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探讨——基于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改实践

2012-08-15郝一洁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步法领域过程

郝一洁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湖北 十堰 442000)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开始推行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的“211”课程体系[1]的教学改革以来,已有一百多门学习领域课程通过了学院的开发设计评审,并尝试着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教改成效。但是,作为一种新型课程模式,学习领域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分析和解决。

一、课程实施带来的良性局面

1.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性有所提高

2011届毕业生正是使用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的“211”课程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的第一届毕业生,学院委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2011届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数据显示,学院各专业毕业生认为核心课程对其工作或学习重要的为80%,比上一届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下学生回答情况增加了5个百分点。说明各专业所开设核心课程的有效性程度有所提高。同时,2011届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也比上届提高6个百分点,为89%,比全国骨干高职院校还高2个百分点。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学习领域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强调任务驱动,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现了学中做,做中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笔者自己的教学体验和深入各系课堂听课调查的情况看,凡是实施了改革的课程,课堂氛围都比传统的课程要活跃,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也都明显增加。并且学习领域课程把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把知识和工作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师生关系得以改善,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

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我讲你听”,学生完全被动地任由老师灌输,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听和记笔记,很少有机会自主思考,师生之间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也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学习领域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适宜于学习的工作任务,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对学生有尊重、有赞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发言,对于学生不明白或错误的地方及时给予讲解或帮助,师生关系变得平等、友善。凡是进行了学习领域课程实施的老师,威信和自信也得以提高。进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明显提高,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

二、学习领域课程实施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笔者调查发现,在全院学习领域课程探索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现阶段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课堂的效率性、教师角色定位和“工作过程六步法”的应用三方面。

1.课堂的效率性问题

一是班级大小组多的情况下,操作环节总会有人偷懒不动手,使课程的受益面打折扣,在小组展示或汇报环节,每个小组展示使得时间变长,课程效率低下。二是学习领域课程的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展开各项工作任务,学生对于这种课程热情高,参与意愿强。也因为如此,受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也受学生小组热情高涨的影响,学生完成任务所花的时间常常超出老师的设计。比如,讨论环节,通常学生一打开话题,就不容易收住,教学过程中有学生积极参与,但受上课时间限制,老师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其工作行动过程进行理论的提升总结,而使课程的学习效果打了折扣。

2.教师角色定位问题

学习领域课程的课堂上,学生是课程的中心,教师是课堂活动展开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形象地说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实施的“导演”,是课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指导者。这需要教师从过去习惯的课堂中心角色退位,把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行动。在这样的一个角色转变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教师越位;二是教师缺位。教师越位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在放手让学生做的过程中,担心学生出错,对学生的行动帮助过多,致使学生亦步亦趋,不敢大胆尝试,无法从行动中获得自我体验。教师缺位表现为,部分教师彻底放手不管,让学生进行自主行动,不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完全失去了对课堂的指导和掌控。

3.工作过程“六步法”的应用问题

学习领域课程强调学生能力的形成要通过对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在内的“完整行动”来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不同岗位的人从事的工作任务千差万别,但人们完成工作过程的基本结构都可以大体概括为 “资讯 、计划 、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或者六个阶段,也就是工作过程“六步法”[2]。因此,工作过程“六步法”的应用是学习领域课程的要素之一[3]。但这并不意味着,实践中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会有界限明显的六个阶段,也不意味着每个步骤在每一项任务的完成中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实践中,某些阶段或步骤相互交叉或包含都是可能存在的。比如某些工作可能是资讯的同时就会形成一个大致的计划,计划的同时就会排除一些不适当的方案,同时随着计划的深入又会需要再进行一些资讯信息补充。又比如实施和检查阶段,可能在实施过程的各环节中就不断地进行着检查 ,以保证过程的正确性,达到质量控制标准。而且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中,总是某一个或两个阶段特别重要或者做起来难度较大,而非所有阶段都一样重要或一样难。

笔者调查发现,学习领域课程中,在应用工作过程“六步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程实施体现工作过程“六步法”,主观机械地把学习型工作任务区分为六个孤立的阶段,而不符合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况;二是课程实施中对工作六个阶段的关注不分轻重和难易,一律按部就班地应用和展开,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三、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克服现阶段实施中的问题

据笔者自己课程实施的体会,上述问题的出现是初步实施难以避免的,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实施这种课程的能力也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主动去深化改革而不是否定课改的方向。同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1.教师要围绕课程目标主动加强课堂引导和节奏控制

对于班级大小组多的情况,在学生操作环节,教师不要太依赖于小组的自我管理和依据小组成果来确定成绩,要加强过程性控制,比如人人提交答案或成果,直接对不积极的学生予以批评或惩罚。汇报展示环节,视班级容量而定,大班尽量减少大规模的展示,主要选择有针对性或突出特点的小组加以展示,达到教学目的即可。对于讨论环节,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引导问题,尤其是不要设计容易引起跑题的题目。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倾听学生的发言,一旦讨论出现离题现象,适时调控,及时纠正。有时也可以临时中止讨论,通过小结来理顺学生的思路。

2.教师要加强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探究

课程实施中,教师的缺位和越位问题,说明了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解不够深刻,仅限于表面形式的应用。笔者以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找出解决问题或完成工作任务的途径,并且付诸行动。所以,既不是教师撒手不管,也不是教师代替学生把行动方案设计好,学生只管照着做。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究设计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教学方案或工作任务,并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3.教师要加强对自身专业实践工作的分析

把任何工作过程提炼为六个阶段是学者们研究人的工作行为后总结出来的一个人类活动或者说做工作的理论上的规律。实践中,任何工作过程都是一个自然流畅的过程。所以,教师课程实施中机械应用“六步法”会让课程教学工作僵硬和肢离破碎,从而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笔者以为,这里有教师们对于“六步法”理解不够透彻的原因,更和教师们对于自己所在专业实践工作过程,尤其是自己所教的学习领域对应的工作过程的认识不够深入有关。进一步分析,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大多数教师对专业实践工作过程本身就不熟悉,所以就不能在自己的课程中自然流畅地应用“六步法”。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数直接来自于高校的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本身就没有专业实践经验,出现这种局面也是可以预料的。二是部分教师虽然有过专业实践经历,甚至有相当经验积累的教师,因为没有认真地从“六步法”的角度深入分析自己的工作经验,所以,在课程实施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生硬。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对专业实践工作过程的认知分析。

我相信,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们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行实施学习领域课程,在课改中不断探索,现阶段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一定会被彻底解决。

[1]魏文芳,李南峰.高职教育课程体系“211”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6.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5.

[3]李南峰,郝一洁.浅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几个关键要素[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6.

猜你喜欢

步法领域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领域·对峙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圆满的过程
品味“翻译六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