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整合关系的研究

2012-08-15陈玉英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德育工作心理健康

陈玉英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新时期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整合关系的研究

陈玉英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

已有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平行的并列,二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在实践操作中,二者可以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但当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各自发挥作用的同时,忽视了彼此功能的整合,从而影响了二者的教育成效。本文从教育实效的角度,对新时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关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整合措施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讨,以期对对我国当前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整合

一、新时期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一)时代的发展要求新时期必须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关系的研究

1.实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全人格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腾飞,对人才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它要求社会成员必然是全面发展的人,即不仅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但在当前,我国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约 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包括情绪因素及人际关系因素。同时,16%的青少年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等。2006年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我国 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 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而且这些数据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这种现状和当前社会的发展极不协调。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2.实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直以来,德育工作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道德教育脱离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实际,不顾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灌输”式的德育模式。结果许多原本可能应属于心理发展的问题,例如儿童的说谎、攻击等行为、青春期中的道德课题、毒品问题、网络道德问题等等,往往没有按照心理问题去解决而是直接按照道德问题去处理,形成了现实与理论的错位。这样,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也影响了未成年人的正常发展。因此,如何辨明未成年人的德育问题和心理问题,以更好地开展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3.我国当前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缺乏需要实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刚刚起步,我国目前从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尤为短缺。我国现有 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 3.6亿人。显然,按照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完全由专业的心理学工作人员来完成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我们有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如果既能掌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规律,又能掌握未成年的心理特点,熟练地、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而且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性。因此,在当前,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可以弥补我国现有师资力量的不足。

(二)新时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现状不容乐观

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平行的并列,二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在实践操作中,二者可以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但当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各自发挥作用的同时,忽视了彼此功能的整合,使二者的教育功能、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1.思想道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许多教育者由于缺乏专业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不能充分把握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看不到未成年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之间的隐性关系,偏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法简单机械,忽视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轻视对学生情感和心理的疏导,使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由于认识的偏差,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政策层面,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和花瓶,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必然造成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缺失,影响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心理健康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中西文化交融和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趋势下,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疏于对德育学科的了解,甚至个别教育者极端地认为新时期传统的德育工作已经无用武之地,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取代德育工作,过于关注心理学范畴的学生培养与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强调个性健康、个体需求的满足等,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性指导作用,忽视对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指导,这样同样是造成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割裂,有碍教育功能的提升。

3.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混淆。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思想活动和心理活动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重叠、相互转化。但在实践中,一些教育工作者不能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或者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或者把思想问题当作心理问题,既违背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又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更谈不上教育工作的成效。

二、新时期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关系研究的可行性

(一)已有的理论研究表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整合的可行性

历史上,不少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人的发展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从心理学与德育的理论结合来看,既有从德育角度关注心理学问题,又有从心理学角度关注德育问题。比如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作《大学》在论及如何进行个人修养这样一个德育问题时,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即是从德育的角度关注人的心理问题。同时,古代中西方思想家们关注的人性问题,既可以说是思想问题,又可以说是心理学问题。近现代以来,道德教育和心理学结合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深入。曾有多位心理学家将道德理论与心理学相结合,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大教育家赫尔巴特从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上阐述他的理论。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把学校的道德教育分成社会的和心理的两个方面,论述道德发展的心理过程。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则将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他律期与自律期两个阶段,提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1986年全国六所院校教育系编写的《德育学》一书中就指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这对于德育学研究人的品德的心理基础,为德育提供心理依据,提高德育功能是不可少的。所以德育学要吸取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我所用。”这些研究,为新时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已有的成功的教育实践证明新时期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是切实可行的

探索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互相沟通、互相配合,是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趋势。实践证明,这种沟通和配合是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整体素质的需要,也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需要,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整合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校本课程或选修课程进入了课堂。比如,在新课程体系中,小学的《社会》课程、初中的《政治》课程、大学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课程等将一系列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贯穿到相关章节,使德育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心理问题,也有助于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很多活动经常是政教处与心理辅导中心互相协作,共同组织和执行,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启动实施了全国班主任培训计划,全国上万名中小学班主任接受了包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等为内容的培训,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为新时期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关系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先后出台了一些法律、文件、规定等。早在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正式使用“心理健康教育”一词,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条新的举措,纳入到德育工作领域。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2001年 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5月,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通知》再次强调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上这些政策性的文件和规定从国家政策层面为新时期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新时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整合措施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已成为当前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最佳方法,也是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既要防止心理问题德育化的倾向,也要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促进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全发展。

(一)教育观念和目标的整合

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二者的具体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但二者都属于育人的工作,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密切关系,以人为本,更新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既要坚持政治导向、道德导向和以社会为本的基本原则,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注其心理健康,培养其健全人格。

(二)教育内容的整合

从内容上看,思想道德教育是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四个方面组成的,它们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因素和重要内容。思想道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在教育内容上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指导,只有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有机结合,才能既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又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教育方法的整合

在教育实践中,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思想道德教育,都积累了丰富的、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实践证明,若能将二者有效整合,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法的整合,就是德育工作者在坚持以社会为本的同时,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更多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内在需求,采用如共情、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等心理咨询技术,避免德育教育方法的单调和呆板;心理健康教育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更多注重社会现实和社会价值导向,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把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榜样引导、说服教育、实践锻炼等方法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四)教育环境和资源的整合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校园文化、教师素质、网络文化等,这些因素既是未成年人赖以生长的环境,也是他们健康发展的资源。作为教育者,我们看到,这些因素既影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又影响其心理素质的发展。我们还应该看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协同作用,才能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以系统论的观点整合各类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如实现家校联结、整合各种师资力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拓展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五)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

各级政府不仅要对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更要加大在时间、经济、人力和财力等的投入,加强理论研究、队伍建设、培训教育、宣传舆论以及考核激励机制等。各地各级政府部门、组织机构要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规定、制度等,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相关政策得到切实有效地实施。

总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是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全国六所院校教育系编写.德育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李白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3]韦筱青.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尝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6).

[4]叶一舵.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2(6).

[5]严丽丽,等.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

陈玉英(1971-),女,河南确山人,教育学硕士,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学和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研究。

2011-12-06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德育工作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