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下的“柔性”教学改革研究

2012-08-15李爱萍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柔性办学

李爱萍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湖北 十堰 442000)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是其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而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整体竞争实力中的各个因素最终都会通过教学的最终成果——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来。而在当今社会经济结构纷繁复杂,竞争所带来的市场变化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要求。因此,教育教学改革是必然,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出路。“双园融合”即是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在目前高校积极探索“柔性”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一种具有校本特色的办学模式[1]。

一、“双园融合”办学模式的内涵

“双园融合”是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的先进理念、思想、模式、方法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教高[2006]16号文件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有关文件要求,探索出的适合国情、市情、校情的,具有我院特色的办学模式。即将“产业园”引入“校园”,通过学院资源与企业资源配置及利用、教学与生产、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等方面高度融合,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共训教师和员工,共谋学生就业,共担人才培养责任,共研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共享优质资源和发展成果,形成真正意义的“校中厂”。最终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

二、“柔性”在教学管理领域的含义

“柔性”最早引入于制造业,后经推广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柔性”管理的本质是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是从表面混沌繁杂的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潜在的未知需要和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变化并自动应付变化,是柔性管理的任务。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二是系统适应内部变化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的市场化、社会化,教育教学改革中也越来越多的引入了企业的ISO管理,柔性管理等理念。目的是通过过程管理与控制,使每一阶段的教学与管理都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同时柔性本身使教学系统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都能够有机的融合,高度的协调,从而对教学质量形成一个刚性约束,最终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社会或市场需要的目标,同时也有效杜绝了系统内过度教育资源的浪费。

结合教学管理的相关概念,笔者认为,“柔性”在教学管理领域应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刚性、线性管理的一种动态管理办法,是在充分调动参与教学的学院、行业企业、政府、学生家长等各方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通过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保证学院在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院、企业等各方资源潜能和功效,使得整个学院内部一方面能够根据外部市场变化适时适度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相应环节,另一方面整个教学管理过程又能够协调科学运行,最终实现学院高质量、高效率培养人才、社会服务等目标。

三、“双园融合”办学模式是“柔性”的具体体现和综合

“双园融合”办学模式即是在当前柔性教学、柔性管理等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了学院的教学管理现状和各类教学资源状况,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涵盖了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到教学模式,从教学管理制度到教学运行机制,从教学组织到教学实施,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等方方面面“校园”与“产业园”的融合,是 “柔性”的具体表现,更是一种综合。

(一)“双园融合”的办学模式给“柔性”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学院层面成立了政校行企合作董事会、理事会,制定了双园董事会、理事会章程,搭建了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管理平台。各教学系也成立了系企合作理事会和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并制定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有效保障了各项机制的运行,给“柔性”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双园融合”办学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的非线性产出的目标

“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从资源配置及利用、教学与生产、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了融合的内容和“七共”(共建、共育、共训、共谋、共担、共研、共享)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功效,实现了学院育人、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文化传播的功能和企业高效生产的功能,如果把学校看作是人才培养的企业的话,“双园”本身就实现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和有效资源的“柔性”非线性产出。

(三)“双园融合”办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园内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双园融合”从生产性实训基地等硬件建设到育人、社会服务等社会功能的发挥多方面对融合的内容、方式、后期的运行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己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这种多方同时存在共同体内,因此“他方利益为中心”、“合作共赢”等为目标的制度建设,有效激励了行业、企业对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合作中发挥着主观上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院办学需要,这本身就是“柔性”的体现。同时,校园与产业园在多方面的合作,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还是教学管理及运行机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柔性化管理,更需要柔性化教学及柔性教学运行机制,是一种柔性的综合。

四、“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下,“柔性”教学改革的具体表现形式

近几年,学院在“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下逐步探索实施了多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论基础上,结合 “双园融合”的办学模式和各专业群实际情况,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以“双园”的资源为基础,以相对稳定的方式为指导,以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为目的,而实施的一整套包括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于一体的教育理论。笔者所在学院,经多年尝试,探索出了“整体滚动递进式”、“职业活动导向的技能三段式”、“三结合”、“一体两翼”等多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特定的行业或产业背景以及专业群特色。如“整体滚动递进式”是笔者所在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利用学校和企业的紧密结合优势,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专业应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视为三个关键元素,并渗透到各门课程中,每门课程都体现这三种元素,但侧重点不同,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三种关键元素的水平得到整体循环提高,最终达到艺术设计专业群所要求的综合素养。“整体滚动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湖北省第五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教学模式改革

为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部分专业群逐步实践了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应的专业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艺术设计专业群探索实施的“市场、公司、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充分利用院内企业的基础上,以艺术类团队教师创建的个人公司为桥梁,搭建了“公司、教师工作室、课堂”相互融合的新型“产、学、教”实训基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地点和教学项目,使学生在做项目,跑市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真正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三)教学组织

在“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带来相应的教学组织模式改革。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职业活动导向的技能三段式”、“三结合”等人才模式下,多学期、分段式的柔性化教学组织模式也就相继产生。如“职业活动导向的技能三段式”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将技能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分三个时段对三种能力进行训练。其中前2个时段分别是利用暑期小学期来组织教学,第三个时段是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阶段。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必然带来不同的教学组织模式。

(四)教学实施

教学是通过课程来实施的,而且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等条件保障。因此在“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下,教学实施在课程改革、教学团队组建、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均有表现。

课程作为承载教学的主体,课程改革实施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下,课程改革不只是简单的本科压缩或是重组,而是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对学习内容的解构和重构。目前学院已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211”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各专业开发并逐步实施了学习领域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填鸭式课堂教学,逐步取代为行动导向教学法。这些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着“柔性”的体现。

师资是教学实施的人力保障,也是决定改革步伐的关键因素。目前在“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下,传统的一个教师讲授一门课程的时代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学院教师团队除本专业专任教师以外,还有来自于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或业务骨干,这些来自于园内外的企业兼职教师同专任教师一起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双方各司其职,校内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兼职教师凭借自身经历和经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实现课程目标。同时,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需要,专业团队还适时吸纳公共基础课教师进入团队,不同的教学项目,团队组成及分工不同,各自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一个项目的学习中,各方面能力均得到锻炼,并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种适时构建的“柔性”团队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工学结合模式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拓展教学资源外延,把园内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纳入学院资源总库;如何改变传统排课方式,更新与新的教学资源调配和排课方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系统软件,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要求转变原有的办事模式。目前笔者所在学院,大多教室都改为理实一体化教室,教学场所也由原来传统的普通教室转化为理实一体化教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或企业。

(五)柔性教学管理模式

多学期、分段式的柔性化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使得原有教学运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必须进行配套改革。探索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完善以校企联合组织安排、教务处统筹协调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针对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运行与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形成了一套既能满足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又能切实保证良好运行秩序的柔性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和柔性教学管理办法。近年来,还出台了“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柔性教学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保障了柔性教学管理模式的全面实施。

[1]马必学,刘晓欢.提升学校教学力,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J].全球教育展望,2008(21):44-46.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柔性办学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