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强不息,知进知退——《周易·乾卦》经传文字解读

2012-08-15孙景龙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爻辞天道大人

孙景龙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初等教育系,河北 承德 067000)

自强不息,知进知退
——《周易·乾卦》经传文字解读

孙景龙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初等教育系,河北 承德 067000)

在易学家看来,世界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对立而共体,相反而相成。天体运行,寒来暑往,人类演进,万物化生,都是阴阳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天地之道就是阴阳之道。乾卦象征天。天道刚健,是整个宇宙万有发展的原动力,一切生命运动的力量源泉,以此告知人们应该自强不息的道理。圣人设卦观象,乾卦六爻,每一爻都是时间和空间关系的不二组合,决定了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的存在状态。君子法天,其最高境界是因时而动,知进知退,体现了易学家天人合一的根本思想。

自强不息;因时而动;知进知退;天人合一

乾卦是《周易》第一卦,卦体为乾下乾上。乾为天。天为乾卦的基本象征。“乾,阳物也”“天下之至健也”(《系辞》),凡天下高而在上、阳刚强健坚挺之物皆可喻之为乾,比如君王,父亲,男性,君子,金,玉,冰,马,木果等等。《说卦》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在易学家看来,世界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对立而共体,相反而相成。天体运行,寒来暑往,人类演进,万物化生,都是阴阳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天地之道就是阴阳之道,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以卦象之,即为乾坤。

乾卦为消息卦,上下皆乾,中间的互卦也是乾。乾卦六爻都是阳爻,是纯阳之卦;阳爻为刚,六爻皆刚,为至刚至健,故名之为“乾”。乾是整个宇宙万有发展的原动力,一切生命运动的力量源泉。

卦辞曰:“元,亨,利,贞。”“元”的本义是“首”,凡事开头曰首,引申为“始”,创始;“亨”,通;“利”,利益,使有利;“贞”,正,坚。乾卦具有创始、通达、利物(人亦一物)、正固之德。“元亨利贞”四言,断定天之道德。 或训“元”为“大”,“元亨”乃“大亨”,意为非常亨通;训“贞”为“占”,“利贞”意即有利的占卜。以为“易经皆从占筮之角度立言”,“易传虽是筮书的注解,然而超出筮书的范畴,进入哲学书的领域。”(高亨先生《周易大传今注》)卦辞言一卦之吉凶。筮遇此卦通达顺利,宜于坚守正道,开辟事业,造福他人。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系辞》说:“彖者,言乎象者也。”又说:“彖者,材也。”材通裁。裁,判断,裁决。“彖曰”者,言卦辞对卦象所作判断也,即一卦所象吉凶的结论。易传作者对这个结论进行阐发,相当于注解。后世研易者把这个注解称“彖”,故于“彖”字加书名号,即今所谓“彖传”也。彖传阐释卦名卦辞的意义,论断一卦的基本思想。圣人设卦观象,以卦之象言,每一卦都是宇宙一物,乾卦象天,包罗万有;万物皆有理,以物之理言,每一卦又都蕴含许多道理,乾卦寓刚健、恒易之理,生生不息。“哉”,语气词,表示赞叹;“元”,创始,首创,创生。 “资”犹赖,依靠,凭借;“乃”,于是;“统”,总括,统领。伟大啊,乾卦的创始之功,万物赖之以有始,于是统领于天。天创始万物,地养育生长万物。 “施”,实行,犹言降;“品”,众多;水动曰“流”,引申为动,“流形”意即运动其形体,活跃于天地间。天行云降雨,万物受其滋润,运动其形体,渐渐生长壮大。“大明”,太阳;“六位”指六个爻位;“时”,时间。太阳周而复始,构成了乾卦六爻的六个时位。每个爻都关乎时和位两个要素。时是时间,位是空间;时为机遇,位为势力。时和位决定了一个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的存在状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时乘六龙以御天”主语是“大明”。 “时”,按时;“乘”,乘坐,驾驭;“御”,侍奉,引申为主导。上古神话,太阳每天乘坐六龙驾的车巡行天空,羲和为之御。日月推移形成时间,乾为阳物,故曰“日”(太阳);在古人看来,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是为“时”;太阳乘六龙早出晚归,是遵从天命,侍奉于天,主导于天。乾卦六爻皆以龙喻之。古人言天象,东方苍龙。“乾道”即天道,自然规律;天道有四时、昼夜、寒暑、风霜雨雪、阴晴晦明等各种变化;“各”指万物;“性”,万物的自然属性,鸟兽虫鱼各有其性;“命”,万物的生死存亡,寿夭修短。天道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万物各有其本能,生命修短各有其限。“合”,结合,二物共处,这里指阴阳平衡,对立统一;“和”,和谐,融洽,这里指阴阳互补,相辅相成。天道保持阴阳平衡,相辅相成,才能有利于万物生长,各得其所,各正性命。以上数句,据卦象言天道。 “首”,始;“出”,创生;“庶”,众;“咸”,都,皆;“宁”,安。天造万物,邦国皆安。最后八字,由天及人。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象”分大小,卦下之“象”解释卦象之义理,为“大象”,或曰“大象传”。 “行”,道。 “天行”即天道。 “君子”,有才德的人。乾卦两乾相叠,仍名之为乾。乾为天,天道刚健。君子受到乾卦之象的启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天行健”,论天道;“君子以自强不息”,论人道。人法天,天人合一。

