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橄榄球和抢花炮产生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2012-08-15王有基

河池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花炮橄榄球比赛

王有基

(河池学院体育系,广西宜州546300)

橄榄球和抢花炮产生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王有基

(河池学院体育系,广西宜州546300)

橄榄球和抢花炮比赛在表现形式上极其相似,它们的发展现状却相差甚远。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橄榄球和抢花炮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者产生的体育文化及社会背景不同、普及程度不同、球员的比赛装备不同、比赛运作模式不同等,并对抢花炮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抢花炮应该保持民族特色,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探索合适的经济模式,增强项目发展的内驱力;积极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抢花炮训练与比赛的科学化水平;加强政府支持,积极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橄榄球;抢花炮;发展;比较;保护

0 引言

体育源于人类文明的初级阶段,它是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身体活动形式,同时也属于一种社会文化形态。作为人类创造的身体活动或者社会文化行态的体育,势必会因为地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中西体育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方体育文化主要是在希腊、罗马、基督教的文化背景下逐渐发展或成熟起来的,不断的征服造就了他们“竞争”“拼搏”的民族精神;中国的体育文化则主要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建立在分散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追求和谐、宁静、稳定,与环境协调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以“修身”“养性”为主的体育文化[1]。橄榄球和抢花炮是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并逐步发展、完善、成熟的体育运动项目。至今橄榄球已经发展成为风靡全美的“第一运动”,堪称美国的“国球”。而抢花炮则是在中国南方几个少数民族中流传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称为东方“橄榄球”。虽然这两个项目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抢花炮却和橄榄球在目前的发展状况却相差甚远。文章试图通过对橄榄球和抢花炮两个项目的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为进一步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抢花炮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橄榄球和抢花炮产生的文化背景

1.1 橄榄球的产生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原则,不断发展体能,完善技术,向自我和自然挑战,同时强调外在的肌肉发达,体格健壮,大多由最初的游戏发展成为激烈的比赛,橄榄球的产生也不例外。

橄榄球也称为拉格比足球(Rugby football),是由英式足球派生发展成的一种可用四肢进行传球、带球、踢球且运动员能相互进行猛烈身体接触的运动,它的产生也是很偶然的。1823年,在英国拉格比城的拉格比学校,当时在高校举行的班级足球赛上,威廉·韦布·埃利斯(William Webb Ellis,1807—1872)因在激烈的比赛中几次踢球未中,情急之下用双手抱球躲闪开对方防守队员,向对方球门跑去。埃利斯令人发呆的意外犯规动作使全场为之哗然,尽管埃利斯的犯规动作立即招致了处罚,但他的行为却给人们以新的启发。因此在赛后,拉格比学院决定修改比赛规则而允许球员带球冲锋,一直到持球员被擒抱住为止。这就是橄榄球的起源。因所持的球后来演变成两端较尖的橄榄果形,故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橄榄球[2]。

橄榄球完全是在竞技体育的基础上偶然产生的,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竞技体育的特性,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体现了很强的团队特征。

1.2 抢花炮的产生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求和谐欢娱、重养生的体育价值得到了推崇,形成了诸如划龙舟、抢花炮、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抢花炮是流行在黔、桂、湘三省边界侗族、壮族、苗族和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民间的抢花炮活动的起源,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一源于神话传说;二源于庙会活动(还原酬神、祭祖求子等);三源于节日集市活动。据资料记载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但具体起源于何时,并不明确。

2 发展中的差异

2.1 橄榄球队员有规范的比赛装备,而抢花炮队员还是“原生态”的着装

橄榄球刚刚从英国传入美国时是没有头盔的,由于对抗激烈,经常有人在比赛中受伤甚至死亡,许多绅士称它为野蛮人的野蛮运动,呼吁立法禁止橄榄球赛,但热爱它的球员和观众却无法割舍这项刺激的运动,而且历经了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英式、美式、澳式等形式的橄榄球运动。激烈的冲撞是橄榄球运动最大的特色,也是其魅力所在,为此给运动员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甚至于死亡。为适应项目的发展,美国体育界对规则进行合理的修改。这种修改不仅局限于规则,而且涉及到场地、器材、技术、战术等各个层面。1893年开始,如头盔、护肩、护臀及护膝等比赛用品逐步得到了开发使用,不仅使比赛变得更为安全,而且这些装备也成了橄榄球的标志性装束。这既是对运动员生命的重视,同时也体现着对运动员人文精神的关怀。

抢花炮集民族性、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运动。之所以抢花炮在现代竞技体育的打压下还有这样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仪式性的文化形态根植于当地人的信仰观念,传承依托于传统的社会民间组织,发展始终与当地人的经济与文化生活相合拍。抢花炮比赛的激烈程度不亚于橄榄球比赛,队员之间猛烈的身体接触导致受伤也常有发生,但队员以及组织者却始终都没有使用防护装备的安全意识。民间的抢花炮比赛,队员一般都是只穿短裤,赤裸着上身,似乎看起来更原生态;在官方的比赛中队员穿篮球服或足球服,乍一看像是在场上踢足球,忽视了该项目的文化内涵。再者,官方举办的所谓“现代”抢花炮比赛,民间不太愿意接受。他们更喜欢土生土长的具有信仰载体含义的抢花炮,也只有这样的独具特色才更吸引当地群众。

