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言语伤害现象的思考

2012-08-15

关键词:暴力心理语言

冯 军

(南京晓庄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教师言语伤害现象的思考

冯 军

(南京晓庄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动嘴不动手的“语言暴力”、“心理惩罚”却呈上升的态势。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升批评的语言艺术,同时我们要改善教育环境,让教师乐教、善教,才能真正减少教师对学生的伤害。

教师;言语伤害;现象;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影响的深远。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动嘴不动手的“语言暴力”、“心理惩罚”却呈上升的态势。众所周知,暴力是一种致使他人身体伤害的一种攻击性的行为。那么这种暴力显现在语言中,就是用语言霸权的形式剥夺他人的平等交流的权利,企图用这种语言来强制别人接受自己偏激的思想,从而对他们的思想或者心理上产生某种程度的伤害。在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过程中,老师占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在批评的过程中,老师往往会使用与教师角色不适的语言,例如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这也就是我们所称之为的“语言暴力”。

一、教师言语中存在的暴力现象及危害

(一)教师的有声和无声的言语伤害成为打击和摧残学生心灵的“杀手”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语言暴力”以高达81.45%的得票率位居“最急需解决的校园伤害”榜首,“语言暴力”甚至比体罚更让学生们深恶痛绝。“语言暴力”侮辱了小学生的人格,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摧残他们的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丧失自信,丧失生活的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后果。[1]2007年7~12月,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对近30所中小学校的315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公布了《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统计发现,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39%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给其造成了心理伤害。小学生们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使他们“伤自尊”、“害怕老师”等[2]。

据统计,教师对学生语言伤害的主要表现有这样几类。讽刺挖苦: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或挖苦。例如,有的老师喜欢讽刺学生说:“你脸皮真厚,要是我,早找个地缝钻进去了。”“你父母给你吃什么长大的!”“给你发卷子真是浪费纸张,反正你也考不出来。”

放弃威胁:有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多次说服教育后仍不见效,就威胁学生:“叫你家长来!”或“走,到校长室(德育处)去!我就不信没人管得了你!”或者干脆说:“我管不了你了,你爱上哪上哪去!”这种推卸责任的态度于事无补。

侮辱谩骂:有的老师对学生犯错误不够包容,缺乏耐心,往往用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来发泄自己的怨气:“白痴”、“弱智”,“你简直就比个木头桩子多俩耳朵”,这样出言不逊都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和伤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于学生和教师地位上的差异,很多学生惧怕老师,在受到教师的语言伤害后,一般无从发泄,只能将这些情绪积压下来。另外,“语言暴力”造成的精神负担在某些学生身上一直无法排解,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有很大摧残。[3]俗话说“恶语一句三伏寒,良言一句严冬暖”,教师批评语言伤害通过诉诸于口头或书面语言,对学生使用诋毁、蔑视、谩骂、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短期内会使学生精神紧张,提心吊胆,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养成怯懦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理健康等方面可产生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人们彼此之间信息传递,除了依赖有声的口头语言、无声的书面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来传递。身体语言对于教师来说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展开,在教学中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也存在着教师肢体语言不当的现象。例如,在教育过程中,有些老师对不喜欢的学生表现出冷漠、嫌弃、鄙视、不闻不问、冷眼等等。有的老师对学生指指点点,批评学生时爱用手指指着学生等,有的老师对学生经常会冷眼相看或不给学生好脸色,在教育中成为学生的“冷面杀手”。这些无声的语言行为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教师的言语暴力对学生身心的伤害

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处于心理的逐渐成熟和对事物认识逐渐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言语伤害行为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一些老师对学生有意或无意的语言伤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评价,例如说:“你真笨”,“你学不会了”,“学也没用”等评价性的话语,或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不恰当的回答,例如说“这个你现在不用知道”,“说了你也不懂”,“该问的不问,不该问的问得起劲”等等,这些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语言暴力”虽然从表面上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是它对学生人格心理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不可估量的。心理学家认为“语言暴力”对孩子造成长期性格影响,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形成“退缩性人格”,即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回避现实,不敢与人正常交流,容易形成内向、封闭、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征;另一种是形成“攻击性人格”,即孩子在受到“语言暴力”之后,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内心充满仇恨、逆反,为了发泄不满,而对他人和社会采取过激行为,直接影响和危害社会,害人又害己[4]。相比于成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大人感觉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有可能对青少年造成重大伤害,严重时甚至危及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教师言语暴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教育观念与角色定位的错失