初九阳爻居刚位,爻辞曰:“潜龙勿用。”“潜”,潜伏,隐藏;“龙”,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在空中飞,能在地上走,能在水里游,常伏而不现;“勿用”犹言勿动。初九在乾卦最下,居地之下位,故曰“潜”;阳爻刚健,以龙喻之。龙潜伏而不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爻下之“象”说明爻象的意义,为“小象”,或曰“小象传”。象传以为,初九阳爻居一卦之下位,故曰“潜龙勿用”。龙非凡夫,不得其时不现。

九二阳爻居柔位,爻辞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读为“现”;“田”,土地,田野,引申为民间;王侯显贵曰“大人”,这里指具有“大人”气质的人,即德才出众,能够领袖群伦之人。九二居地之上位,地即田;九二阳爻,以龙喻之,故曰“见龙在田”,龙出现在田野。龙为神物,可为大人,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刘邦为沛县丰邑泗水亭长,曹操、刘备、朱元璋等出身都很微贱;二位为地之正位,又在下卦之中位,九二体刚而用柔,能屈伸,又得中正之位,故曰“利见大人”,利于出现领袖人物。或训“见”为“拜见”,着眼于应爻九五;然二、五皆阳爻,为敌应,非尊卑承顺之应,且乾卦“用九”曰“见群龙无首”,正群雄逐鹿之时,“见”读“现”为是。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德”,恩泽;“普”,遍,全。 非常之人常为非常之事。“龙”在民间,德惠百姓,遍及男女老幼鳏寡孤独。

九三阳爻在刚位,爻辞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有才德的人曰“君子”。君子行正。三为人之正位,阳爻居之为当位,故曰“君子”。九三为下乾之上爻,处上乾之下,乾而遇乾,故曰“乾乾”。“乾,健也”(《说卦》);“乾乾”,健而又健;九三阳爻,体刚,又居刚位,是健而又健,喻勤勉努力,奋斗不息。“惕”,戒惧,警惕;“若”,像,如;“厉”,危险。 “夕惕若厉”,时刻警惕戒惧,像临危境一般,喻行事谨慎,如履薄冰之意。九三处下上两乾之际,进退取舍之间,故须倍加谨慎。“咎”,过失,灾祸。“日”与“夕”互文,谓从早到晚,时时刻刻。爻辞的意思是,有才德的人总是勤勉不息,兢兢业业,时刻谨慎行事,不会有过失。《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反复”,来回,往返;今日如此,明日还如此,生命存在即如此,非一日如此。“道”,路,供人行走之地。君子整天勤勉奋斗,走的是“始终如一”之路,反复修养之道。此爻辞或断“夕惕若”为句,“厉”从下读(或自为一读),“若”训为语助词,用同“然”,与《文言》“虽危无咎矣”保持一致;然以意度之,“危”已是“咎”,即使转危为安,也不如无。易学家倡导勤勉、慎行,故断之“无咎”以励人。《文言》所传是借题发挥,做退一步想,有备无患,即使遇到危险,也会化险为夷,没有灾患,非经文本义。

九四阳爻在柔位,爻辞曰:“或跃在渊,无咎。”“或”为不定之辞,“也许,或许”之义;“跃”,跳跃,意即活动,活跃;“渊”,深潭。九四已入上卦,处上卦最下,其象与初九相同,故曰“或跃在渊”,也许活跃在深潭。九四体刚居柔位,失位,上下皆刚,且九五位尊,九四近之,伴君如伴虎。《系辞》说:“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九四近于九五,为多危之地,稍有不慎,即会得咎;也许活动在深潭无咎,意即藏而不露,可保平安。《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凡事留有余地,进退皆可自如,如此而进,不会有过失。

