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结核误诊1例报告

2012-08-15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吉林长春130041金珍婧杨岚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肠结核下腹抗结核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吉林 长春130041) 张 倩,金珍婧,杨岚岚

肠结核误诊1例报告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吉林 长春130041) 张 倩,金珍婧,杨岚岚

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管所引起的慢性感染,临床表现与炎症性肠病或肠道肿瘤相似,容易误诊。本文以1例误诊患者为例,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减少误诊误治,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3岁。因间断性腹痛、腹泻2年,加重伴便新鲜血1周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成形黏液便伴间断下腹隐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检查见回盲部黏膜充血水肿并有溃疡形成,提示 “溃疡性结肠炎”,遵医嘱口服美沙拉嗪 (具体剂量不详),因症状改善不明显自行间断服用。此后时有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伴右下腹隐痛、乏力。1周前因劳累再次发作,大便不成形,便新鲜血,每日10余次,伴腹部隐痛,以下腹、脐周为主,发热,体温38~39℃,乏力,黑朦,因出差就诊于韩国某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肠镜检查示:回盲部局限性糜烂、充血和水肿。胸腹水化验检查示:渗出液,低密度脂蛋白 (LDH)高,糖含量低,病理不除外结核可能性,建议给予试验性抗结核治疗。为求系统诊治转诊于本院。病程中患者渐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腹痛和腹胀。既往病史:阑尾切除术后10余年。查体:血压100/60mmHg,心率110min-1。双肺呼吸音弱,双下肺叩诊呈浊音,腹部饱满,右下腹可见1个长约4cm陈旧性手术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触诊腹肌韧、脐周、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叩诊移动性浊音 (±),肝区无叩击痛,肠鸣音4min-1。双下肢重度水肿。辅助检查:白细胞满视野/HP,红细胞3~5/HP,潜血阳性;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90.7%,中性粒细胞计数7.80×109L-1,血红蛋白含量为95g·L-1。肝功:总蛋白48.7g·L-1,白蛋白21.9g·L-1,白球比值为0.82,胆碱脂酶868U·L-1,前白蛋白62mg·L-1,乳酸脱氢酶429U·L-1。胸部CT示:双侧胸腔内可见大量液体密度影;邻近双肺部分肺组织含气不良,余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左肺上叶可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双肺散在斑片影;气管及主支气管开口通畅;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心脏周围可见液体密度影;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肝脏表面光整,肝脏实质密度减低,CT值约25HU,同层面脾脏CT值约35HU;胆囊壁增厚,其周围可见渗出影;脾脏未见异常;腹腔内可见液体密度影;胰腺平扫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内部密度均匀,未见异常密度影;胆总管、胰管未见扩张。考虑诊断为左肺上叶继发性肺结核,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脂肪肝、胆囊炎和腹腔积液。结合症状、体征和各项辅助检查,该患胸部、腹部和肠道改变考虑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可能性大,经会诊转院系统诊治。并跟踪随访,患者转入结核病院后给予系统抗结核治疗和支持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2周后胸、腹水基本消退吸收。该患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故进一步支持结核病的诊断。

2 讨 论

该患者是将肠结核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间断性使用美沙拉嗪而延误病情导致全身多浆膜腔积液和继发性肺结核。由于无肠结核的典型表现,起病初未发现肠道外结核病变。肠结核与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均可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和性状改变,伴或不伴发热,多数起病缓慢,病情反复,不典型溃疡性结肠炎及肠结核肠镜下均可表现为回盲部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浅溃疡。肠结核诊断主要依据:①有腹痛、排便异常、腹部肿块、肠梗阻和全身结核中毒症状;②X线钡餐检查示回盲部有跳跃征;③青壮年患者有肺结核等肠外结核病灶;④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⑤结肠镜检查示回肠末段结肠黏膜炎性溃疡、炎性息肉或肠腔变窄,黏膜活检有结核病特征性改变,或发现结核杆菌者可确诊本病;⑥对高度怀疑本病患者可给予抗结核治疗2~6周,有效者亦可确诊,必要时行剖腹探查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

猜你喜欢

肠结核下腹抗结核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胸腺肽α1治疗肠结核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MSCT及结肠镜对肠结核的诊断价值分析
抗结核2SHR/6HR方案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肠结核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