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情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探析——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2-08-15陈新华石柏胜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淮北政治思想

董 凤,陈新华,石柏胜,李 杰

(1.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2.淮北市社科联,安徽淮北 235000)

·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市情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探析
——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董 凤1,陈新华2,石柏胜1,李 杰2

(1.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2.淮北市社科联,安徽淮北 235000)

市情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抓手。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运用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市情教育,坚持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观点分析市情,将市情教育与国情教育、省情教育、地域文化的弘扬结合起来。这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市情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途径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鉴于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而市情教育则有机渗透、融合、贯穿和体现了这些教学要求。加强市情教育是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必然选择。

一、市情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市情教育是帮助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市情是指一个城市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制度、历史情况、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我们要进行市情教育是指运用科学的纵横对比的方法研究此城市历史、政治、文化、人口、自然、经济、社会制度等基本情况的教育。从市情教育的内容看,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理想教育,都离不开市情教育。市情教育是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用生动典型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增强吸引力、说服力和亲和力,使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服务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市情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对大学生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等。市情教育从基本层面来看,属于形势和政策教育的国内部分。但从更深层面来分析,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越来越突出,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它又无时不和整个世界相联系,又属于形势和政策教育的国际部分。市情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地方化的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三)市情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贯穿的一条主线和红线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1]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告诉我们,爱国主义必须体现在热爱家乡、热爱骨肉乡亲之中,而这正是市情教育的基本内容。了解、掌握基本的市情,特别是基本的优势市情、结合亲近家乡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家乡壮丽的河山、丰富的资源、优美的环境、崭新的面貌、蓬勃发展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家乡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都能激发他们的乡土之情。这将有利于他们更直观、更直接地认识和理解国情,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市情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市情教育更多地着眼和服务于“身边事”,更具实践性、操作性、可接受性和可行性,更便于学生认知和感受社会,更利于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更益于学用结合,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强化市情教育就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市情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具有深厚的市情教育理论功底

市情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的教育就会迷失方向,指导思想出了问题,什么样的教育都会出问题,这是我们在市情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端正指导思想,讲授观点要做到“不出轨”、“不越轨”,坚持正面引导和教育为主。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正确的理论是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真理。理论的欠缺会使我们的教育捉襟见肘,出问题、闹笑话,甚至出现重大失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教师自身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市情现实,明城市发展目标,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和申报研究课题,找出地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认识,树立信心,认真进行研究。

(二)坚持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观点分析市情,将市情教育与国情教育、省情教育、地域文化的弘扬结合起来

市情在历史的演变中呈现,每个市区都因历史的变迁发展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与现状,不能割断历史孤立地分析市情。市情源自历史,是客观现实的,同时它又不是僵化封闭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前瞻的观点去认识它,用正确的政策和积极的工作促进它的变化发展。市情的变化也是省情的变化、国情的变化,是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因而,市情教育应和省情教育、国情教育实现有机结合和互补。此外,由于市情实际上是全市众多地域情况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市情教育离不开地域文化,应从故土家园的历史积淀和时代变迁中挖掘市情教育的亮点。以淮北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的优惠下相继得到了较大较快的发展,淮北作为中部煤炭城市之一,也获得了飞快的发展。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淮北人的忧乐情怀和觉醒,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得以实施,淮北人抢抓机遇,“全国文明城市”的建设、富民强市战略的提出、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开展、“2256”工程和“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相城热土正洋溢着青春的生机和活力。淮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以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为例,双堆集地区歼灭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的丰功伟绩,广大指战员前赴后继、同仇敌忾、团结一心、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牺牲精神,千百万人民群众全力支援前线的巨大贡献,彪炳千秋!那斗志昂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谓崇高而悲壮,折射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的淮北文化精髓,是淮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又如临涣古城墙、淮北古茶镇、隋唐古运河遗址、淮北梆子戏、淮北影视文化、口子酒和煤炭产业等。凡此种种,共同汇合成博大精深的相城文化。在讲述淮北市情时,应联系科学发展观在淮北的理论与实践,联系全球化浪潮下淮北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联系淮北企业国际化战略(包括金融危机的冲击)等来谈,不能只局限于淮北本土、甚至是局部的考察和分析,应该从更宏观的国情、市情的时代大背景下审视淮北的发展,坚持用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观点来分析市情,从纵向和横向比较的角度有的放矢地进行讲授。