九五阳爻居刚位,爻辞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五为上卦中位,为天之正位,阳爻居之,为当位,故曰“飞龙在天”,龙飞腾在天空。“见”读为“现”。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理国家。《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造”,至,到。“大人造”就是大人到,大人来了。“龙”即大人;龙飞在天,领袖出现于世,大人到,人皆仰之。朱熹说:“造犹作也。”作即起身,兴起,产生。孔颖达说:“造,为也。”似是而非。九二“见龙在田,德施普也”,有实而无名;九五“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实至而名归。

上九阳爻居柔位,爻辞曰:“亢龙有悔。”“亢”,高。王肃说:“极高曰亢。”上九居一卦最高位,故曰“亢龙”。“悔”,灾祸,过失。高高在上而不得其正,登高跌重,乐极生悲,故曰“有悔”。龙居高位,倘不知退隐,会有灾难。《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盈”,满。傲不可长,志不可满。位高则易傲,志满则悔生,故曰“盈不可久也”。

用九曰:“见群龙无首,吉。 ”“见”读为现;“首”,首领。乾卦六爻皆阳,怎么看都一样,无首无尾,故曰“见群龙无首”。群龙无首则每一爻都有成为“首”的机会和可能,故曰“吉”。“用九”为乾卦特有的爻题。高亨先生《周易大传今注》说:“依古筮法,筮遇乾卦,六爻皆七,则以卦辞断事,六爻皆九,则以用九爻辞断事。用九犹通九,谓六爻皆九也。”为何用九?“大衍之数”三变之后可能得到的数有四个:六、七、八、九。九为阳数之极,为老阳;六为阴数之极,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筮遇少阴少阳用其数;筮遇老阴老阳则互变,即阴变阳,阳变阴,六变九,九变六。六爻皆七不变为阳,得乾卦;六爻皆九则阳变阴,得坤卦。然六爻皆“九”,老阳将变而未成变,仍在乾卦,所以“用九”,“以用九爻辞断事”。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德”,品行,修养,道德。“道”和“德”可以通用。道为德之用,德乃道之体;有其德始能行其道,行其道而后成其德。“天德”即天道。“首”本为头,头在上;卦爻自下而上,至上而终,终爻为首,故“首”即“终”也。卦可终,天道不可终。终则有始。乾卦六爻皆阳,至上九阳已至极,发展到了尽头。穷极则生变,爻变则卦变。上九变则为泽天夬卦。乾卦“群龙无首”,首作尾,则是天风姤卦。姤卦一阴始凝,恰为坤卦初爻之义(坤卦初六爻辞曰:“履霜坚冰至。”象传曰:“阴始凝也。”)阴渐长,阳渐衰,阴消阳,至六爻皆变则化为坤卦。而坤卦上六象传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穷则变,坤卦上六变即为山地剥卦,对面看则是地雷复卦。复卦一阳来复,恰为乾卦初爻之义(“阳在下也”),阳息阴,阳长阴消,至六爻皆变则化为乾卦。乾坤对转,阴阳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千变万化,流转无穷,简单而又奇妙。我国古人将十二消息卦(也叫辟卦)对位一年十二月,十一月复卦,十二月临卦,正月泰卦,二月大壮卦,三月夬卦,四月乾卦,五月姤卦,六月遁卦,七月否卦,八月观卦,九月剥卦,十月坤卦。顺时针方向排列,恰成一圆图,周而复始,反映了这种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文言》为乾坤两卦所独有,或以为文王所言,故曰“文言”;或以为孔子文饰乾坤两卦之言,故曰“文言”。现已作为独立篇章,归为易传“十翼”之一。我以为《文言》或为孔子与其弟子论易之记录,多为借题发挥,或有后学增损也未可知;“文言”者,经文所言也,即卦爻辞之言,夫子称之以“文言”,后世遂以为标题。此段讨论乾卦卦辞。“长”,首,居于首位。元为创始,广生万物,此为好生之德,善莫大焉,故曰“善之长也”。“嘉”,美好;“会”,聚合。亨为通达,事事顺利方为通达,故曰“嘉之会也”。“义”,宜;“和”,相应。凡事合宜而后有利,利随义生,故曰“义之和也”。“贞”,正;“干”,主干,事物的主体。心正行端,正大光明,则百事可成;旁门左道,终为末流,人所不齿,故曰“贞,事之干也”。“体”,亲自实践;“足以”,足够,完全可以;“长人”,为人之长;“贞固”,正而坚,即坚守正道;“干事”,做事。君子践行仁完全可以为人之长;聚合善行于己身完全可以合乎礼;利及于人,利及于物,完全可以与义相应;坚守正道,完全可以做事。“四德”,仁,礼,义,贞(正)。君子行仁则至善,是为元;行礼则为美,是为亨;行义则得益,是为利;行正则成事,是为贞。君子就是能行这四种美德的人;乾为纯阳之卦,是为君子,所以说:“乾,元亨利贞。”