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油气管道“安全密码”

2012-08-26赵士振

中国石化 2012年12期
关键词:油区胜利油田巡线

□ 本刊记者 赵士振

□ 本刊记者 赵士振

□ 东营站警民携手积极宣传管道保护法律知识。 李玉芬 摄

胜利油田坚持走人防、技防与精细管理相结合的防治道路,确保了油气管道治安的平稳,努力实现油区管控“零打孔、零占压、零伤害、零事故”的防治目标。

“詹姆斯·邦德坐着侦察车,在800英里长的输油管道内飞奔,寻找藏在其中的核弹。”这是007系列电影之一《黑日危机》中的惊险一幕。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动辄数百上千公里的油气管线安全保障同样困难。它们面临着偷盗、破坏、腐蚀等多种因素的潜在威胁。而在管道星罗密布的胜利油田,却保持了连续多年的管道安全,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管线偷盗漏油污染事故。记者近日沿线观察,探寻其中的“安全密码”。

流动的哨兵

田间地头,小桥沟渠,常能看到这样一组身影:身穿浅蓝色制服,头戴迷彩钢盔,5人一组列队而行,顺着蜿蜒的管线巡查。他们就是遍布胜利油田各个油区的巡线员。

刘胜利是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综合大队第一批巡线员,干到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11月8日,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他裹上大衣,拿起手电筒,伴着月色,冒着风寒,又开始了一夜三次的巡井。

“我的任务是白天巡线一次,晚上三次,每次13.7公里。以前只看管线就可以,现在则要扩大到管线周边几百米范围。”刘胜利走在他们踩出来的道路上解释道,偷油分子越来越狡猾,他们将卡子打在油管线上,偷油管线则深埋地下,顺到几百米外的隐蔽地方再倒油。“我们一方面要像警探一样,仔细查看管线周围的泥土痕迹,寻找蛛丝马迹;另一方面则要扩大巡查范围,让偷油贼无所遁形。”

输油管线四通八达,桥下、河沟旁、菜地等都有管线通过。巡线员每天沿线巡检,当地群众也认识了他们,称他们“流动的哨兵”。

像刘胜利这样的“哨兵”,仅在胜利采油厂就有775名,每天有400余人在油区保持不间断巡线,维持治安,确保管线安全。

“哨兵”不仅敬业,本领还高超,不仅会擒拿格斗,防偷防盗,还精通生产工艺流程和集输注水设备原理,可谓文武双全。巡线员杨璐前不久刚取得集输工和注水泵工两个第一的好成绩。他说:“巡线不仅要有责任心,还要懂工艺,会紧急救治,巡线时才有针对性,能处理紧急情况。”

刚走上巡线员岗位的赵子城,对自己口袋里揣的“宝书”爱不释手。口袋大小的小书里记录的是《中国石化集团安全生产十大禁令》和各种管道巡线和情况处置方法。“编者都是有丰富巡线经验的老师傅,编制内容针对性强,非常实用,我们这样的新员工拿着它心里有底。”

延伸的防线

11月20日11时,月黑风高,三名犯罪分子在胜利油田一个小计量站偷偷摸摸,接管、偷油、封袋。忽然,周围警笛大作,灯光骤亮,十几名护矿人员神兵天降,将三人包围在现场。

其实,在护矿人员发现之前,原油外输在线计量与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已经锁定了他们犯罪的身影。在这套系统的帮助下,值班人员坐在办公室,就能在3分钟内发现整个油区发生的管道泄漏情况,并将地点锁定在300米范围以内。

管线具有空间密闭、线路长、覆盖广的特点,这使防治格外困难。面对难题,胜利油田将目光瞄准科技,积极应用研发高清摄像头、GPS、HC-WNVS201型的无线单兵移动视频设备等新工具和双清管器组合装置,使新技术、新工具、新工艺成为自动运行的眼睛、手臂和耳朵,克服了人力的短板,延长了防治战线。

