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普唑仑治疗神经性耳鸣38例疗效分析

2012-09-03张松志郝文华

海南医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阿普神经性神经

宋 瑾,张松志,郝文华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83)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相应声源或刺激情况下,患者耳内或者颅内仍然可产生声音的症状,美国听力学会将耳鸣定义为“非外部声音所引起的听觉感知”[1]。神经性耳鸣是指由血管源性、损伤性或感染性等原因引起的耳神经或耳神经群受损症状的表现,并排除包括括外耳、中耳疾病等其他原因造成的耳鸣,治疗上常采用扩血管、减轻血管内膜水肿以及改善内淋巴循环等方法,但是本病治疗效果不佳,给部分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神经性耳鸣患者绝大部分伴有不易入睡、睡后易醒、多梦等特征[2],因此笔者在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普唑仑治疗3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神经性耳鸣患者76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2例,年龄平均(35.7±11.4)岁,诊断均参照《实用耳鼻喉科学》有关耳鸣分类诊断标准[3],并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纯音测听、CT等方法排除急慢性中耳炎、中耳内耳占位性病变、耳硬化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的耳鸣,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听力减退和耳鸣,对患者进行常规纯音测听检查,其结果为患者有高频或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表现,声导抗鼓室压图为A型。将上述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程度(耳鸣频率及响度)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口服,2次/d,三磷酸腺苷片40 mg,口服,3次/d,维生素B1片20 mg,口服,3次/d,弥可保片500 mg,口服,3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临睡前口服阿普唑仑0.4~0.8 mg(据患者睡眠情况),对照组患者在临睡前则不给予阿普唑仑片。7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并判断疗效。

1.3 疗效判定[4]痊愈指患者听力恢复正常,耳鸣症状消失并可持续1个月无复发;显效指患者无明显的听力障碍,持续性耳鸣症状有所缓解,为偶发或仅于夜间、安静环境下发生;有效是指患者耳鸣严重程度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由原来的持续发作转变为安静环境中间歇发作,或者由原来的影响工作、睡眠转变为在嘈杂环境中出现,或原来曾在嘈杂的环境中出现,现在转变为在安静的环境中出现;无效是指患者耳鸣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部分患者有加重趋势。

1.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常规与肝、肾功能,观察记录患者有无嗜睡、头昏等不适主诉。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两个疗程后,对照组38例患者中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05%;观察组38例中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4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观察组有2例患者有轻度嗜睡,治疗结束后缓解。

3 讨 论

耳鸣的人群发病率很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人群的10%~30%可发生持续时间>5 min的耳鸣,而人群中大约有60%的人曾发生5 min之内的耳鸣,门诊第一主诉为耳鸣者占15%~25%[5]。随着噪声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增大,耳鸣的发病率亦在不断上升。耳鸣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听觉系统任何部位的病变均有导致耳鸣发生的可能,一般认为其机制为:①听觉末梢器官的产生的自放电活动出现改变,引起神经细胞去极化而产生动作电位;②有的由耳蜗核产生不规则的自放电传递到皮层;③也可能由各种原因引起对神经细胞抑制作用的减低,导致其神经电活动过度或其阈电位降低而灵敏度增高引起;④此外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和边缘系统的参与的原因,耳鸣患者容易产生厌烦、焦虑情绪,尤其是会对睡眠产生明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加重了耳鸣的程度,如此反复常形成一种恶性循环[6-8]。研究证明睡眠障碍会直接导致神经性耳鸣患者的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持续时间缩短,从而刺激患者交感神经活动活跃,同时失眠还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针对以上耳鸣发病机制,笔者认为在耳鸣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应用一些安全性较好的中枢抑制药物,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中枢神经电活动,从而降低了神经的敏感性。

阿普唑仑属于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具有催眠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卓受体(BZR)作用,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进行抑制。通过抑制听觉系统较高部位的异常亢进的神经自发性活动,引起γ-氨基丁酸(GABA)对蜗神经核的抑制效应增加,从而改变了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起到缓解患者的耳鸣症状的作用[10]。本研究中通过对3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在常规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的基础上加用阿普唑仑治疗,发现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89.47%vs71.05%),且治疗过程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阿普唑仑可以有效抑制听觉系统异常亢进、镇静催眠的作用,通过保证神经性耳鸣患者充足的睡眠以驱除疲劳,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神经系统调节,对于促进营养神经、机体微循环改善等药物作用的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该药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Th L,游学俊.耳鸣诊疗纲要(德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J].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英文版),2000,17(6):349-351.

[2]苗相波.益气安神胶囊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7(45):64-65.

[3]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22-1223.

[4]刘 蓬.耳鸣程度分级与疗效评定标准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2(4):181-183.

[5]徐 霞,卜行宽.耳鸣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5,3(2):136-139.

[6]王洪田,翟所强,韩东一,等.对我国耳鸣治疗文献的循证医学评价[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3):249-252.

[7]耿新宇.艾司唑仑片在神经性耳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9):87-89.

[8]吴瑞兰.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及耳鸣的心理护理[J].海南医学,2004,15(2):91.

[9]刘洪娣.氯硝安定治疗70例耳鸣[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4):743.

[10]阮莲芝.阿普唑仑的临床应用进展[J].安徽医药,2008,12(1):64-65.

猜你喜欢

阿普神经性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怀念哑巴阿普
吉克阿普说
爷爷砍树
“神经”病友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阿普唑仑撤药致腹痛1例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