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大县转型升级须率先突破——基于浙江13个工业大县与江苏5强县的对比分析

2012-09-08陈建忠

浙江经济 2012年1期
关键词:强县江苏浙江

□文/陈建忠

工业大县转型升级须率先突破
——基于浙江13个工业大县与江苏5强县的对比分析

工业大县大市大区要率先转型升级,把工业大县大市大区转变为强县强市强区,充分发挥工业强县强市强区在全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中领跑、示范作用

□文/陈建忠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是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有力地推动浙江从“资源小省”走向“经济大省”。浙江省13个工业产值超千亿及近千亿的县市区①13个工业产值超千亿的大县(市、区):萧山、绍兴、镇海、鄞州、诸暨、北仑、慈溪、余杭、乐清、富阳、上虞、余姚、海宁,是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浙江工业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浙江未来一个时期建设全国工业转型升级先行区的龙头和骨干。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浙江13个工业产值超千亿的大县(市、区)与江苏5个百强县②江苏5个百强县:(全国百强县前5强):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的发展水平,深刻展示浙江工业大县市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总结江苏5个百强县的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典型做法,为浙江加快工业大县市区“两带两升”(带头转型升级、带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经验借鉴和对策思路。

发展水平对比情况

从总体实力看,浙江13个工业大县与江苏5强县总量持平,但平均实力相对较弱

从总体经济规模看,江苏5强县与浙江13个工业大县实力相当,也就是说江苏依托5县的资源要素和空间创造了相当于浙江13个大县的经济贡献,江苏5强县平均实力明显领先于浙江省13个工业大县。比较分析2010年的主要经济指标,浙江13个工业大县的DGP之和为8186亿元,略高于江苏5强县的81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之和为21333亿元,略高于江苏5强县的21148亿元。工业利润之和为1290亿元,相当于江苏5强县工业利润之和的97.2%。出口交货值之和为3760.4亿元,相当于江苏5强县出口交货值之和的60.4%,仅约相当于一个昆山市的出口交货值(3535.4亿元)。

从发展速度看,浙江13个工业大县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江苏5强县

“十一五”期间浙江13个工业大县,从GDP增速看,年均增长15.5%,低于江苏5强县4.3个百分点;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看,年均增长16.4%,低于江苏5强县4.5个百分点;从工业增加值增速看,年均增长14.8%,低于江苏5强县3.8个百分点;从出口交货值增速看,年均增长18.2%,低于江苏5强县3.8个百分点;从投资情况来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0.5%、5.7%,分别低于江苏5强县21.4%、12.4%的年均增长速度。

从经济效益和创新效益看,浙江13个工业大县的平均水平远落后于江苏5强县

从GDP情况来看,2010年浙江13个工业大县的人均GDP为6.1万元,仅相当于江苏5强县的人均GDP的55.7%;2010年浙江13个工业大县单位国土面积的平均GDP为5053万元/平方公里,不足江苏5强县平均水平的1/3。从企业平均产值情况来看,2010年浙江13个工业大县的户均工业总产值为0.6亿元,仅相当于江苏5强县平均水平的26.1%;2010年浙江13个工业大县每万元工业固定投资的工业总产值水平为14.22万元,约相当于江苏5强县平均水平的3/4。从专利授权情况来看,2010年浙江13个工业大县专利授权量共计41730件,高于江苏5强县的36569件,但发明专利授权量1445件,落后于江苏5强县的1880件。按照地区平均水平,浙江13县平均专利申请数不及江苏5强县的1/3,专利授权量不及江苏5强县的1/2。

从发展潜力看,浙江13个工业大县的投资、劳动生产率、专利申请和授权等方面亟待提升

从投资情况来看,2010年浙江13个工业大县单位国土面积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相当于江苏5强县平均水平的65.5%、27.8%。从全员劳动生产率来看,2010年浙江13个工业大县的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江苏5强县平均水平的2/3。从专利情况看,浙江13个工业大县每万人专利申请量、发明授权量均不足江苏省5个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2。浙江13个工业大县在投资、全员劳动生产率、专利申请与授权方面的落后,必然对未来一个时期发展形成制约。

表12010年浙江13个工业大县与江苏5强县的发展潜力情况

江苏5强县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江苏5强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区域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浙江工业大县率先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以信息产业为龙头,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九五”以来,江苏省将电子信息作为引擎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12951.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1%。

——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在工业中占比达23%,突破两万亿元大关。其中,新能源产业发展全国领先,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国的60%,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占国内50%的市场份额;节能环保、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产业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物联网发展获得国家优先扶持,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设在无锡市。坚持集群式发展战略,是昆山、江阴、吴江等市县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

——以培育上市企业为重点,壮大龙头企业。近年来江苏省通过鼓励企业上市壮大龙头企业,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江苏省共有上市公司260家,上市总数全国领先,IPO累计筹资超过1938亿元,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5989亿元,占江苏省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的39.1%。预计2012年底,江苏省上市公司数量将突破300家。

——以土地节约利用为重点,提高产出水平和质量。新世纪以来,江苏省加强工业用地的集约节约管理,着力提升单位土地产出的水平和质量。2010年,江苏省全省土地面积约为10.3万平方公里,仅为全国总面积的1.10%,创造了全国10.4%的GDP、17.1%的出口额,单位面积GDP、工业增加值、出口额分别达到4035.3万元/平方公里、1077.9万元/平方公里、263.5万美元/平方公里。

加快浙江工业大县转型升级

总体来看,浙江13个工业大县强在于规模、强在于在全省的地位,但却弱在于与外省发达县市区的比较,弱在其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其转型升级的压力很大、空间很广。下一步,13个工业大县市区要作为全省第一批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市、区),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和新模式,研究制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路线图和实施计划,并要努力做好“六个率先突破”:

一是要率先在带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上实现突破。这是工业大县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块状经济是传统产业的主体,也是工业大县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抓好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是提升工业大县发展水平的关键。工业大县要从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中发现产业重组合作机遇、创新的服务提升机遇、总部经济发展机遇和产业空间布局机遇,从而实现率先转型升级。

二是要率先在发展总部型企业上实现突破。要着力加强引导146家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为总部型、品牌型、高新型、上市型、带动型的“五型”企业,研究制订行业龙头骨干“五型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13个工业大县市区要在发展“五型企业”上率先实现突破,尤其要特别关注总部型企业,真正创造“总部经济”的新辉煌。

三是要率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上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也是提升浙江综合实力、构建新竞争优势的根本之策。13个工业大县要因地制宜,突出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两三个有基础、有条件、有需求并且能占领科技和市场制高点的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切忌防止“一蜂窝”发展现象;要抓好创新能力提升,抓好新兴市场培育和示范应用,抓好载体项目的建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上率先实现突破,探索各自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子。

四是要率先在节能降耗和落后产能淘汰上实现突破。13个工业大县市区要在能源消费“双控”条件下,按照“积极优化用能、全面节约用能、淘汰落后用能、调控新增用能、拓展清洁用能、保障用生用能”的思路,来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县(市、区)能耗总量平衡机制,做到“扶优”与“汰劣”相结合,“保”与“压”相结合,促进产业“退低进高”,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腾出产能、腾出空间、腾出能耗指标、腾出环境容量,实现真正的“腾笼换鸟”,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猜你喜欢

强县江苏浙江
数读江苏
中国十大经济强县:江苏占一半
数独江苏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数读江苏
江苏
加快建设县域经济强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中国最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