2.2 橄榄球被称为美国的国球,而抢花炮在中国只流传于黔、桂、湘三省边界的几个少数民族

西方人遵循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原则,以崇尚形体、体力、体能为主要特征。在英式足球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橄榄球既可以手传,又可以脚踢,还允许队员之间进行猛烈的直接对抗(身体接触),比赛中不但要突出团队协作能力,还要突出球员自身的体形、体力以及体能等等。而橄榄球这种运动正好迎合了西方人喜欢征服的心理需求。美式橄榄球之所以受美国人的青睐,不仅在于其运动场面宏大、规则简单、强调进取精神和团队协作等独特的项目特点,更重要的它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在激烈的拼抢、强劲的冲撞、快速的跑动中表现着橄榄球运动员勇猛顽强、一往无前、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这种精神对青少年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这种文化的魅力已深深地打动了美国大众,仅发展了近200年的橄榄球被尊称为美国的国球,经过发展、演变,形成了英式、美式、奥式等不同形式的橄榄球运动。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这项运动。

抢花炮虽然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然而它们的“命运”却相差甚远。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抢花炮一直都在民间进行,没有标准场地,并且还伴有浓郁的宗教色彩,甚至可以说正处于悦神到娱人的嬗变阶段,还不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体育项目。这与中国在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长期处于封建或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密切相关。1982年广西体育工作者开始挖掘整理抢花炮运动,直到1986年成为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后才有了正式的比赛规则。也正是由于抢花炮所蕴含的原始信仰内容与长期以来国家正统的“破除迷信”的意识形态相冲突,因此,解放以后,民间抢花炮有关的信仰活动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压力下开展的比较艰难。改革开放以后,抢花炮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中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成分展示,成为为经济建设开路的文化资源而受到政府的重视,才逐步完善发展起来,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2.3 橄榄球比赛成为世界第三大体育赛事,而抢花炮比赛大多为民间自发组织

20世纪初,橄榄球比赛已经日趋成熟。1920年,由11支职业队组成的美国职业橄榄球协会(APFA)正式成立于俄亥俄州的坎顿,1922年正式更名为“全国橄榄球联盟”(NFL)[2]。1987年,国际橄榄球理事会(IRB)开始主办世界杯橄榄球赛,之后每四年举办一次,成为仅次于奥运会、FIFA世界杯的全球第三大赛事。

原国家体委于1996年10月正式宣布成立中国橄榄球协会。1997年3月18日,国际橄榄球理事会正式接纳中国加入国际橄榄球理事会,并成为该理事会第96个会员国。国际橄榄球理事会把这一事件称为国际橄榄球运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2009年香港举办的东亚运动会上,我国男子橄榄球队夺得第四名,女子橄榄球队夺得冠军[4]。

抢花炮运动开展经历了坎坷曲折的道路。建国后,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及抢花炮浓郁的封建色彩,改革开放以前,它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人民的思想解放了,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少数民族地区逐步恢复了抢花炮的习俗,官方采取“不支持、不鼓励、较开明”的态度[5],资金及比赛全由民间自发筹措和组织。1982年广西体育工作者开始挖掘整理抢花炮运动,1986年抢花炮成为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至此,抢花炮被列入了体育项目的范畴,官方出资组织比赛,逐步摒弃了抢花炮所蕴含的封建迷信意义,以花炮投入本方花篮次数的多少来判定胜负。民族地区抢花炮比赛依然是在春节或三月三等节日期间自发组织,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政府扶持、民间捐款、商家赞助。近年来商家赞助份额逐渐呈上升趋势,这与当地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2.4 橄榄球比赛商业化运作较成熟,而抢花炮还没有相对完善的赛事制度

橄榄球运动经过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英式、美式、奥式等多种形式。英式橄榄球比赛现可分为7人制和15人制两种正规比赛形式,也有10人制的非正规赛事,虽然人数不同,但都在同样大小的场地上比赛,因而产生了不一样的打法,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样。15人制橄榄球是高度职业化的项目,有长达20多天的世界杯赛,而且一届世界杯的收入高达上亿美元。7人制橄榄球则在近10年发展得非常快,它的特点是节奏快、观赏性强、场地的相对宽度更大,但身体对抗没有15人制激烈。

橄榄球职业化的运作模式使运动员获得了难以想象的金钱和声誉,同时通过职业化,橄榄球也吸引了很多青少年投入到这项运动中,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发展,这种大众体育与职业体育的互动关系,是橄榄球运动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这使橄榄球联盟具备了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今天,人们观看橄榄球比赛,不仅是看一种体育比赛,更是一种娱乐性活动。这种广泛的生活化的体育消费,强有力地促进了橄榄球文化的发展与传播[6]。

