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近自然林业理论

2012-09-08梁洪萍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复层树种林业

梁洪萍

(巴中市林业局,四川 巴中 635500)

随着森林经营技术的进步,林业正在经历着从“以木材生产为中心”到“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森林经理学需要从原有的木材永续利用为目标的体系向以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目标的体系改革和发展。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以及从上世纪以来经营人工林带来的种种弊端(不适地适树、结构简单、不够稳定、生物多样性降低、地力衰退、环境效益差等)使传统的经营森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经营森林的思想已将收获木材与其他林副产品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被普遍接受。可持续林业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经营条件下的接近自然状态的森林。

1 近自然林业的发展史

近自然林业理论创立于19世纪末,德国林学家盖耶尔(Karl Gayer)在1898年首次较为系统地提出“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此后,在长达100年的时间里,因为人工林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始终缠绕着中欧各国,所以,“接近自然的林业”一直是林业理论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1916年克雷门提出了“森林演替”理论;1924年克吕茨提出了“适应自然的生产林”这一新名词;1930年腾格尔提出了“自然基础上的造林”理论;1956年凡克立足于宜林荒地上的森林生成模式,提出了“森林动力结构类型”,成为“近自然林业理论”的支柱;1977年马耶提出了“群落-生态基础上的造林”理论。这些相关理论的提出使得近自然林业理论体系日臻完善。

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讨论了关于“什么是林业”和“生态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在这场讨论中盖耶尔提出的“近自然林业理论”最终浮出水面,德国也从此摒弃了传统的人工林经营方式,以“近自然林业”理论作为指导方针。德国的新林业经营原则和方法及其采用后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关注,一些国家纷纷效仿。瑞士、匈牙利、波兰、挪威、比利时、荷兰、奥地利、法国和斯洛伐克地区等国先后采纳了“近自然林业”经营法。“近自然林业”经营法从此流行于欧洲,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我国对近自然林业的研究是从借鉴德国的经验开始的。邵青还(1989,1990,1991,1993)首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近自然林业的文章,全面论述了中欧各国尤其是德国“接近自然的林业”的技术政策、技术路线和恢复天然林的态势。张硕新等(1996)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我国发展近自然林业的诸多对策和建议。

总的来说,近自然林业理论的发展与人们对人工林的利弊和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密切相关。在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代社会,近自然林业理论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吻合,而受到更多学者关注。

2 近自然林业的基本概念

近自然林业是立足于生态学的思想财富,从整体上观察森林,视其为永续的、多种多样的、生气勃勃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这样一个完整的森林生命过程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经营活动,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能最佳结合的一种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陆元昌等,2002)。它并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建立、抚育、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自然植被”的关系相接近。它使林分能进行接近自然的自发生产,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质得到复苏。近自然林业理论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林分越是接近自然,各树种间的关系就越和谐,与立地环境也就越适应,产量也就越大。

3 近自然林业经营的基本原则

3.1 珍惜立地潜力、尊重自然力

所谓立地潜力,就是指现有立地条件下的自然生长力。近自然林业是以充分尊重自然力和现有生境条件下的天然更新为前提的,是顺应自然条件下的人工对自然力的一种促进。因此,掌握立地原生植被分布和天然演替规律,是近自然林业经营的基础。顺应自然的森林经营,原则上要避免破坏性的集材、整地和土地改良等作业方式,以保护和维持林地的生产力。

3.2 因地适树

近自然林业所指的因地适树,不是我们笼统理解的以种活为原则的“适地适树”。所谓“因地适树”,是指根据立地条件下的原生植被分布规律发现的潜在天然植被类型,选择或培育在现有立地条件下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近自然林业倡导使用乡土树种,也不完全排除外来树种,但对外来树种的引进十分谨慎,即使是理论上认为适合现有立地条件群落自然演替的外来树种引入,也需要在局部区域范围内进行充分种植试验和群落适应观察,分阶段小心谨慎地进行。因此,近自然经营下形成自然生态群落的树种应该以本地适生的乡土树种为主,并尽可能提高其比重。

3.3 针阔混交、提高阔叶树的比重

针阔混交搭配可造就生产力高、结构丰富的森林。特别是增加阔叶树种,可为立地提供更多的枯枝落叶腐殖质肥料,增强林地肥力;加上近自然林业保护原有天然植被、顺应自然更新,能更好地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建立起更加稳定的植被群落,从而能增强森林生态系统自身对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消化和控制能力,减少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增加阔叶树种,降低了植被群落的油脂含量,将更有利于减少和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受灾程度

