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街航电枢纽工程二期土石过水围堰设计

2012-08-30龙军飞周德彦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2年12期
关键词:土石围堰导流

冯 菊,龙军飞,周德彦,张 洁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成都 610072)

草街航电枢纽是嘉陵江干流自下而上渠化梯级开发的第二级,具有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工程布置从左至右依次为左岸非溢流坝、船闸、检修厂房、电厂、5孔冲沙闸、15孔泄洪闸及右岸非溢流重力坝。水库正常蓄水位203.00m,总库容23.92亿m3。电站装机容量4×125MW,枯期平均出力96.1MW,多年平均发电量20.18亿kW·h。

枢纽工程采用分期导流方式,主体工程分两期施工。一期施工采用全年导流,导流流量QP=5%为41100m3/s,围左岸修建船闸、厂房及5孔冲砂闸,利用右岸扩挖河道泄流和通航。二期施工采用枯期导流,围右岸修建15孔泄洪闸,枯期利用已建5孔冲砂闸泄流,船闸通航,汛期二期土石围堰过水,全河床泄流。此过水围堰汛期实际经历最大过流量约为40000m3/s,与设计流量接近,围堰经受住了大流量、高流速的考验,达到设计预想效果。

1 围堰设计条件与标准

施工导流方案比选结果表明,二期基坑采用枯期导流最经济,施工方法亦可行、合理。但施工进度分析表明,二期基坑完建需两个枯期,而一期完建的泄水建筑物仅有5孔冲砂闸,不能满足度汛要求,故二期围堰汛期采用过水型式、设计为过水围堰。

1.1 设计条件

(1)水文、气象条件

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区位于嘉陵江下游的浅山区地带,河道较为顺直,平均比降0.29‰。夏季热且多雨,冬季温暖干燥,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31.8mm、降水日数156.1d。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主汛期为5~10月。洪枯时段流量差别大,围堰施工要在一个枯水期完成。

(2)地形、地质条件

枢纽区河道较顺畅,河谷呈不对称“U”型谷,左岸地形平缓,右岸地形较陡峻。枯期河床水位178m时,水面宽440m,有江心滩出露,其高程为180.00~183.00m。

坝址区两岸山体雄厚,地形较完整,多为基岩裸露。河床覆盖层主要由砂卵砾石组成,一般厚1~3m,局部4~7m。左岸残留有Ⅰ+Ⅱ级阶地堆积的黄色粉质粘土,一般厚3~5m ,局部可达8m;右岸坡脚附近有厚1~5 m崩坡积堆积的块碎石土。围堰设计中应着重考虑两岸堰肩接头设计,以减少堰肩渗透量。

1.2 设计标准

根据《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 5397-2007,确定导流建筑物为Ⅳ级。结合前期施工导流规划,二期施工时段为11月~翌年4月,围右岸施工15孔泄洪闸确保其干地施工条件,由一期完建的5孔冲沙闸渲泄导流设计流量,船闸通航。枯水期土石围堰挡水保证右岸基坑施工,其挡水标准为10年一遇,相应流量为5440m3/s。枯期由一期完建的5孔冲沙闸过流;5~10月进入汛期,为保证度汛,作为过水围堰使用,其导流标准为20年一遇,相应流量为41100m3/s,由5孔冲沙闸及右岸基坑过水。

2 土石过水围堰结构设计

根据施工导流模型试验成果,二期过水围堰设计泄流量27000m3/s左右,单宽泄流量约106m3/(s.m),堰面最大流速约7m/s,堰脚最大流速达13m/s。过水围堰的泄流量、单宽流量、流速大,对过水围堰堰面保护的要求高,而且难度大,在国内已建工程中都数罕见。

2.1 围堰顶高程

枯期围堰挡水,设计标准下洪水由5孔冲沙闸过流,相应上游水位191.91m,上游通航最低水位要求为191.80m。考虑二期汛期壅水对上游库区淹没程度不超过一期的影响,经分析研究,确定上游围堰过水堰面顶高程为192.50m。设计标准下对应下游围堰处水位为183.50m,考虑围堰超高、过流条件后,确定下游围堰过水堰面顶高程为185.00m。

2.2 围堰防渗

因围堰处地质情况差,为减少围堰渗流量,保证围堰本身的渗流稳定要求,围堰需进行防渗设计。采用高喷或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工程投资较大,高喷防渗效果受限因素较多,混凝土防渗墙不仅工程造价高,而且工期长。复合土工膜能较好地适应围堰变形,施工方便,相对投资较低,且满足环保要求,在国内需多水电工程中都得到了成功应用。

