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以“做”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教学质量观

2012-08-15王九程

关键词:公共课教学质量职业

王九程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武汉430205)

试论以“做”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教学质量观

王九程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武汉430205)

“教学做”一体化是中国大陆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但高职公共课的“做”功存在以“练”代“做”等不足,其原因与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教师阅历、机制保障有关。应从思想认识、教学目标、课程的职业性和专业性、教师自我发展等四个方面着力,树立以“做”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教学质量观,使“做什么”、“如何做”、“做得怎样”成为其主体。

做;教学做;高职公共课;教学质量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是高职院校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设的共同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如思想政治课、大学生就业指导、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大学生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其教学功能具有双重性,即“一方面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要为学生专业课学习提供支持。”[1]

在教育部[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东风”推动下,高职教改逐步深入,高职教育工作者形成许多共识,如“‘实训’是职业教育精品课和精品专业建设的重心。”[2]以“实训”为重点的“教学做”一体化成为高职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受“教学做”一体化观念的影响,被定位为基础课或基础理论课的公共课也尝试在教学中溶入“做”。

二、高职公共课“做”功的现状及原因剖析

(一)高职公共课“做”功的现状

高职公共课“教学做”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校方管理层的重视,如在听课评课表上有一项一级指标为“职教特色”,其下仅有一项二级指标,即“教、学、做”一体化;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通用模板上,列有“理论教学时数”和“实践教学时数”,并附有综合技能训练、课程设计进度安排表。其用意在于鼓励课程教师探索“教学做”一体化。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做”功不尽如意。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以“练”代“做”。一些公共课教师将课本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并视之为“做”。第二,为“做”而“做”。如在有的英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中,英语听说部分被从原来的理论教学环节移至实践教学环节,演变成为“做”。第三,有“做”无“章”(章法)。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在课程教学安排具有实践特征的活动,如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安排“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调查”等不同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行调研、访谈、组稿,并以研讨会的形式发布成果,接受质询。这是当前公共课教师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时常用的“做”功之一。其不足在于: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做”之间在教学目标上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联系度;“做”功的职业性和专业性指向并不明确。这样的“做”功在教学组织上显得缺乏章法。第四,有“做”无“评”(评估)。在许多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控体系(如各级听课、各项检查等)和外控体系(如教学开放周、问卷调查、座谈会)中被忽略或处于极为附属的地位中。另外,大多数任课教师没有通过教学日志、教研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做”或“做”进行反思、总结、提高。因此,教学管理方(学院、系部)和教学组织者(教师)对公共课的“教学做”缺乏全面、系统的评估。

由于“做”在“教学做”中得不到应有的凸显和强化,其负面影响主要有二。第一,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公共课教学仍然是“教”“学”。课堂仍然是以呈现、讲解、强化知识点为主,带有强烈的知识本位色彩,与高职教育所主张的能力本位仍有明显差距。第二,由于缺乏有效的“做”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教学常呈现为“静态”(教学墨守成规、教室气氛沉闷、学生反应缓慢),学生知识习得和能力培养大打折扣,公共课教学效能受到置疑,因此公共课在专业人材培养方案中处于“被安排”的地位。在需要压缩课时时,公共课的课时往往成为被裁减的对象。

(二)原因剖析

1.在思想上,对 “做”的认识不足

一种观点认为无需“做”,因为公共课属于通识课程,强调的是理论学习,与学生专业、职业联系紧密度远不如专业课,没有必要象专业课那样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探索。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难以“做”。与专业课的实训相比,公共课一无专门实训场地,二无实训设备,三无“教学做”思路。“做”要么流于形式,要么难收实效。

2.在师资上,教师阅历成为瓶颈

绝大部分公共课教师无企业任职或工作经历,对所教学生的就业情况、专业发展、职场动态往往缺乏了解。因此,大部分公共课教师难以站在“职场人士”的角度,来思考本课程与学生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的相关度,以及如何通过“做”来深化这种相关度。

