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健康的重庆市南岸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2012-08-21廖和平谢德体琳陈杰华

中国土地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南岸区集约土地利用

杨 伟,廖和平,谢德体,朱 琳陈杰华,夏 涛

(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3.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基于生态健康的重庆市南岸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杨 伟1,廖和平2,谢德体1,朱 琳3陈杰华1,夏 涛1

(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3.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新思路。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归纳了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构建了一套包括7个项目层、32个次级指标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南岸区5大组团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结论:本文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地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是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新方向,能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集约;生态健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南岸区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侧重于土地利用挖潜,以节约和高效用地为原则,使投入产出比和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高[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以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法规为原则,通过整合置换、储备和增加投入,合理安排土地投放数量和节奏,改善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以挖掘用地潜力,节约土地资源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2-5]。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有助于促进城市土地资源更加高效、合理利用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核心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可借助外部投入要素的集约程度构建[6];可按照对城市土地直接性投入,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的劳动型、资本型和技术性集约等指标的选取[7];城市土地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及实现城市土地立体空间的多维利用,可间接增加土地产出,属结构型集约指标[8]。现有研究中系统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健康综合研究尚不多见,综合评价指标选择重在经济指标,对生态健康方面考虑不够,仅涉及人均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三废排放等方面。本文力图更多地考虑生态健康因素,将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有机结合,构建一套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 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首先根据构建的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收集评价区域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健康有关的基础数据,再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权重并计算因子得分,将相关数据导入GIS进行空间分析与聚类,根据结果划分集约利用等级,最后进行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特征分析与评价。

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相关概念界定

(1)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在生态条件约束下,注重过去、现在和未来城市人口、资源、经济等要素的集聚,以获取城市综合生态经济效应为目标,以合理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方式等为途径的城市经营措施,达到城市“土地集约,生态保护”的“双重过滤器”效应。在生态健康理念下,适宜的生态消耗、生态健康度和宜居程度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是土地集约和生态约束与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是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健康之间的连接点。

(2)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生态健康状况与未来态势,在满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遵循土地集约和生态健康理论,借助多学科交叉耦合,遴选出具有有机整体的指标系统,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对人口、资源、经济等集聚因素及有助于城市生态恢复和完整性提高的用地布局和安排因素[10-11]。

2.2 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本文主要遵循综合性原则、动态发展原则、系统性原则、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及可操作性原则进行设计。

(2)指标体系设计。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内涵和本研究目标要求,本文从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生态健康的因素入手,选取投入强度、使用强度、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生态消耗、生态健康度、宜居程度等7个项目层,建立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各指标含义见表1。

表1 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评价指标体系Tab.1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based on healthy ecology

3 典型案例

3.1 评价区域

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为典型区进行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尺度综合评价,测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特征及生态健康程度。南岸区地处主城核心区长江南岸,面积265 km2,承载着兼具西部重镇与长江上游中心城市重庆都市核心区总体功能的主要实体部分。

表2 基于生态安全的南岸区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组团Tab.2 The group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for macro evaluate based on healthy ecology in Nan’an distric

本文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为研究对象,宏观评价范围为南岸区城市土地。以2009年南岸区遥感影像为基础,在南岸区镇街划分之上,充分考虑南岸区城市发展现有格局及未来发展战略,将南岸区划分为5个组团(表2),作为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单元。2003年的评价区域基本与2009年一致,2003年茶园新区尚未规划建设,该评价单元土地集约度在2003年无法展示,可作为南岸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区域来说明。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数据来源于南岸区2003年和2009年遥感影像、《南岸区统计年鉴(2003—2009年)》、《南岸区志》、《数字南岸》、《南岸区“十一五”城市(镇)建设专项规划》、《南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研究前期对2003年SPOT-5遥感影像、2009年Quickbird影像解译,提取两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3.3 评价分析

(1)评价指标权重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表3)。

(2)综合评价结果:通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得到以下结果(表4、图1、图2,封三)。计算结果表明,2003—2009年各组团土地集约度都有很大提高。南岸区2003年土地集约化利用综合得分低于2.0分,最高为南坪组团,最低为黄桷桠、南山组团,比2003年4个组团土地集约利用平均得分低。南岸区2009年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比2003年迈上了一个台阶,5大组团平均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得分为2.706分,远高于2003年。2009年5大组团中,南坪组团作为南岸区的经济、社会、文化中心,其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依然最高,最低的依然是黄桷桠、南山组团。

