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我手写我心:其背后不可忽视的几点问题

2012-08-28董旭午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2年8期
关键词:远大理想我心手写

董旭午

以我手写我心,就是强调要真实地写,要写真实的自我。这种提法本身没有错。但是,就目前的一些现象来看,似乎大有这样一些苗头:谁讴歌、向往、追求崇高就是在虚假拔高,就大有“造圣”之嫌;谁表达远大理想,抒发博大之爱,谁就矫情,就是在唱高调;谁赤裸裸地甚至低俗不堪地表达自我,竟会被视为很“真实”,很有“个性”。更可怕的是,一些“不负责任、不健康的真实”的语言表达也都被视为抒发真性情了。对此,笔者深以为忧,颇认为“以我手写我心”虽该提倡并推崇,但决不可忽视以下几点问题。

一、“以我手写我心”绝不意味着拒绝崇高精神

2011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试题是《拒绝平庸》。说实话,这确是一道很有针对性和时代感的作文命题。当下的社会思潮很崇尚“平平淡淡才是真”,很追捧“眼睛一睁一闭就是一辈子”。在这样的时代思潮下,人们似乎都喜欢用平凡来替代自己的庸碌无为,用“淡定”来替代自己的不思进取,用“养生”替代自己的胡混日子,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集体拒绝一种十分宝贵的东西———崇高。于是,一听到崇高的话语,斥之为“假大空”;一见到崇高的人和事,就有人会犯嘀咕———“这人的脑袋是不是进水了”。在这种社会思潮的迷雾下,一些学生的作文开始醉心于“小我”的本真,自觉或不自觉地拒绝了崇高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专家又在积极倡导“以我手写我心”,“真实地写”,“写我的真实”,也在有意或无意地助推这种“拒绝崇高”的写作风气。对此,笔者认为,凡事都应该辩证地看,提倡“以我手写我心”固然是很有针对性的,是正确的提法,但这绝不等于说真实的“崇高”,学生也不可以写,甚至一见到学生作文有“崇高”就视为“造圣”。其实,从古到今,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崇高”。人类之所以有希望,就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这就是崇高!总之,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从来就都有“崇高”在陪伴着我们,在感动和激励着我们,使我们觉得活得很温暖、很充实。所以,学生有权力选择“崇高”来进行书写、讴歌和赞美,更有义务不断发现平凡生活中的崇高美。一些人动辄就把“以我手写我心”与写“崇高”完全对立起来,动辄就拿一些中高考考场上所谓的失真作文来说事,夸大其词地指责考生在编造“崇高”,甚至有的教师还公然斥责学生在“唱高调”,这对培育学生的“崇高心灵”是很不利的。然而,就算是有的考生在考场上编造了“父母双亡”、“自己瘫痪”之类的“崇高”故事,也要客观辩证、实事求是地去看问题。首先,这样写的考生可能是在借助生活原型写小说,是在借小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志,来歌颂和赞美“崇高”。其次,有的高考作文命题本身就是《心灵的选择》、《拒绝平庸》之类,本身就是个选择“崇高”的命题,就是精神不够崇高的学生也得被迫去扣着这“崇高”来立意、构思和写作,就算真有考生编写残酷的“崇高”来骗取高分,那或许是命题者和阅卷老师的价值取向给“逼”出来的,棍子也绝不能只打在考生身上。况且,这也绝不能成为教师指导写作、学生写作文时拒绝“崇高”的理由。可见,我们提倡学生写真实、真实地写,绝不意味着彻底拒绝“崇高”,非但如此,我们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发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崇高”,怀着敬仰之心去写崇高的“真实”和真实的“崇高”。当然,这样讲也绝不等于说就可以为写“崇高”而写“崇高”,就可以胡编“崇高”,心灵造假!笔者要强调的是,“崇高”是我们的精神养分,学生的作文离不开这种养分,作为语文教师,既要敢于给“健康的但不怎么崇高的”作文打高分,更要热心于给发现、赞美、表达“崇高”的作文打高分。崇高的灵魂不是天然长成的,而是在追求崇高的实践中发育而成的,而追求崇高的写作训练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途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人向善向美、向独立和崇高,所以,我们在反对、打压写虚假“崇高”的同时,更要热心地鼓励并指导学生写好“崇高”,歌颂或表达好“崇高”,自觉地、不懈地追求我们的终极育人目标。

