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蒌皮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32例疗效观察

2012-09-03

海南医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瓜蒌皮肺心病肺动脉

胡 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7中心医院干部病房,海南 海口 571159)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常并发呼吸衰竭。其急性加重期多表现为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因其病因复杂多样,病情危重,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近年来,笔者使用瓜蒌皮注射液联合西医基础方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2月本院老年病科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例均经胸部X片、心脏彩超、肝脏B超等检查,符合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1],且排除了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组32例中男25例,女7例;年龄62~85岁;病程15~32年;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28例,支气管哮喘4例;心功能Ⅱ级5例,心功能Ⅲ级15例,心功能Ⅳ级12例。对照组32例中男26例,女6例;年龄57~88岁;病程12~35年;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27例,支气管哮喘5例;心功能Ⅱ级4例,心功能Ⅲ级l4例,心功能Ⅳ级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所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的建议,两组入选病例均采用基础西医综合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及黏液促动剂,病情需要时可加用呼吸兴奋剂、小剂量强心利尿剂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瓜蒌皮注射液12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每日静脉滴注1次,每次点滴时间为30~40 min,14 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尿、粪、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流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容积)、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腹部B超常规(肝、胆、脾、胰)、心脏彩超等检查。观察记录临床疗效、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为治疗后心肺功能改善2级,安静状态下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发绀消失或明显减轻,肝脏回缩,肺部啰音消失或显著减少,腹水消失,下肢浮肿消失,心率降至100次/min以下,心功能恢复达Ⅱ级以上,每日尿量较治疗前增加600 ml以上,体重减轻4%,末梢循环改善;有效为治疗后心肺功能改善1级,上述症状及体征减轻或部分减轻;无效为治疗后心肺功能及病情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等于显效加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2.2 血气分析 两组患者的PaO2和PaCO2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aO2和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kPa)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kPa)

指标 治疗组 对照组PaO2 PaCO2治疗前51.3±7.5 61.1±8.3治疗后65.21±7.2 45.1±7.8治疗前50.1±7.9 59.2±7.8治疗后63.21±7.3 47.1±7.5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指标 治疗组 对照组全血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血细胞容积(%)治疗前7.31±0.04 6.35±0.13 8.56±0.14治疗后7.41±0.03 8.14±0.11 6.11±0.12治疗前7.30±0.03 6.32±0.12 8.49±0.13治疗后7.35±0.03 7.11±0.14 7.23±0.16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皮肤无瘙痒,面色无潮红,亦无头昏、头痛等表现。

3 讨论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因为其病的特点,长期处于高碳酸血症、缺氧状态,且因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导致了红细胞数量增加,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了循环阻力,长期的慢性炎症又使得肺血管收缩,以上均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进一步发展为肺动脉高压并成为该病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引发一系列的临床表现[2]。长期的肺动脉高于增加了右心后负荷,容易发展为右心衰。同时反复感染和肺动脉高压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激活凝血因子,从而使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聚焦率增加,肺循环淤滞,使得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受限,容易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此外,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常有肾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导致全身血管收缩、肺循环动力学障碍,使高凝状态也随之加重。因此,在常规改善通气、控制感染及纠正低氧血症的同时,减轻肺动脉高压,改善肺循环障碍,对该病有重要意义,因此用于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成为目前肺心病治疗研究的热点[3]。

瓜萎皮注射液是中药提取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它具有舒张血管、增加血液量,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具有抗炎、祛痰和抗菌的作用[4-5]。其作用机理包括:①瓜萎皮注射液能明显抑制二磷酸原苷(ADP)或花生四烯酸(AA)。②瓜萎皮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饱和脂肪酸的混合物、菠菜醇,24-二氢-10-葫芦二烯醇具有钙拮抗作用。③瓜萎皮注射液对痢疾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白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④瓜萎皮中提取的总氨基酸有良好的祛痰作用,因为天门冬氨酸能促进细胞免疫;半膀氨酸能裂解痰液黏蛋白,使痰易咳出。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瓜蒌皮注射液后患者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瓜蒌皮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治疗作用;治疗组PaO2、PaCO2改善和血黏状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瓜萎皮注射液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肺循环阻力,改善肺动脉高压,可能为其治疗作用的机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说明该药在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是安全的。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7,30(1):8-17.

[2]黄宁侠,叶远达,刘英锋.中度高原慢性肺心病139例高粘度血症治疗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173-1174.

[3]潘 飞,程中笑.地红霉素联合瓜蒌皮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5:134。

[4]张国良,曲震理,丁 可.瓜蒌皮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6(32):248-249.

[5]付 强.瓜蒌皮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8(31):140-141.

猜你喜欢

瓜蒌皮肺心病肺动脉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瓜蒌皮提取物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清热化痰的瓜蒌皮
活性导向分离瓜蒌皮中具有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的成分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