙受损失。企业在产业化经营链条中没有发挥组织者、带动者和市场开拓者的纽带作用,也没有与养殖户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产销互补的利益联结机制。

1.5 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强度有待提高

在生猪产业中,生猪养殖的疫病防控、粪污环境治理、质量监管、信息体系、水电路基础设施等属于纯公共物品,良种繁育、科技推广等属于准公共物品。目前,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严重滞后,选育水平低,供种能力小,地方猪种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对进口猪种依赖较大。同时,生猪疫病威胁严重,新病不断出现,而当前我国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防疫投入不足,技术设施和手续不完备,导致生猪患病率和死亡率高,较大影响了生猪生产的发展。另外,地方财政支持生猪产业发展专项支出占本级财政收入比重提高不明显。2007年以来,虽然中央专项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地方财政资金能力有限,尤其是相当部分的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以完全落实到位。

2 2013年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2.1 生猪供给将继续大幅增加

受2011年猪肉价格大涨刺激,养殖户补栏积极性空前提高,生猪存栏量增加,现有产能继续扩大。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1~5月生猪平均存栏量同比增长5.3%,仔猪平均存栏同比增长3.2%,能繁母猪存栏连续两个月同比增幅超过5%。一些畜牧大省如山东省今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540万头,同比增长超过5%,辽宁省6月能繁母猪存栏200.1万头,同比上涨7.3%。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生猪的供应仍然非常充足,猪价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2.2 生猪需求稳中有降

1978年以来,我国猪肉需求、价格波动与GDP增速密切相关,GDP增速超过10%时,就会带动猪肉需求和价格大幅上涨,如1985年、1988年、1994年、2004年、2007年和2011年。其作用机制是:GDP高速增长阶段,劳动力、农业用地、资本大量向工业和城市流动,生猪产量增速下降;同时,城镇居民收入增加较快,出外就餐不断增加,而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农产品需求大幅上升,导致猪肉消费数量快速增长,而供给短期内不能相应增加,猪肉供需形势逆转,价格随之大涨。而在GDP平稳增长阶段,情况则正好相反。

2012年上半年,受欧美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恶化的不利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延续下行态势,并呈现出效益下降、风险上升、预期不稳等特点,出口企业亏损面扩大,大量受雇人员特别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始大规模回流,较大抑制了猪肉消费需求。

2.3 生猪饲料成本将高位回落

从2010年6月末至2012年8月10日,国际玉米价格从122.35美元/吨涨至311.86美元/吨,超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价格,创出历史新高,涨幅高达155%,回调压力很大。而截止9月中旬,国际玉米价格已经跌至273.56美元/吨,顶部回落态势较为明显。但是,从大豆的国际市场价格看,已从金融危机的最低点 285.2美元/吨上涨至657.34美元/吨,涨幅高达130.48%,同样也创出历史新高。

而当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基础仍很脆弱,欧债危机可能继续恶化,美国失业率仍在高位徘徊,玉米和大豆价格保持在超过历史高点的价位并不具备经济增长的有利支撑。从玉米和大豆需求上看,可以分为消费需求和投机需求。消费需求与全球人口增长率密切相关,近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率变化不大,所以消费需求并不支持玉米、大豆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同时,需要严格区别的是,玉米和玉米期货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商品,前者是可供消费的实物,后者是虚拟的金融衍生品,受人们心理波动影响极大。热钱只会推高玉米、大豆价格,而不可能耗费巨资大规模建仓库长期储存大豆和玉米,这就导致其投机需求不可持续。

从玉米和大豆供给上看,农业作为人类最早从事的产业活动,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在全球气候没有大的不利变化的前提下,每个国家只需投入充足的耕地和劳动力就可基本满足本国的需要,而且其生产周期最长不超过一年。玉米和大豆价格暴涨将导致发展中国家大量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农业生产,扩大种植面积,使得产量大幅增加;同时也会使得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从而抑制玉米和大豆消费需求的增长。

因此,当前国际玉米价格和大豆价格的大幅上涨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未来一年国际玉米价格和大豆价格总体趋势将继续下跌,向其内在价值回归,跌幅预计在25%左右,从而带动国内玉米和豆粕价格下降,使得生猪饲料成本有20%左右的下降幅度,如果其他成本费用保持稳定,导致总成本大约将下降10%左右,即盈亏平衡点下降至12.5元/kg左右。

2.4 2013年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趋势看,每一轮下跌周期中生猪价格最低会跌至低于成本线10%~15%的价位,也就是说,生猪价格最低可能探至11元/kg左右。受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的 “蛛网效应”影响,加上众多资本实力雄厚企业的进入,预计2013年生猪供给量将继续大幅增加,而消费需求稳中有降,预计此轮下跌周期可能将持续至 “十二五” 末。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生猪市场景气指数预警系统