二、“以我手写我心”绝不意味着拒绝远大理想

“理想”,当今社会,一些人似乎不太关注这个词了。同时,理想似乎也随着世风庸俗而狭隘和虚伪起来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都曾是我们老祖宗的远大理想,今天却好像被一些人给蒙上了一层自私自利的灰尘,不再那么耀眼夺目了。在“小我”、“真我”尽情释放的背景下,中国人似乎都很缺少这样的远大理想之“钙”了。不幸的是,这种“钙缺乏症”正在袭扰着广大中学生的心灵,以至于不少学生的作文也失去了“理想的脊梁”。再加之“以我手写我心”这一提法的一边倒和极端化,不少老师和学生似乎真的就有点儿惧怕写“远大理想”了。例如,写“母爱”就仅限于如何真实地写母亲如何爱我,我如何难忘、珍惜,将来回报母爱之类。谁要是由母亲联想到祖国给予的“母爱”,表达自己要回报祖国母亲的情感和让祖国母亲更加繁荣富强的理想,就往往被嗤笑为矫情、虚伪、造圣。记得冯玉祥将军曾讲过:“人爱家,不爱国。国一亡,身无着,看你怎么去生活!”这话,到什么时候都不应该过时。今天,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了,虽然我们都更崇尚精神自主、人格独立、活得真实,但这些绝对都不是我们拒绝做有远大理想的人的理由。因为,这种远大理想,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也永远是激励和滋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繁荣兴旺的精神食粮。为此,今天的中学生,无论是学写作文还是学做好人,都应该早早地牢固树立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写作文时,要自觉选择高远的立意,要把写作文视为净化灵魂、提升境界、固化理想的难得机遇,在一次次的写作历练中不断修养和提升自己。当然,笔者这样讲,也不是说教学生写真情实感就不应该,只是想强调,人总是要有点精神和理想的,学生的茁壮成长最需要这种精神和理想。这里,我们还必须得指出,人性、人格、社会体制等方面的缺陷,固然致使当今社会出现很多不尽人意的矛盾,致使人们的心里都纠结着不少怨与痛,甚至这些东西同样也在侵染着我们的学生,但这绝不是我们大家发些牢骚、说些不负责任的话就能够矫枉过正的。为此,我们做教师的,就有责任和使命教学生看清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流,树立起将来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文明、进步、美好的远大理想,更有责任教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辨,在观察和思辨中识美丑、辨善恶、明是非,做一个充满智慧的社会改造者和建设者。表现在教学生写作文上,就是要教学生不回避社会矛盾和阴暗面,满怀希望地写,辩证智慧地写,高度负责任地写,既写出真实的现状,又表达真实的远大理想。因为,远大而美好的理想不只属于我们每个个体,更属于我们全社会和全民族——那就是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如果没有了这个远大的理想追求,我们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生命都将是没什么价值和意义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而且都够铭刻在心。总之,学生笔下的文章必须是真实的,可以“阳光明媚”,也可以“乌云蔽日”,但一定要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以我手写我心”绝不意味着拒绝语言文明

当下,如果你打开一些网页,“网评”中总会有一些鄙俗、污秽之语撞进视野,令人恶心不已。对此,大家都不陌生,也不便举实例。然而,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这些不便拿到台面上来晒的鄙俗、污秽之语,基本上都是跟帖人发乎真性情语。现在,学生的作文就有这样的苗头,个别教师认为,学生为了表达真性情,不妨“可以野俗一点”。对此,笔者要问几句:表达真性情就非得“野俗一点”吗?就非得采用鄙俗、污秽之语吗?显然是不应该的。我们都清楚,语言是心灵的流露,野俗的语言就意味着心灵的野俗,至少文明的素养不足。反过来,这种野俗、鄙俗、污秽的语言若流行成风,也会污染学生的心灵的。现在,主流媒体都在积极拒绝低俗,净化传媒环境,这应该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精神健康的需要。常言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如果大家总是整天嫌“天使”这一面太庄重,令人压抑,活得特累,总是想放纵“野兽”的一面,让这一面肆意泛滥,都来用野俗、鄙俗甚至污秽的语言进行交流,恐怕我们的社会就不能称之为文明健康的社会了。现在,学生作文出现了这种很不好的苗头,且又有人表示理解,甚至还错误地认为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是教师作风民主的体现,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小事,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因为若任野俗、鄙俗、污秽的语言在学生作文里泛滥,不仅会危害我们的母语健康,更会对对社会的文明与健康造成危害。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肯定不是像现在一些人做的那样,整天教孩子如何一心在考场上拿高分,将来如何不择手段地去找一个好职业,做人上人,为自己好好活着。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教孩子做文明健康、进取奉献、人格独立、精神高尚,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大写的人,这不是哪个阶级所独有的认知,这应该是所有人的共识。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边教学生学做“大写的人”,那边却连基本的语言文明都不肯教他们做好,这岂不真的成了笑话!所以,我们不要错误地认为,宽容学生的鄙俗之心,让他们大胆地用鄙俗、污秽的语言来表达真性情就是什么人文关怀,是什么民主和进步,其实这是对学生健康成长、对社会和民族的文明进步的极端不负责任。当然,我们虽无力彻底改造社会现状,但绝对有责任和义务努力塑造好每个学生的心灵,而要塑造好他们的心灵,就请从让他们文明地说话、写作文做起吧。因为,这样做有益于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益于学生的心灵健康。

其实,笔者也是主张要“写真实”和“真实地写”的,但这绝不等于说就可以拒绝崇高精神、远大理想和文明语言。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也应该保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但这与追求“崇高精神”、树立“远大理想”、讲究“语言文明”绝不是对立的。当然,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教师、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应该都有责任,更不是一拒绝“崇高精神”、“远大理想”和“语言文明”就可以解决好的,是需要全社会、全民族用心出力的。身为教师,还是应该多为孩子的明天、民族的未来多想一想,为教育的本质多做点儿实实在在的好事。

猜你喜欢

远大理想我心手写
抓住身边事吾手写吾心
习近平论远大理想
基于集成学习的MINIST手写数字识别
深度学习在手写汉字识别中的应用综述
我画我心
我画我心
我画我心
我心相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