抢花炮比赛也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民族运动会的形式和民间活动的形式。民间抢花炮在比赛场中央,安置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发炮铁桶,桶内装填火药,比赛时由发炮手将火药点燃引爆,将置于铁桶内由丝线包裹好的直径4.5厘米的五彩铁环送入空中开始比赛;民族运动会花炮也由原来的4.5厘米铁环状改为14厘米橡胶做成的彩色圆饼状。参赛队每队由16名队员组成,其中场上队员8名,替补队员8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转型,抢花炮的规则才逐步完善。到目前为止,官方还没有一支正式的抢花炮队,赛前临时在民间选拨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充当代表队员,参加集中训练,赛后都各自散去。民间比赛队伍也没有经过技战术训练,他们享受的依然是抢得“头炮”、“一炮”、“二炮”所蕴含的“发财”、“如意”、“添丁”的喜悦。

3 结论

(1)体育文化背景不同。

橄榄球是由英式足球派生发展出的一种可用四肢进行传球、带球、踢球且运动员能相互进行猛烈身体接触的运动,自开始就带有强烈的竞技体育的特性;抢花炮则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仪式性民族体育活动,带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娱乐性。

(2)普及程度不同。

仅发展了近200年的橄榄球被尊称为美国的国球,经过发展、演变,形成了英式、美式、奥式等不同形式的橄榄球运动,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这项运动,据称橄榄球世界杯是世界第三大体育赛事;抢花炮在中国只流传于黔、桂、湘三省边界的几个少数民族,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抢花炮级别最高的比赛。

(3)队员装备不同。

橄榄球比赛要求参赛队员戴头盔、肩垫、肘垫、臀垫、膝垫、股垫、护手、护胫等护具;抢花炮比赛要求参赛队员穿颜色、款式统一的长袖运动衣、运动短裤、运动袜和布面胶鞋,不佩戴任何护具。

(4)比赛运作模式不同。

橄榄球职业化的运作模式使运动员获得了难以想象的金钱和声誉;抢花炮比赛有民族运动会的形式和民间活动的形式,没有职业化的参赛队员,费用主要靠政府拨款和民间筹资。

4 建议

(1)保持民族特色,展现抢花炮独特的文化魅力。

要保护性的发展抢花炮,逐步按照抢花炮的运动特点开发装备,完善规则,并允许抢花炮所承载的一些民间特色文化的存在,不反对人们这种独特的信仰观念,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除传统中的不合理因素,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

(2)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探索合适的经济模式,增强项目发展的内驱力。

良好的经济运作模式是橄榄球百余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抢花炮与橄榄球在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显然不能简单的推行市场模式,只有不断培育市场,增加市场的容量,借助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推动项目发展,同时借助于新闻媒介的宣传,扩大项目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抢花炮比赛的竞技性,强化村与村、寨与寨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增强项目发展的内驱力。

(3)积极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抢花炮训练与比赛的科学化水平。

高校是传播文化的主要阵地,抢花炮要借鉴橄榄球发展的经验,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本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感;有计划地将抢花炮引入大学体育课程,组建代表队,多开展班级之间、系部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比赛,用比赛的形式来促进项目的发展,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进一步充实抢花炮的运动理论,逐步提高训练与比赛的科学化水平。

(4)加强政府支持,积极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虽然抢花炮比赛多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但也离不开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举办抢花炮比赛应政府支持、民间号召,更大程度的发挥民间组织的自主能力。

[1]王有基,文明华.中西体育文化的交融及其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J].怀化学院学报,2008,(8).

[2]丹·斯柏林,卡罗尔·卡尔金斯,约翰·沃特森.美式橄榄球运动发展简史[J].体育文史,1992,(12).

[3]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郑刚.我国橄榄球运动的历史沿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3).

[5]李志清.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在乡土社会的存在与意义(五)——国家与社会框架下的抢花炮[J].体育科研,2007,28(2).

[6]尚春华.美式橄榄球运动对抢花炮运动的现代化发展启示[J].贵州体育科技,2009,(4).

[责任编辑刘景平]

Comparative Study into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ugby andQianghuapao

WANG You-j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echi University,Yizhou,Guangxi546300,China)

Rugby andqianghuapaoare extremely similar in the form,but their developing statuses are far too different.Through literature,comparative study and logical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sports culture and social backgrounds that rugby andqianghuapaodepend on are different,and that their popularity,players’equipment,operationalmodes of the competition are also different.By comparis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qianghuapao.It holds thatqianghuapaoshould keep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show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m,gradually realiz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explore the right economic model to strengthen its initial drive,actively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university to further improve its scientific level of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and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support aswell as give full play to folk organizations.

rugby;qianghuapao;development;comparison;protect

book=0,ebook=62

G808.2

A

1672-9021(2012)02-0105-05

王有基(1979-),男,甘肃武威人,河池学院体育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实践。

河池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1B—H008)。

2012-03-06

猜你喜欢

花炮橄榄球比赛
地球,一个足球还是一个橄榄球?
浅析触碰式橄榄球在中小学发展的可行性
花炮人的苦难
——听花炮人的故事我眼睛湿润了
做礼花炮
岑溪抢花炮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英式橄榄球对抢花炮运动发展的启示
PIGSKIN IN PE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