(3)南岸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变化原因分析。①经济因素:南岸区2003—2009年各组团土地集约度都有很大提高,验证了该区6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多座长江大桥建设,南岸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土地价值会不断地提高,使得企业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加大土地使用强度,间接地促进了城市土地集约化提高。②自然环境因素和政府政策条件:南坪组团作为南岸区建成区核心,土地集约度最高。作为南岸区“肺叶”和生态旅游基地及建设“生态南岸”重要保证的黄桷桠、南山组团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主要为林地、天然草地及少量耕地,人口密度、经济产出等远低于其他四个组团,基于经济角度的土地集约利用度较低,增长速度慢,但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最好,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成为对自然生态要求较高的高档房地产发展的重要区域,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集约度很高。

表3 基于生态健康的南岸区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权重Tab.3 Theweights for indexes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for macro evaluate based on healthy ecology in Nan’an district

表4 基于生态健康的南岸区5大组团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结果Tab.4 Themacro evaluate results of land intensified utilization for five group in Nan’an district based on healthy ecology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文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健康研究的回顾,阐释和归纳了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在生态条件约束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较以社会经济条件为重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更为精准;同时,本研究在满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遵循土地集约和生态健康理论的指导,借助多学科交叉耦合,遴选出具有有机整体的指标系统,将生态健康作为重要约束条件和效应目标,建立起基于生态健康的土地集约利用7个项目层,共32项次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南岸区为典型区域进行宏观尺度评价,为西南丘陵山区特殊地貌格局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提供了试验模式,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4.2 讨论

本文指标体系构建主要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生态环境健康予以考虑,对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中的社会生态健康、经济生态健康体现不足。如何选择更加有效的指标来反映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中的生态健康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仅做了针对城市整体土地集约利用宏观尺度评价,缺乏对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中观尺度和具体地块的微观尺度评价研究。

):

[1]董秀茹,石水莲,王秋兵,等.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6,(6):27.

[2]龚义,欧阳安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浙江国土资源,2002,(10):46-49.

[3]林坚,陈祁辉,等.土地应该怎么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指标评价[J].中国土地,2004,(11):7.

[4]曹建海.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思路[J].中国土地,2005,(10):19-21.

[5]翁翎燕,濮励杰,文继群,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及因果关系检验——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2):72-75.

[6]郑泽庆,黄贤金,钟太洋,等.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3):89-93,98.

[7]陶志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2-3.

[8]谢敏,郝晋珉.城市用地类型区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初探与实证分析[J].国土资源情报,2010,(1):37-41.

[9]杨东朗,安晓丽.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2007,27(3):470-475.

[10]曹银贵,袁春,周伟,等.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挖潜及模式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25(2):167-171.

[11]张莉敏,白志礼.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1):96-10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Intensity of Urban Land Use in Term of the Healthy Ecology in Nan’an District of Chongqing

YANGWei1,LIAO He-ping2,XIE De-ti1,ZHU Lin3,CHEN Jie-hua1,XIA Tao1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2.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3.School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Spaitial Informatics,China University of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to establish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assessing the intensity of urban land use in terms of the so-called healthy ecology in order to explore a new way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urban land use intensity.Methods employed include the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nd synthetic index method.The results of the paper analyze the concept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and propose a set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seven primary and thirty-two secondary indexes for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The system is applied to the land use in the five-group areas of Nan’an district.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research can assess effectively the intensity of urban land utilization.It is a new direction for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land use intensity in the future,providing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governmental decisionmaking on urban development.

land use;intensive use of urban land;healthy ecology;index system;comprehensive evaluation;Nan’an District

F301.24

A

1001-8158(2012)04-0078-06

2011-04-06

2011-11-11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KJ200803)。

杨伟(1975-),男,重庆开县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规划。E-mail:yangwei0928@163.com

廖和平(1964-),女,重庆壁山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E-mail:liaohp@swu.edu.cn

猜你喜欢

南岸区集约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好吃的冰粉
Synaptic aging disrupts synaptic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2017年读者评刊表展示墙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分析
非高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SEM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