图1 上游过水围堰结构

图2 下游过水围堰结构

为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和减少征地移民的难度及工程投资,同时考虑围堰为临时挡水建筑物这一特点,防渗材料考虑采用复合土工膜。坝址区河床覆盖层深度不大,一般厚1~3m,局部4~7m,基础具备采用复合土工膜的条件,故围堰堰体和基础均采用复合土工膜心墙防渗,心墙基础置于基覆分界线以下0.5m的基岩上。

2.3 过水围堰布置

由于河床基岩体破碎、渗透性强,采用混凝土围堰基础处理量大、工期长、工序多、造价高;而土石坝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既能适应覆盖层基础,又可使用大型施工设备进行高强度堆筑,因此上下游围堰均采用土石类围堰。考虑设计标准下水位、围堰本身的安全超高及库区淹没高程,最终确定堰顶高程192.50m。考虑过流条件顺畅且流态稳定,确定堰顶宽约41m,最大堰高约18m。

为增加围堰抗冲刷能力,减小围堰修复造价,还须对堰面进行保护,具体措施见表1。

下游围堰堰顶高程185.00m。堰顶宽10.00m,最大堰高约11m。上游面坡比1∶2.5,下游面坡比:高程180.00m以上为1∶4,高程180.00m以下为1∶2.5。其180.00m高程以上堰面保护措施与上游围堰相同,见表1。

堰后设一级消能平台,平台顶高程180.00m,平台宽8.00m,典型砼面板防冲,厚度0.8m。平台以下采用1.00m厚大块石护坡。

上、下游过水围堰结构见图1、图2。

表1 上、下游过水围堰堰面保护措施表

3 运行效果评价

草街航电枢纽工程二期土石过水围堰从2010年4月底建成到2012年汛前拆除共经历了两个汛期。汛期经历最大过流量约为40000m3/s的考验,达到设计预想效果,过水工况与计算情况基本相同。从使用情况来看,围堰的挡水标准Qp=10%=5440m3/s的选择是合适的。

经过一个汛期最大流量(与设计流量接近)过流,除局部两块混凝土板有抬动外围堰其他部分均良好,汛后修复工程量很少。工程实践说明结构设计体型满足现场过水运行,尤其是堰面的抗冲刷能力较强,基本未见冲刷破坏情况出现。上游过水围堰经过两个汛期之后的运行效果见图3。

图3 上游过水围堰过水运行照片

4 围堰相关构造设计

过水堰面保护:经比较混凝土护面、大块石护面及钢筋网护面等方案,确定二期过水围堰堰面主要采用抗冲能力较强的C20混凝土面板进行保护。见表1。

镇墩:为防止冲刷并支撑面板,上游围堰下游堰脚设置混凝土镇墩,镇墩顶高程184.00m,宽2.0 m,基础置于基岩上,基础底板设插筋Φ25,L=3m,间距1.5m,入岩2m,梅花形布置。镇墩上设置四排排水孔,孔径100mm,孔距1.5m,将围堰渗漏水排出。堰脚考虑施工因素采用抛大块石防护,以增加其抗冲能力。

分缝:按围堰结构设计分缝,缝宽1.5cm,纵、横缝均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板填缝。

钢筋:面板中布双层双向钢筋,均为Φ20@20cm。

排水孔:为减小过水时砼楔形面板上的扬压力,在上下游围堰的下游坡面上设直径100mm的排水孔,间排距2m。

5 结论

草街二期土石过水围堰经过汛期洪水考验,确保工程汛后施工基坑内的快速恢复,为工程按期完工、发电提供了保障,实践说明草街航电枢纽工程二期土石过水围堰的设计是成功的,值得类似工程参考借鉴。但设计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同时,还需考虑结构体型的优化,以节约更多工程量。

[1]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施工组织设计[R],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5.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6.

[3]DL/T5397-2007 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

[4]周顺文, 林陶枫, 杨庆, 戴光清, 许杰. 深覆盖层河流土石过水围堰体型研究[J]. 人民黄河, 2011, 33(12): 115-117.

[5]赵广周,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左汊二期过水围堰的设计与施工[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 08(17): 323-324.

[6]杨志雄, 陈能平, 赵增凯,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土石过水围堰设计[J]. 水力发电, 1997(11): 34-37.

[7]林陶枫, 杨庆等, 猴子岩水电站过水围堰防护方式试验研究[J]. 水电能源科学, 2012, 30(3): 110-113.

[8]黄厚农, 费洪武, 石垭子水电站高水头过水围堰防冲设计与施工[J]. 水利水电施工, 2011, 125(2): 4-7.

猜你喜欢

土石围堰导流
专利名称: 导流筒钼质固定装置
导流格栅对发射箱内流场环境影响研究
风电叶片成型所用导流网导流速率研究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湿地输油管线泄漏应急处理组装围堰的研制
双壁钢围堰水上拼装与打捞复位技术研究
高低异型刃脚钢围堰设计、侧卧组拼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
土石混填路基材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