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下游引黄供水工程保障机制研究

2012-08-15朱志方

山东水利 2012年11期
关键词:供水量清淤除险

朱志方 ,赵 亮 ,刘 华

(1.黄河水利委员会供水局,河南 郑州 450003;2.黄委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南 洛阳 471013)

黄河下游引黄渠首工程大多修建或改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运行时间长、维修经费短缺,工程设施得不到有效维护,建筑物老化、失修严重,直接影响到引黄工程的安全运行。因此,对黄河下游引黄供水工程维修养护、更新改造展开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黄河下游引黄供水现状

目前,黄河下游引黄供水是以1987年《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为基础,按照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黄河可供水量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等实行按时定量供水。

黄河下游干流共有引黄闸100余座,2006—2010年发生引水的有93座,其中山东56座,河南37座。建成并发挥效益的引黄灌区84处,设计灌溉面积386.67万hm2,实际灌溉面积297.67万hm2,其中山东224.87万hm2,占山东农业地表水灌溉面积的49%。

在管理体制方面,根据黄委《黄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初步构建了黄委供水局,山东、河南河务局供水局及所属14个供水分局和34个闸管所的供水生产管理体系,34个闸管所初步与同级河务单位分离,完善了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了供水机构在供水生产、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程序。

在供水量和供水结构方面,2006—2010年平均供水量85.3亿m3(不含引黄济津、引黄济冀),2010年供水量96.4亿m3,比2005年增加了30亿m3。其中,2010年非农业供水量为21.1亿m3,比2005年增加了14.78亿m3,供水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引黄灌区成为山东、河南的主要粮食产区,引黄供水在沿黄两岸农业灌溉和城市、油田、生产、生活及生态供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需求方面看,黄河下游沿黄地区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用水成为新的供水对象,引黄需水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2010年,河南、山东沿黄地区年均上报需水量91.34亿m3,其中河南27.77亿m3,山东 63.57 亿 m3。

2006—2010年,黄河下游实际年均供水量85.3亿m3,其中,农业供水72.3亿m3,占总供水量的84.8%,非农业供水13亿m3,占总供水量的15.2%。河南年均供水量22.1亿m3,其中,农业供水19.1亿m3,占总供水量的86.43%,非农业供水3亿m3,占总供水量的13.57%。山东年均供水量63.2亿m3,其中,农业供水53.2亿m3,占总供水量的84.2%,非农业供水10亿m3,占总供水量的15.8%。

2 工程管理维护的现行机制

2.1 责任主体及其职责

目前,引黄工程管护范围内各类工程维修养护、闸门等设备的更新改造、配套设施维护均由涵闸管理单位负责,闸后引黄渠道的管理和维护由灌区管理单位负责。灌区管理单位隶属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

河南、山东2省所属供水局负责本省引黄供水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计划与更新改造计划的审批;供水分局负责辖区内引黄供水工程管理、供水工程日常维修养护计划与更新改造计划的编报,根据省局供水局的批复,向闸管所下达维修计划;闸管所负责辖区内引黄供水工程的运行观测、维修养护等日常管理工作。

2.2 管护范围

引黄水闸工程的管护范围主要包括上下游引水渠、闸室、下游消能防冲工程和两岸联接建筑物,以及管理和运行所需的生产、生活区,多种经营生产区等。引黄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的实施分为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两大类。

2.3 维修经费来源

供水工程维修项目实行预算管理,基层根据实际情况申报,报上级部门审查,按照批复的维修预算由基层负责组织维修;水闸更新改造及配套等较大的工程,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

2.4 清淤范围及相关责任

水闸管理单位清淤范围为:水闸闸前50 m、闸后100 m之内(上下游连接段、闸室、涵洞、消力池及海漫等),清淤经费从供水部门所收水费中列支用于水闸清淤。水闸单位管理范围以外的引渠清淤费用由地方灌区和用水单位负责,各供水处根据引渠的淤积程度负责上报计划、协调关系和技术指导。

3 要素分析

1)工程运行。供水管理单位承担着水闸运行管理的重要职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必要的维修养护,甚至更新改造、除险加固,或建配套工程;同时,针对淤积程度,定期对引水渠道进行清淤。

2)管理单位。工程管理单位和供水管理部门是引黄供水安全保障的重要管理要素。管理单位运转良好、体制顺畅、队伍稳定、经费充足,供水安全则得到保障,否则,供水安全的风险加大。

3)经费。无论是工程的维修养护、更新改造,还是管理单位的正常运转,都需要有经费支持,需要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和足够的经费数量。经费是引黄供水安全保障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之一。

4)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包括从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运况评估到项目更新改造或除险加固完成的全过程,也包括从淤积程度评估到清淤工程完成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应体现科学、合理、清晰、高效。

4 保障机制框架

为确保黄河下游供水安全,围绕工程、管理、经费、工作机制等要素,构建保障机制框架,基于此架构,着力实现在引黄工程的维修养护、更新改造、配套、清淤等方面的良性运转。

4.1 现状调查及动态跟踪

在工程日常运行维护中,应及时了解掌握工程的运行状况,并在对所有引黄工程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引黄工程动态跟踪系统、工程健康档案,定期检测更新。小病依靠日常的维修养护,大病需要申报专门项目进行更新改造或除险加固,或修建配套工程。

4.2 专项检查及等级核定

在更新改造或除险加固专项申请提出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专门机构对申报项目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核定病险等级,评估报告作为主管部门审批更新改造或除险加固项目的依据。

4.3 项目方案制订及申报

根据专门机构对更新改造或除险加固,以及需要修建配套工程的项目评估,经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后,组织对经过认定和批准的更新改造或除险加固,以及需要修建配套工程的项目进行方案制订及预算,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4.4 资金渠道与落实

在对更新改造或除险加固项目,以及需要修建配套工程的项目进行评估认定及批准立项后,寻求并确定合适的资金渠道,申请专项资金并加以落实。

4.5 项目实施与过程监管

在更新改造或除险加固,以及需要修建配套工程的项目正式批复以及资金下达后,引黄工程管理单位按照工程建设管理相关制度对项目进行组织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除正常的工程建设监理以外,上级主管部门也需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4.6 项目验收与效果评估

在项目完成以后,上级主管部门除了组织正常的竣工验收外,还需要由专门机构对项目建成后的实际运行状况及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估,得出项目投入与产出的评价结果。

综上,引黄工程运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其维修养护是经常性的工作,更新改造或除险加固、配套设施建设,应根据需要有可持续的保障,管理单位的运行发展亦应是良性的可持续的。因此,工程运行管理应围绕上述环节根据需要定期开展相关工作,逐步建立起长效的发展机制。

猜你喜欢

供水量清淤除险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不忘初心创沂沭泗基建新篇 除险加固保南四湖治水安澜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兰溪市供水需求侧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河南省供水结构变化及不平衡性
全省供水工程供水量(按工程类型分)
太浦闸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力士德清淤挖掘机
板集煤矿主井井筒快速清淤施工技术
浅谈水库的除险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