(三)运用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市情教育

首先,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在每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点的基础上增设市情教育专题,把它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计划。实质上这是对原有教育思路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尤其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所框定的内容体系的深化与提升。现在每学期教育部下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点没有市情教育的内容,因为市情教育各市情况不一,只能由教师自行联系实际把握,这显然力度不够,明显有被淡化的倾向。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市情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内容体系之中,抓住精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及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强化市情教育。教师在进行每个专题讲授时,可以根据情况有机渗透市情教育内容。譬如,讲授全国“两会”、党代会专题时,就可联系地方“两会”和党代会实际;讲授“三农”专题或新农村建设专题时,联系本市“三农”实际和破解“三农”问题的举措,等等。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考查时,市情考题要占到一定的比例。其次,在教材建设上,各地主编的《形势与政策》教材要增加市情教育的内容,可以在教材中设立专门的章节,或者在教材中作为附录或参考文献供学生课后阅读;也可以另行编写市情教育小册子或相关讲义分发给学生课外自学。再次,高校应充分地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手段,如互联网、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图片展览、校报(刊)、《时事报告》杂志(大学生版)、校园广播站、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全方位、多渠道、多侧面向学生宣讲市情;也可通过布置学生课后收听、收看市级电台和电视台节目、假期进行市情调研等形式加强市情教育;还可以通过开展征文活动激发学生把握市情的积极性和兴趣。譬如,在学生中开展联系家乡和市情谈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变、新中国成立60周年辉煌成就征文、组织学生参加淮北“解放思想大家谈”活动、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等。

三、市情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抓住市情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找不到切入点,难以发挥市情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导致师生找不到参与淮北建设的“兴奋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投身淮北建设大潮的积极性。为此,市情教育也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力求融入师生生活、学习、工作,乃至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抓住不同时期市情教育的侧重点

市情具有动态发展变化的属性,这决定了市情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市委、市政府“步调”协调,贯彻市委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淮北和构建和谐淮北的两大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淮北市高校开展市情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只有抓住侧重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市情教育。

(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市情教育教学内容,大多是通过情景导入、情景分析和情景回归这样三步骤,把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呈现出来。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就必须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先去关注社会生活。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视野开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主题性教育活动”、“研究性教育活动”,让学生融入家庭、融入社区,去观察、去感受、去分辩,以汲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市情教育要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不能脱离生活而去学习死的知识。

(四)应注意知识的践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讲解,而且更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学习市情知识,主要在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乐于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提高这些政治素养,关键在于践行。因此,知识必须应运用于生活,知识必须回归生活,要合乎生活逻辑。这里的回归,不只是简单传统的完成作业,而是更为广泛地参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包括各类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所以,只有真实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

(五)建立和完善市情资料库

高校掌握的市情资料匮乏,易导致市情教育力不从心,建立和完善高校市情资料库势在必行。高校要加大对市情资料库的投入和建设力度,要落实市情图书资料的专项购买费用,最好安排专门的场地设立“市情资料库”或“市情资料室”,实现市情资料信息网络化。要委以专人及时收集和整理最新、最深刻的市情研究资料,并把它们补充进市情资料库。纳入资料库的信息,不但要包罗万象,成系列、上规模,还要力求全面、生动、详尽。

(六)建立一支过硬的市情教育队伍

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一支过硬的市情宣讲队伍,缺乏专职人员做好市情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不能及时向师生全面、透彻、生动地宣讲市情信息,就难以满足师生了解市情的迫切需要。高校可以学校名义或者挂靠院系成立“市情教育研究小组”,组建市情教育人才库,成员应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可聘请市社科联、讲师团、宣传部门的专家学者担当顾问。

[1]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M].陈昌浩,沈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EB/OL].[2011-09-26].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l8/43/info34043.htm.

[3] 杨云龙.市情与市情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1).

G641

A

1671-8275(2012)01-0001-03

2011-12-26

本文为2011年安徽省社科联资助立项课题“把市情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项目编号:A2011044)阶段性研究成果。

董凤(1966-),女,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主任、副教授,淮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陈新华(1962-),男,安徽濉溪人,淮北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石柏胜(1970-),男,安徽淮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杰(1967-),男,安徽淮北人,淮北市社科联高级农艺师。

风 清

猜你喜欢

淮北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