3.4 复层异龄经营

近自然林业要求林分结构要由单层同龄纯林转变为复层异龄混交林。近自然林业在混交造林的基础上,还要求复层异龄经营,复层林的形成主要通过保护原生天然植被、错落树种混交配置和异龄经营等措施来实现,通过择伐和更新促进初级林分的异龄化,进一步增强林分的复层化。复层异龄经营一方面显著提高了林分的抗风灾能力,有利于森林防护功能的不间断的持续发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林分内合理的自然竞争,促进目标树木的生长,不同龄级林木的演替生长,增强了木材生产的可持续供给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3.5 单株抚育和择伐利用

单株抚育管理和择伐利用的原则,是与复层异龄经营相一致的经营原则,是促进木材生产的可持续供给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具体措施,同时意味着持续的抚育管理,且以培育大径级林木为主,使每株树都有自己的成熟采伐时间,都承担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木材经营的质量和森林的综合效益。

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副校长、森林经理学家Peter Bachmann教授总结了大量案例,对近自然经营法与同龄林人工林经营法的各项指标做了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近自然森林经营体系与同龄林人工林经营体系的主要经营指标比较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的基础上,近自然森林经营具有投入成本低、抗灾害能力强的特征,其整体经营的总生产力和经济效果高于同龄林人工林经营的体系。

4 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方法

4.1 调查群落生境,确定培育树种

通过对立地环境、地被指示植物、森林演替阶段和原生植被的调查,把森林划分为若干立地生境差异的群落单元。根据因地适树的原则,确定每个群落单元需培育的树种,然后确定目标树与目标直径。采用多树种混交造林的模式,使林间大树、小树、单株、群状和团状并列交替分布。

4.2 目标树及目标直径的确定标准

目标树的选择应同时考虑以下两个条件:一是适地乡土树种;二是具有生长优势的大径级木材。目标直径的确定因不同的树种而各异;并且考虑到当地的用材特征、木材价格和木材质量等因素,因此不能僵化地定为一个不变的常量。此外,确定目标直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经济效益达到最大时的目标树的直径即是目标直径,在此之后如果不采伐该目标树,该目标树会因为生长量减弱,木材开始出现心腐等原因,使得经营利润开始下降。

4.3 坚持更新方法为天然更新与人工更新相结合

充分利用立地环境中原有的天然更新能力实现森林更新是近自然经营的基本原则之一。天然更新是完全依靠林木本身的天然下种或萌芽、根孽等来完成更新的过程。但由于天然更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机制,需要光照、种子萌发的土壤基础等许多条件都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实现,所以仅依靠森林天然更新某些地理条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采取人工辅助的方式更新。除此之外,在林分稀疏时还需适时补植适地的乡土树种,以提高林分密度,保护原生基因潜力。

5 我国推行近自然林业理论的依据

主观上,我国经济正处于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节约型转轨阶段,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为近自然林业理论的推行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支持,体现了该理论发展的可行性。客观上,我国现有森林大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由于不合理的经营加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林况较差,林种单一,蓄积量小,病虫害和林火危害较大,林分退化严重。我国森林的现状体现了近自然林业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为此,在我国近自然林业的理论应当被大力推行。

另外,我国林业工作者提出的生态林业理论正在蓬勃发展,为引进和消化吸收近自然林业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生态林业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的,是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学的原理和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中,生态学原理为建设生态林业从理论上提供了多物种、多层次、多结构和多行业的经营体系;生态经济学是分析林业整体价值规律、商品经济规律和经济效益的理论基础;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为生态林业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方法。生态林业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代林业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追求生态经济的最佳平衡。哈茨费尔德、张建国等认为,生态林业的内容与近自然林业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可以互换交替使用。

6 小结

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对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的担忧,使得越来越多的林业工作者开始探索实践利用近自然林业这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林业经营理论来进行森林经营。但到目前为止,即使在世界范围内近自然林业理论仍然属于前沿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近自然林业经营效益这一部分内容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对近自然林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1]邵青还.第二次林业革命-“接近自然的林业”在中欧兴起[J].世界林业研究,1991,4(4):8 ~15.

[2]邵青还.德国:接近自然的林业-技术政策和技术路线[J].世界林业研究,1993,6(3):63 ~72.

[3]邵青还.德国林业经营思想和理论200年[J].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1993.

[4]张硕新,雷瑞德,陈存根,等.“近自然林”-一种有发展前景的“人工天然林”[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6,11(s1):157~162.

[5]陆元昌,甘敬.21世纪的森林经理发展动态[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1):1 ~11.

[6]章异平,徐军亮,康慕谊,等.近自然林业的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214 ~217.

猜你喜欢

复层树种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不锈钢复合板焊接工艺研究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大面积耐磨复层钢板成套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