尊师重道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我们的家长总是告诫孩子要“听老师的话”,导致一些学生在学校对老师盲目听从,这种向师性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师影响力的发挥。但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平等和民主的观念受到消极影响:一些教师将这种影响力运用于管理和束缚学生,把教育权利扩大化,剥夺学生的话语权,要求学生对老师服从,把教师角色定位于传统教育中至高无尚的地位。教学中简单地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很多教师的讲课是死板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在课程安排和教学进度安排上,总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导向,课堂教育时采用高强度,大幅度的教学内容灌输,很多孩子上课时忙于抄笔记,而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在课堂上并不能完全的理解和内化。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喜欢规规矩矩的学生,对于那些好问好动的孩子,老师总是会斥责他们,以为他们不注意听讲。结果,本应生动的教育变得死气沉沉,原本充满想象和创造热情地学生变得墨守陈规。特别是一些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在班级学习中常遭训斥,可能会形成焦虑、抑郁、敌对偏执等各种心理问题。[5]这些错误的学生观,影响了日常教学效果的发挥,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使一些老师认为对学生的斥责是合理的、必需的,因而会在课堂中出现一些语言伤害的行为。

(二)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欠缺

体验成功会鼓舞人们的自强、自尊、自信。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尤其对于比较敏感自卑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不断地体验成功,通过亲身经历的事实使自己从内心的自卑感中解脱出来。

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比较偏爱听话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注意在课堂提问或师生交流中给其成功的体验。很多老师在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平时的鼓励和表扬对学习不好学生的作用,在课堂提问中没有注意到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来设置问题,而当学生答错问题或犯错误时,老师总会指责学生,如说“你真笨!”或是“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等。这样不仅没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和学习的快乐,反而会对学习产生畏惧和反感。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得到强化,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而部分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生,甚至仍抱有“严是爱,松是害,不打不骂不成材”落后观念,对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不随大流的学生 “另眼相看”,用“就你能!”等等评价来讽刺挖苦学生。一些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方法单一,遇事茫然不知所措,慌乱之中往往会采用暴力语言去对待学生。

(三)教师的工作生活负荷过重

当前教育体制中引进的激烈竞争,比如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也使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其自身心理压力过大,工作压力,家庭负担,校园安全,教育责任,舆论环境都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教师承载了社会、家庭太多的希望和寄托,但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却很不理想,使教师心理上不平衡。教师长期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需要释放的途径,就会在学生面前表露出消极语言的倾向,正是内心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多数消耗在备课、上课、辅导、考试、改作业等常规工作上,除此之外每周还有固定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每学期还要参加一些不固定的公开课、竞赛课、汇报课等项目,即使在假期也有各类学习和培训,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不止8小时。中小学绝大部分是女教师,据调查,许多城市小学教师的男女比例大于1:5。女教师除了承担沉重的工作外还负起家务劳动、养育子女、照顾老人责任,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劳动使教师们身体疲惫,心情抑郁,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就会殃及学生。

三、教师言语伤害的解决方法

(一)教师应强调积极情感,坚持正面教育

教师批评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常用的方式,也是教师非常重要的工作和职责所在。怎样才能使学生既能受教育又不产生副作用呢?批评不是侮辱,不是恐吓,不是强迫,不是挖苦。后者是一种恶劣的品质作风。在学校教育中,批评是教师在特定条件下的学识、智能、责任感、关爱心高度融合的剧烈表现形式。

