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针与对策

2012-08-30宋海敏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2年3期
关键词:现代化资源农业

宋海敏

[摘要] 上世纪50—7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是农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农业也将是一项重要任务。因而,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农业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人类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我国的农业也将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农业经历了农业合作化、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及人民公社化的严重挫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经过艰苦的探索一步步走到现在这样一个新的格局,其经历、蕴涵的多方面的经验教训,极为丰富,有助于我们明得失、辨是非,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之路。

一、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与提出

从生产力的发展角度来看,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技术和劳动工具上的重大突破,都将农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出现一次生产力的跨越。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九世纪工业与科学技术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准备了条件,其主要内容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实行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以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杂交玉米等高产新品种与新耕法替代老品种老经验;以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用开放式的商品经济替代封闭式的自给性传统经济。

随着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为农产品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创先了奇迹;但另一方面又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特别是资源与能源的过度消耗、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导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发达国家首先开始对高投入的常规农业进行反思,先后提出了诸如现代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超石油农业、超工业化农业等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试图通过少用或不用石油和化学药品,而利用生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来获取人们所需要的产品,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这些问题正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近来已将资源环境良化纳入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可持续农业中国化

198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明确定义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按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今后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确保食物安全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根除贫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农业的当前与长远的结合,重视持续能力的建设,这是具有重要理沦与现实意义的。当然,由于时间尚短,对于可持续农业究竟是什么,仍然仁者见仁、意见各异。可持续性究竟只是一种思路或农业的属性,还是一种策略与模式等问题尚在争论中。至于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内涵、技术体系等更是众说纷坛。一些西方国家专家简单地将环境保护技术或自然农业提倡的某些传统农业技术移花接木就作转为可持续农业的技术内容,有的甚至以传统技术排斥现代科学技术,或只强调环境而排斥发展。这些观点招致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异议与批评。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农业的思路与战略,而不是一种具体操作的模式,更不能将某些西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模式嫁接在可持续农业的头上。也有人认为可持续农业内容空洞难以操作,以至在1996年底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上,粮农组织尽管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但已转而将农业与粮食安全的突出地位让给了“新的绿色革命”。

至于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我们的认识是,这两者不是对立或相互替代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化是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战略,可持续性强调了农业发展的态势与后续能力,弥补了原有农业现代化的不足,但它不能替代农业现代化中有关物质装备现代化、技术现代化、商品化、市场化等各项内容。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讲,今后的任务,是将传统农业转变为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中国21世纪议程》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明确为: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从农业资源角度来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一切农业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合理地协调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资源转化率,使农业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配置达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使农产品能够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

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形成自觉保护资源环境的前提。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实现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农产品品种多样化和品质优良化,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和低耗,变原来的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经济和社会经济全方面的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单纯地是追求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要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农业社会全面进步,使农村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三、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原理

对于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基本原则的确定,专家们的看法日趋理性。有人认为,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三大原则:一是把握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有人还强调了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慎重原则:即应多宣传农业现代化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要急于在较大地区以行政命令限期达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某几项指标;农业现代化具有相关性,不可能在局部地区孤军深入、孤立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或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要有选择性,防止一刀切;农业现代化要有经济性,防止为了急于完成上级指标,只要官员政绩效应,不能给农民带来经济实惠,反而出现加大农民经济负担的问题。

四、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相应对策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制度创新。第一,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产业化经营。第二,深化投入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各级财政为主导、农村集体和农户投入为基础、社会各方面投资为辅的农业投入机制。第三,加大以粮棉为重点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力度,真正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渠道、多成份、多形式、少环节、开放型的农产品流通新格局。第四,改善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转型中,要结合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逐步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高新技术农业,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并相应地推进农村经济制度与农业技术政策创新,这既是顺利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全面推进。

五、结束语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效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国际组织也给予我国高度评价,认为我国已走在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前列。我国农业建设的蓬勃发展所显示的无限生命力,证明它已逐步走向成熟,必将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化资源农业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我的女巫朋友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