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死因调查分析

2012-09-06朱青峰贺敬萍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死因心脑血管病死率

陈 红,朱青峰,贺敬萍

2010—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死因调查分析

陈 红,朱青峰,贺敬萍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体系(ICD-10)根本死亡原因编码分析我院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24%,男性多于女性,以>60岁者为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居死亡病因前3位。结论 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加强慢性病防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住院病人;死亡原因;数据收集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以我院2010—2011年病案首页信息管理系统录入数据进行统计,根据国际疾病分类体系(ICD-10)根本死亡原因编码进行死亡疾病统计,分析死亡年龄、性别与疾病构成。

2 结果

2.1 死亡人数 我院收治患者39 927例,死亡497例,病死率为1.24%。

2.2 性别与年龄 男322例,女175例,男女比1.84∶1。≤10岁 11例(2.2%),10 ~20 岁 13 例(2.6%),20~40岁23例(4.6%),40~60岁79例(15.9%),>60岁371例(74.6%)。

2.3 死亡疾病构成与顺位 我院死亡病例死因中恶性肿瘤居首位,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与报道一致[1]。见表1。

表1 2010—2011年我院死亡病例死因构成顺位(n=497)

3 讨论

3.1 性别 我院死亡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和国内甘志远和唐丽玲[2]报道一致。本组死亡病例中,男322例,女175例,男女比为1.84∶1。这可能与男性患者的职业种类、劳动强度、精神及心理压力较大、不良生活习惯、从事高风险行业人数较多、自我防病意识差有关。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多数男性都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易产生焦虑、失眠,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饮酒、熬夜,忽视体检重要性等,都为男性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有报道显示,男性与女性在某些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导致男性在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远高于女性,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3]。本研究显示,因损伤和中毒致死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损伤和中毒主要是交通事故和工厂意外伤害,太原市机动车数量多、密度大,且道路情况复杂,交通事故相对较多。山西矿区多,工作环境比较险恶,意外伤害也多。建议企业重视岗前培训工作,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执行劳动法,禁止超负荷使用劳动力,改善工作环境。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总之,男性应注重疾病防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并重视定期体检工作,严格按危险性工作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加强交通安全意识,严禁酒驾及疲劳驾驶,强化法律意识,减少高风险行业事故发生率,有助于降低男性患者住院病死率。

3.2 年龄 本组死亡病例497例中,年龄>60岁者371例,占74.6%。其中358例均为罹患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两种以上慢性病患者。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4],城市里家庭人员结构的变化,就业生活的压力,乡村青年人外出务工的潮流,使得老年人不单忍受孤独,有困难或疾病时常遭遇孤立无助,甚至还要为子女分担家庭生活重任,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此,考虑到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国家机构应积极从老年人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健身条件及养老方式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和创造相应条件,以延缓、减少老年慢性病的发生[5]。在治疗老年疾病时,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机体的应变能力和抗致病因素的抵抗力逐渐减弱,常罹患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慢性病,这些病变相互影响,引发多种并发症,最后导致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在对老年患者的治疗中应综合考虑,合理用药,积极控制和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3.3 死因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居死亡疾病的前3位。与福建省级卫生机构报道的主要死因一致[6]。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球每年新发恶性肿瘤635万例,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疾病[7],与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高有关。本资料显示,我院219例因恶性肿瘤致死,构成比为44.06%,居我院住院患者死因之首,可能与我省为能源大省,重工业发达,环境污染重,区域性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及我院肿瘤诊治优势有关。逐步治理、保护环境、大力普及医学科学知识及肿瘤防治教育,改善不良饮食习惯,重视体检工作,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心脑血管疾病居死因第二位,本资料中死于心脑血管疾病99例,以>60岁者为主。常见的致死疾病为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与李绥霞[8]报道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化,结构和功能亦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因而引发老年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疏于防范和治疗,最终导致死亡。而这些疾病是可以防范防控的,相关社会机构应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9],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呼吸系统疾病居死亡原因第3位,多为老年吸烟史较长男性,与老年人免疫力下降,肺组织弹性回缩减退,呼吸肌肌力减弱,分泌物不易排出及吸烟等相关。因此应提倡老年人戒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呼吸道的防御能力,但具体方法值得深入研究[10]。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在下降,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慢性疾病发病较多,各种损伤也日益增多。因此人们在考虑疾病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树立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学习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保持良好的个人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医生在疾病救治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方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1]钱合笑.温州市2009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2):9-12.

[2]甘志远,唐丽玲.2000至2008年医院死亡病例死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13-114.

[3]岳月英,陈小燕.1921例住院死亡病人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7,14(3):278-279.

[4]贺美林,彭传薇.2226例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病案,2009,10(12):44.

[5]任岚,潘振芳,黄欣.1518例住院患者死亡情况的统计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53,154.

[6]黄文龙,祝寒松,谢忠杭,等.福建省2006-2010年老年人死亡病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359-1362.

[7]毕秀凤.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抑郁的干预[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3):295-296.

[8]李绥霞.2007年—2009年住院病例死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1,12(1):54.

[9]董蒲青.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2):203-204.

[10]吴朝红,吴吉林.2009年重庆市万州区住院病人疾病谱分析[J].中国病案,2011,12(3):52-5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Obituary Cause for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0 and 2011

CHEN Honga,ZHU Qing-fengb,HE Jing-pingc(The 264thHospital of PLA a.Department of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b.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c.Medical Department,Taiyuan 030001,China)

Objective To learn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of death for the inpati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obituary inpatients classified by ICD-10 were analyzed by encoding of obituary cause.Results The fatality rate in our hospital was 1.24%,the number of male in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 and the age of the obituary inpatients was mostly over 60 years old.The top 3 causes of death were malignant tumor,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respiratory chronic illness.Conclusion It would be the key to reducing fatality rate by popularizing people's knowledge of preventive health care,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 and raising the level of medical technology.

Inpatients;Cause of death;Data collection

R195.4

A

2095-140X(2012)08-0066-02

10.3969/j.issn.2095-140X.2012.08.022

2012-05-14 修回时间:2012-06-06)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引发死亡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1]。本文对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科学防治疾病提供参考。

030001太原,解放军264医院质量管理科(陈红),神经外科(朱青峰),医务处(贺敬萍)

猜你喜欢

死因心脑血管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我国死因认定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某肿瘤医院2010-2014年恶性肿瘤患者死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