参照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之比、生猪盈亏平衡点、仔猪价格等多种指标及时调整景气指数的监测预警指标,并根据指标数值设置蓝色(价格异常下跌)、黄色(供大于求)、 绿色(正常运行)、橙色(供应偏紧)、 红色(严重供不应求)等预警区域,正确引导养殖业合理生产,引导农民避免在价格过高时盲目补栏和价格过低时大量宰杀,降低损失,保证农民利益和市场供应。

3.2 避免在过高价位上过早实施大规模收储措施

如前所述,未来国际玉米和豆柏价格高位回落将带动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下降至12.5元,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生猪价格波动下行周期中,价格触底的标志不是跌至盈亏平衡点,而是低于成本价10~15个百分点,从而使得许多成本高、亏损严重的养殖户退出,母猪存栏量明显下降,供求才能重新取得平衡。如果过早实施大规模收储措施,一方面会使得那些微利、保本、微亏的养殖户继续留在市场中,供给仍不断增加,使得价格跌破收购价,造成亏损,同时也会出现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

同时,继续完善生猪收购保护价制度,价格过低时政府及时入市,按最低保护价收购生猪,扶持养殖户渡过难关。另外,不断优化储备结构,加大对冷冻猪肉的储备量,适当减少对活体猪的储备,并将活体猪的贮备重点放在能繁母猪和后备母猪,以增强生猪供给的价格弹性。最后,在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政府之间要建立产销合作机制,签订长期、稳定的生猪购销协议,鼓励主销区在主产区建立养殖基地。

3.3 成立国有控股企业拓展高端有机猪肉市场

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1810元,文化程度和收入较高的消费者对有机猪肉认知度较强,其支付意愿也很强烈,但目前有机猪肉市场份额很低,发展潜力巨大。应成立国有控股企业,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模式,通过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注册商标、创建有机猪肉产品品牌等一系列完整制度确保有机猪肉生产规范、高效、美誉度高,以拓展高端有机猪肉市场,提高利润率。

3.4 加快理顺生猪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提升产业规模化水平

首先,加快理顺生猪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积极推动生猪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之间建立产业化经营紧密纽带,构建养殖、加工、销售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养猪户单独面临的巨大风险分散到生猪产业的其他环节中,实现农户与企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双赢利益机制,增强生猪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整个生猪产业更为持续健康发展。第二,引导和鼓励各地养殖户在自愿的原则下,建立专业生猪养殖股份合作社,充分发挥规模集成、技术传递、信息集合等优势,提高养殖户市场地位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第三,政府应给予生猪产业中介服务机构在税收、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其为养猪户提供优质的科技、金融、防疫、污染治理、市场拓展等综合服务,扶持其快速发展。

3.5 不断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力度

一是地方政府及财政、农村金融部门应制定农村小额贷款等政策措施,对良种扩繁场、优质肉猪规模养殖场(大户)要给予重点的政策、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与服务,加大投融资力度解决生猪养殖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加强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便饲料运输和生猪流通;抓紧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推动规模猪场和养殖小区的标准化改造,扩大规模猪场的生产能力。三是要加大种猪和能繁母猪补贴力度,完善相应的补贴机制,确保生猪生产发展后劲。四是要建立高效的生猪防疫体系,加强检疫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建立生猪免疫档案,严格生猪流通的检疫和监管;逐级建立重大疫情快速扑杀补贴机制,各级政府应安排相应的动物疫情防控经费,及时处置、控制疫情,提高疫病综合防治水平。

3.6 审慎推出生猪期货

从美国的经验看,生猪期货主要有三大突出优势:一是生猪期货合约具有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功能,帮助生猪养殖户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有利于减小生猪价格的波动幅度;二是通过生猪期货套期保值,有利于促进生猪养殖与加工业规模化发展;三是有利于推动生猪养殖业与其上下游企业的纵向整合。

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防止生猪期货交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往往被扩大,而投机功能容易被忽略。作为一种交易工具,在金融监管制度和监管手段均不完善的情况下,在当前国内外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生猪期货有可能被国内外金融投资资金进行炒作,牟取暴利。因此,笔者建议生猪期货市场应该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两个城市设立生猪电子交易市场进行试点,一个可以选择北京,一个在南方主产省区中选择。交易规则参照大连和郑州相关粮食期货交易规则制定,最核心的是交易资金必须实行银行第三方存管,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当前我国电子交易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F326.34

B

1673-4645(2012)12-0017-04

2012-10-31

猜你喜欢

猪肉生猪价格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