批评语言态度要坚决,内容要切中要害,思想上要发人深思,语言要耐人寻味。批评要慎选场合,宁小不大,同一质量的批评语言可因场合大小而变其力度。因而教育者必须认真考虑其适用场合。一般来说,对象是一个群体时,场合可稍大;是个体时,场合宜小。个体对象有较强代表性时,场合可稍大;基本上是个体行为时,场合宜小。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点名批评必须慎重,尽量少用。点名批评之前应考虑点名之后,被批评者和其他学生可能有几种反应,应如何对待。若估计点名时,被批评者可能大吵大闹,那应该暂时不批评,认真核查事实,真正分清是非,然后再进行批评。批评不但要有严肃,有凌厉,有警示,而且要有形象,有知识,有哲理,有幽默。只有前者而无后者,对象感到的只是苦辣、疼痛和压力,就会从心理拒绝。所以训斥并不是这里所说的批评。形象性、知识性、哲理性、幽默感对于任何富有成效的教育形成都是不可或缺的。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指的就是其中包含了这些生动成份的批评艺术。

(二)教师应提高语言素养,讲究批评艺术

1.批评应针对错误,不应针对学生本身

批评教育不应过多的涉及学习方面的问题,大都是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学生的智力水平在客观上是有差别的,教师不能执意强求;而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品德等却是主观的,才具备改正的可能性,所以学生出现里问题,教师的职责和态度就是去帮助学生。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纠正其错误行为。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对事而不对人,应指出学生的行为本身有何错误,对社会、学校、班集体的危害或不良影响是什么,而不应该对作出该行为的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等。只有当学生把教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反应,认识到教师的批评是对学生的关爱,对他们的成长有帮助时,学生改正错误的态度和决心才能坚决。

2.批评前多调查,批评时多倾听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当教师对学生长篇大论、苦口婆心地教育时,学生却一言不发,无动于衷;当教师理直气壮,对学生义正辞严训斥时,学生拒不接受还反唇相讥,如此等等。其实,教师在批评之前是否做了全面调查,了解了事实真相?如果我们过早地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负面的评价,或在真相没有全部显现时就下结论,往往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拒绝学生向善的心愿。

在教育管理中,我们要多一点等待,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思考;也给学生更多一点时间,更广一点空间,让学生有自我完善的可能。[6]

(三)既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应对教育工作加强客观监督

首先,我们应提倡为教师减压也为学生松绑,学校应积极改进教师的考评机制,缩小学生成绩在教师考评标准中的比重,用多把尺子衡量教师的业绩,让教师们在自由快乐的前提下教学。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为教师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如定期为教师检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心理健康咨询等,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能有效地自我调节。

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活动、保护教育发展的根本机制。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专门劳动者,在教育日益走向法制化的今天,教师责任赋予了依法执教的责任,更好的担负起这种责任,树立依法执教的自觉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对待教育对象—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方面。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时,关键的是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严格依法执教,禁止在批评教育中使用暴力语言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是教学教育行为的引发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而学生是被引发和被引导的被动位置,因此太多的学生在遭受语言暴力后忍气吞声,不敢也不会质疑老师行为的正确性,不知道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伤害。学生一次又一次的逆来顺受,无形中又助长了教师语言暴力倾向。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权利义务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老师不具备哪些权利;让学生知道权利受到侵害后自己能做什么,那些渠道能反映自己的情况。学生是消极语言的受害者,只有受害者觉醒了,有了维权意识,并找到了维权的“武器”,才有可能使行使用暴力语言者收敛。

[1]袁建勤,唐民,王珍.“语言暴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干预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08,(5).

[2]刘新才.校园拒绝语言伤害[J].北京教育,2005,(5).

[3]吴大安.老师请注意您的语言[J].教学与管理,2003,(1).

[4]袁建勤,唐民,王珍.“语言暴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干预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08,(5).

[5]李丽.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3).

[6]洪跃强.老师,遇事切莫急着给学生下结论[N].德育报,2007-10-22.

猜你喜欢

暴力心理语言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反性别暴力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语言是刀
“暴力”女
心理感受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暴力云与送子鹳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