乾为天,《彖传》以乾卦言天道,《文言》因乾卦论人道,至此而天人合一。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此段讨论乾卦初九爻辞。“何谓”即谓何,说的是什么意思。“子”,孔子。“易”,改变,更改;“乎”,于。“遁”,躲避,隐居;“闷”,心烦,心情不舒畅;“见”,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是”,肯定,认为正确。“违”,离开,回避;“确乎”,坚定;“拔”,移易,动摇。初九爻辞说“潜龙勿用”,什么意思?孔子说:此以潜伏之龙比喻有才德而隐居的人。这样的人德操不会被世俗所改变,也不会成就什么功名。避世隐居,没有苦恼;不被肯定,没有苦恼。高兴的事就去做,烦恼的事就避开,意志坚定,不可动摇,所以是潜龙。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此段讨论乾卦九二爻辞。“庸”,平常;“信”,真诚;“之”,助词,起宾词前置作用;“闲”,栅栏,引申为防止,限制;“善世”,行善于世,惠及天下;“伐”,夸耀,自称其德能;“博”,广大;“化”,变化,改变。九二爻辞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什么意思?孔子说:此以在田之龙比喻有才德而行中正之道的人。这样的人平常说话讲究诚信,平常做事十分谨慎,遏制一切邪念而心存真诚,善行惠及于世而不自我夸耀,恩德广大,使人受到感化而向善。《易》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说这样的人虽不在人君之位,但是具备了人君之德。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这段讨论乾卦九三爻辞。“进德”,增进美德,提高道德修养;“修业”,建立功业。“忠”,真诚无私,尽心竭力;“修辞”,修饰语词,使语言表达完美;“立其诚”,站在真诚的立场上,意即以真诚为准则;“居”,积蓄,积累。 “至”,到,达到;“与”,介词,和,跟,后省“之”字;“几”,事情的先兆。《系辞》说:“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终”,事情发展的结局;“终之”,使之终,使之发展到那样的结局。 “是故”,因此;“因”,随顺;“虽”,即使。九三爻辞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什么意思?孔子说:君子致力于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建立功业。忠实诚信,是用来提高修养的方法,说话以真诚为准则,是用来蓄积功业的方法。知道事情会发展到某种地步就做到某种地步,可以和他一起讨论事物发展的前景;知道事情将有什么结局就使之发展到什么结局,可以和他共同保存人间正义。因此,这样的人,身居上位而不骄傲,身处下位而不忧烦,所以整天勤勉做事,随时戒惧,警惕发生意外,即使有危难,也不会酿成灾祸。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这段讨论乾卦九四爻辞。“常”,固定不变;“恒”,常,长久。“及”,赶上;“时”,时机。“及时”,得到有利时机。九四爻辞说“或跃在渊,无咎”,什么意思?孔子说:爻辞言龙或跃在渊,上下无常则,不是因为有什么妄想;时进时退没有定规,并非脱离同伴,独来独往。君子提高修养,建立功业,是想把握时机,所以没有灾祸。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此段讨论乾卦九五爻辞。“应”,应和,响应;“气”,人或物的某种特质或属性。“就”,接近;“从”,随行,跟随。“作”,兴起,产生;“物”,朱熹说“犹人也”;“睹”,见。“本”,根;“亲”,接近,亲近。九五爻辞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什么意思?孔子说:同类的声音相互应和,同样的气息相互吸引。水向湿处流,火向干燥的地方燃烧;云随龙动,风伴虎行。圣人兴起则万民见而亲附。根于天的事物(如日月鸟兽之灵动)亲附上面的天,根于地的事物(如花草树木之沉静)亲附下面的地,那么,世间万物都是随从其类而相互感应的。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此段讨论乾卦上九爻辞。“贵”,地位显要。上九与九五同居天位,地位显赫,是为“贵”;但是五为天之正位,君居之,上九等于是太上皇,虽尊贵而无位,地位高却没有百姓。九三“终日乾乾”为“贤人”,处上九之应位,但与上九同为阳爻,非正应,是“贤人在下位”而不辅上九。吉凶悔吝生乎动,上九居高,宜静退,不宜动进,动而后悔生。上九爻辞说“亢龙有悔”,什么意思?孔子说:地位显要却不得正位,身份高贵却没有臣民,贤德之人在下位却不相辅,因此妄动就会有灾祸。