3.在机制上,“做”得不到有力保障

虽然许多院校倡导高职公共课探索、推进“教学做”一体化,但在激励机制(如职称评聘)上并无特别奖励。在高职教育课程的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上,“教学做”一体化虽被提及,但在指标上处附属地位,权重上偏少。更为重要的是,当前的评价指标以及权重表明:“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才是评价的主体。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主要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未将“做”纳入评价体系,从客观上造成学生缺乏“做”好、“做”成的动力。

三、树立以“做”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教学质量观

(一)从学习和高职生的特性来认识“做”

当前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在公共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基于由“面”及“点”的逻辑推断(即高职教育注重“教学做”一体化,作为高职教育一部分的公共课也应当如此),而不是出于对学习特性和高职生特性的认识。

美国学者、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该理论用数字形象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两周后平均学习保持率只有5%;“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3]此外,中国大陆按高考分数高低划分高考录取批次,高职属于第四批(最后一批)录取。相比于其它录取批次的学生,高职生整体上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动机偏弱,“学习习惯差异很大”。[4]由此可见,抓好“做”这一个环节,不但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升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把握“做”

公共课教学中的“做”的作用不限于将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化,其意义可扩展到四个方面,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指所教授的知识点内化。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指完成真实情境下任务的能力,重点是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IT literacy)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成就感和移情等。职业素质指劳动者对社会职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职业素质目标应重点关注团队协作、执行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等。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转工、转行日趋普遍,创新、创意、创业成为实现个人加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与之配套的能力、情感和职业素质是高职毕业生在此大环境下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三)从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角度来探索“做”

公共课教学中的“做”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专业、求职岗位和将来职业发展,“与专业课学习、求职就业深度融合”,并依此来调整“教”与“学”的内容。[5]换言而之,由于“做”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同一课程不同专业,“做”的内容、模式应有所不同。以《应用文写作》为例,如教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产品推介广告或推介书是教学重点。可采用以下模式进行“教学做”:讲授范文→学生自选主题,撰写推介书→现场向潜在客户推介(角色表演)→考评组(学生组成)点评打分→教师点评。如教授的是软件专业学生,可将软件产品使用说明书写作作为教学重点。如教授的是艺术专业学生,可要求在撰写某些应用文时图文并茂,为其专业特长的发挥提供空间。

公共课教学还可借鉴专业课的实训模式来落实 “做”,如“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宏观目标与专业课遥相呼应。[6]其中,考虑到高职生学习自律性相对不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成为“做”的主要模式之一。

(四)以教师的自我发展来助推“做”

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自我发展直接影响着“做”的“含金量”。公共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应当是专业化、职场化、大师化。专业化指教师所具有本所授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了解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训安排、人才培养方案演变等。职场化指教师应了解所教学生顶岗就业、入职发展等情况,能站在职业规划的高度,帮助和引导学生思考该课程在个人专业和职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职场化还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表现出高水平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引导、感染学生;并在“教学做”中溶入职场元素(如团队协作)。大师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主张倡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职业教育家应成为所有高职教师的最高奋斗目标,因为职业教育家的涌现,对探索职教规律、改革职教模式、创新职教思想,具有引领和导航意义。

四、结语

树立以“做”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教学质量观,其目的在于将当前公共课的教学质量评价重点由 “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转移到 “做什么”、“如何做”、“做得怎样”上来,并将“做”作为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使公共课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及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同步发展,体现‘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价值观”。[7]

(注:本文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期“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立项课题《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做”一体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王九程,课题编号:GZGZ7611-395)

[1][5][7]:卢文丰.对高职公共课动态教学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1):96-97.

[2]郑春禄,耿玉香.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高[J].中国高教研,2005,(4):67.

[3]班主任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的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EB/OL].(2011-03-28)[2011-09-01].http://www.xinli110.com/education/jszj/ bzr/201103/211747.html.

[4]陈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EB/OL].(2011-03-04)[2011-08-28].http://rcjk.hbsi.edu.cn/ showArticles.asp?id=104.

[6]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猜你喜欢

公共课教学质量职业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职业写作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我爱的职业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