在无法触及的海底隧道,科技显得尤为重要。9月1日,胜利油田双清管器组合装置通过验收,它可以“手持”防腐剂,在高压气体的推动下,如同一条无限延长的手臂,为管道内壁连续涂抹防腐等涂层。而一条身长3米多、形状像蠕虫的海底管道漏磁检测仪,则成为施工人员的眼睛。它可以在管内爬行,寻找漏点,相较于以往分段打压把管线切开,顺序往下直到找到泄漏点的办法,不仅节约了检测时间,而且避免了影响生产。

目前,“技防”已逐渐成为胜利油田管道防护的重点。在埕岛海上油区,海底管道长时间遭受海流与波浪强烈冲蚀,存在出现悬空,并发生断裂而引发原油外漏等海上重大生产事故隐患。胜利油建公司针对实际情况,采用水下支撑固定法对已建海底管道悬空段成功实施治理,攻克了水下短桩固定施工工艺,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功率液压振动水下打桩及扶正、水下固定桩设计与施工和对施工全过程的实时精准控制技术,使得管道各项安全问题一一迎刃而解。这项技术也在国家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评审工作会议上,被列为国家安全生产重点推广技术项目。

灵活的机制

8月7日,台风“达维”肆虐,胜利油区浸在瓢泼大雨中。狂风卷起豆大的雨滴,狠狠打在张广斌的身上和脸上。张广斌是河口厂油气集输大队突击小队的突击队员,他和龚新民等人正在首站紧急搬运应急沙袋,加固薄弱地位。“雨大风急,污油液位眼看着涨,当时比的就是速度,看到底是我们加固得快,还是液位涨得快!”张广斌回忆。

争分夺秒,突击队的动作比台风更迅速,污油回收池全面加固加高,在台风中没有一滴污油冒出。“一有急难险重,冲在最前面的一定是突击队。”首站负责人说。

无独有偶。去年春节时分,河口采油四矿大37西北扩拦海大坝因风暴潮发生溃坝,管线严重腐蚀,突击队队长兰华政带领突击队员迅速集结,冒着零下8摄氏度的低温,量管线尺寸、下料、切割、焊接……21时,管线更换成功。

胜利油区覆盖28个县(区),管道更是四通八达。相较于这些张开的脉络,维护的人力、物力相对匮乏,如何用活机制,发挥现有资源最大效能,成为首要问题。为此,胜利油田全面梳理管道防治各节点,整合优化资源,创新实践管线防治的新机制、新方法,突击小队、四联一控、管道巡护综合管理系统等应运而生。

5月9日的一场围捕,让管道巡护综合管理系统威力显现。凌晨1点,孤永东线桃园路口处无线远程报警设备发出警报,护卫二队发现可疑车辆,立即跟踪并上报监控室,监控室根据护卫队员GPS定位,调阅实地地图,发现附近一处疑似收油窝点。指挥员迅速制定行动方案,联合治保中心、公安力量一举端掉了这个盗油窝点。此次行动耗时半小时,行动中各部门配合密切,衔接流畅,充分发挥出人员、设备的效能,体现了系统的高效科学性。

经过探索,胜利油田总结出油井挂牌巡逻、首尾相接巡逻和护矿队、采油队、机关值班人员交叉巡逻等多种巡逻方式,形成了变换式、封堵式、拉网式、巡回式、设伏式、包剿式、卡堵式等抓获方式,为加强油区治安防范打下了基础。

如今,胜利油田充分整合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形成了丰富联动的管理机制,使油区管理达到全面覆盖、突出重点、不留死角的动态网状管理模式,以最终实现油区管控“零打孔、零占压、零伤害、零事故”的防治目标。

猜你喜欢

油区胜利油田巡线
永远的胜利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江汉油田破解老油区开发密码
基于共振磁耦合供电及电磁传感定位的无人机智能巡线技术与应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化巡线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庆祝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贺信
巡线工的春天
无人机在电力巡线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新时期如何创新油区巡逻防控模式思考
深化机制 整合资源 创新推进油区治安巡逻工作
如何完善平安油区建设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