以上六段分别以爻象和爻位为据,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对爻辞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借天道以明人道,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这一段综合研究各爻辞,以见乾体之“龙”因时而动的处世哲学,重点阐释人道。 “舍”,居;“试”,用,尝试;“上治”,居上临民,治理天下;“穷”,终极,尽;“天下治”,社会安定,太平。“潜龙勿用”,是因为处位低下;“见龙在田”,是暂居其地;“终日乾乾”,是勤勉行事,务实修德;“或跃在渊”,是自我尝试;“飞龙在天”,是居上而治;“亢龙有悔”,是穷极之难。“乾元用九”,天下安定。时位不同,则采取的策略也不同。由初九至上九共六位,六种变化:深藏不露,积蓄力量,进德修业,牛刀小试,大展宏图,登峰造极。人有生死,物有荣枯,事有终始。凡事都有个尽头,这是自然规律。乾元用九,变而为坤,乾坤流转,生生不息。以人事言之,事业发展到了尽头,要懂得收场,老子所谓“功成身退,天之道”。

“潜龙勿用,阳气藏也;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这一段也是综合研究各爻辞,以见天道四时运动变化之规律,重点说明天人合一。“文”,彩色交错;“明”,光明,明亮。“文明”,文采光明。天有四时之变。冬季阳气收藏,阴气盛行;冬去春来,阴气渐衰,阳气日长,大地解冻,草木萌生,风和日丽,气爽天高,是为“天下文明”。 “时”,四时,季节;“偕”,共同,一起。“偕行”,并行。 “乾道”,天道,天体的运行规律;“乃革”之“乃”,表示情况已经发生、出现(“乃位乎天德”之“乃”,同);“革”,改变,变革。以天道言,夏秋之交,阴阳之气有了较大的变化,阳气至夏而极,秋初而阴气始凝;以卦象言,九四脱离下体,已入上卦。“极”,尽头,极点。“乃见”,才显现;“则”,法则,规律。“潜龙勿用”,是因为阳气收藏;“见龙在田”,是因为天下万物欣荣,阳光灿烂;“终日乾乾”,是因为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或跃在渊”,是因为天道运行已经发生了变化;“飞龙在天”,是因为已经居于天位,具备了管理天下的能力和品德;“亢龙有悔”,是因为和时序一样运转到了尽头。天有创生万物之元德,终则有始,“用九”变坤,才显现了天道循环的自然法则。天不变,道也不变;天道变,人道也变,天人共动,老子所谓“王(或作“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此段复论乾卦卦辞和卦义,重点赞美天的利物之德。高亨先生说:“王念孙曰:‘乾元下亦当有亨字’,是也。”“性情”,事物固有的特质、本性。 “天命之谓性。 ”(《礼记·中庸》)“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荀子·正名》)性是物之自然内质,情是物性之外现。天之性就是利物(人在其中),其情则正直无私,不倦不厌不矜。“乾始”即乾元,指乾卦“元亨利贞”四德,以一赅四。“美利”,美好的利益。“纯”,丝色正而不杂;“粹”,米净而不杂;“精”,纯净的米。纯粹之至曰“精”。“挥”,舞动,摇动;“旁”,广泛,普遍。乾卦六爻动通于坤,坤入乾则通诸卦。《系辞》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又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重而为六十四卦。“平”,均等,不相上下。乾为天。卦辞说“元亨”,是天始生万物而使之亨通;卦辞说“利贞”,是利物无私为天之性情。天之四德能以美好的利益使天下获利,却不自矜所利,太伟大了啊!伟大啊天,刚健中正,纯粹精诚。六爻发动,变化无穷,广通万物之情理。乾卦六爻就像太阳以时乘坐六龙之车巡幸天空一样,侍奉于天,主导春夏秋冬运行,阴晴云雨变化;兴云布雨,天下均等,万物受惠,造福人间。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这一段论初九爻辞。“成”,形成,成为;“行”,行为,行动,做(事)。“日”,每天;“见之行”的“之”为代词,指“以成德为行”这种追求;“潜之为言”的“之”为助词,用在主词“潜”和谓词“为言”之间,表示语意未完。“未见”,没有显现;“见”读为现。 “是以”,因此;“弗用”,未动,“用”犹动。君子以形成美德作为行动的追求目标,每天可以在他的行动中看见这种追求。“潜”字作为一种语言意义的符号,意思是隐伏而没有显现,没有构成行动,因此是君子未动。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这一段论九二爻辞。“聚”,蓄积,积存;“辩”通“辨”,分辨,辨别。“居”,处。君子以学习的方式蓄积智慧,以向别人请教的办法辨明是非,以宽广包容的胸怀来处理人际关系,以仁厚之心来做人做事。《易》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是人君之德。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这一段论九三爻辞。《杂卦》说:“乾刚坤柔。”,九三以下乾之首接上乾之尾,是为“重刚”;不在上下卦之中位,是为“不中”。 “田”,地也。九三上不在天位,下不在地位,而居人之正位,所以勤勉做事,随时警惕,即使面临危难,也不会酿成灾祸。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这一段论九四爻辞。“或”,未必然之辞。九四以上乾之尾邻下乾之首,是为“重刚”;不在上下卦之中位,是为“不中”。上不在天位,下不在地位,中不在人之正位,所以爻辞说“或跃在渊”。言“或”者,犹豫不定也。孔子说:“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论语·为政》)谨慎行事,所以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一段论九五爻辞。九五为天之正位,位尊,君居之。这里言大人之德,实际上是在论君王之德。“夫”,发语词,表示引出议论。“大人”,大德之人。“合”,完全一致。“鬼神”,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先天”,在天之先(行事)。大德之人,品德修养与天地一样无所不利,明察与日月一样落落分明,行事与四时一样有条不紊,智慧与鬼神一样能预知吉凶。先于天行事而天不相违,后于天行事而遵奉天时,天尚且不违背他,更何况人呢?何况鬼神呢?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这一段论上九爻辞。“其”,语气词,表测度,略近于今语“恐怕”“大概”。“亢”字作为语言意义符号,意思是只知进取不知引退,只见发展看不见衰亡,只懂得获取不懂得放弃。大概只有圣人吧!深知进退存亡之理而不失其中正之道者,大概只有圣人吧!

以上六段,上承论天德一段,从修德的角度论各爻辞。

《文言》开篇以人生价值为观照,借卦辞“元亨利贞”四德言人道,与《彖传》呼应,明天人合一之义;继而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发挥爻辞的人文意义,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以上两层先卦辞后爻辞,是分述。接下来把各爻辞放在一起来研究,从时位变化的角度,先阐释乾体之“龙”因时而动的处世哲学,重点言人道;然后论说天道四时运动变化的规律,点明人道变化的根据,仍归结为天人合一。这两层是总说。然后复论卦辞之义,赞美天的利物之德;继之以爻辞,论修人德的意义。这两层又是先卦辞后爻辞,为分说。《文言》全篇采用分总分的结构,看似繁絮重复,实则各有旨归,匠心独运,极具章法。

乾卦为《周易》首卦,其象纯阳,其文,始言自强不息始,知进知退;自强不息曰君子,知进知退称圣人,终言或有悟焉,寄寓深矣。

[1]程颐.周易程氏传[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2]朱熹.周易本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3]高产.周易大传今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Constantly Striving to Become Stronger,Adapting Oneself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Unscrambling the Book of Change·the Qian Trigram

SUN Jing-long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Hebei 067000 China)

The experts in the yi-ology think that the world is made of Yin and Yang.Yin and Yang are antagonistic but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Yin and Yang movement change and interaction result in celestial body moving,the changes of seasons,and human evolution etc.The way of heaven and earth is the way of Yin and Yang,is all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power source of all life movement.The gentleman patterns himself on heaven,prizes the truth,the best way is to deal with unexpected situations flexib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ality,which embody the theory that 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

self-empowerment;adapt oneself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flexibly deal with unexpected situations;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207

A

2095-3763(2012)01-0052-06

2011-01-22

孙景龙(1955-),男,河北平泉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教授。

猜你喜欢

爻辞天道大人
《周易》卦爻辞的空间性言说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临卦的文化意涵与生命关怀
电视剧的文化属性解读——以《天道》为例
如果没有了大人
天道体系 专业成就卓越
权健天道体系战略委员
权健天道体系精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