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色文化遗产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应用*

2012-08-15刘建平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文化遗产红色

★ 刘建平 莫 超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维护学校稳定、促进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地增长,使得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导致青年学生党建工作在思想观念、教育载体、工作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适应。青年学生党建工作要适应新时期的这些挑战,就必须创新观念和思路,从党的工作的本质要求出发,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结合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实际,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建立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1]。

一、高校学生党建概况

目前关于高校学生党建的理论研究状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与目标模式的研究(郭霞,2008);二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杨敏,2008);三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考评体系研究(谭杰锋,2009);四是高校学生党建的作用和地位研究(郑小娟,2010);五是相关理论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指导与应用研究,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性教育等(白雪飞,2007)。系列的理论研究成果为高校学生党建的实践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其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模式和建议,但仍有待学者、专家、领导结合时代特色和学生党建的新特点去进一步创新和深化,与红色旅游尤其是红色文化遗产的结合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新趋势。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时所形成的一批特殊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价值,它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的高等资源,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特殊价值,使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红色文化遗产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高校以培养人才为己任,要培养大量优秀合格的人才,必须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高等学校的特点,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要做到几个结合:将党建工作与高校的中心工作紧密集合,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相结合,与新时期学生的特点相结合。红色文化遗产在高校党建中的应用,有利于发挥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资政育人功能,传播优秀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较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有效地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有利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有利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提高

高校青年对党的执政认同是对高校学生党建的普遍群体性要求。青年的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时代性的最好体现。高校是优秀青年云集的场所,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代表着同年龄层次中的优势价值观趋向。他们的价值观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的一面,这种价值观的超前性折射出未来社会的价值趋向。优秀青年价值观的先导性能够引领未来社会的价值趋向,他们的价值观是否与党的执政思路相一致是执政党执政地位是否巩固的重要指标[2]。因此,在高校党建中应用红色文化遗产的功能和效应,使广大高校学生在学习党的奋斗史和创业史的过程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增强其对党的执政认同感,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有利于民族精神在高校学生中的凝聚

加强大学生品德修养是高校党建的根本任务之一。红色文化遗产凝聚了民族精神的精华,其蕴含独特的韶山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已形成具有世界遗产意义上的红色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是中华民族之魂,具有永恒的价值。因此,红色文化遗产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对大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博大胸襟的形成,更有利于在当代大学形成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有利于优秀文化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承

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是开展红色旅游的有效载体,它是一种先进文化资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为载体可以展示我们党的先进性,用它去弘扬先进文化可以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转换,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联系青年学生方面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大学生了解、探究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进而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入推进。

三、红色文化遗产开发应用需坚持的方法

(一)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针,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行动指南,更是红色文化遗产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如何更好的保护与利用的指导方针。要科学把握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尤其要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明白保护好红色文化遗产是利用其更好地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服务的前提,利用红色文化遗产来进行学生党建工作是保护其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涵以及传播其教育功能的基础。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推进高校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要求,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我们要注重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红色文化遗产利用的协调发展,最终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二)要合理处理好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价值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四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四个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多重价值,既重视它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又重视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此基础上挖掘其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价值和作用,实现红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当前新形势下,红色旅游正面临着一个转型的趋势,如何更好地发挥出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和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两大功能,使这两大功能深入党心、深入民心,并使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景区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当前红色旅游转型的一个重点和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因此,在新的一轮红色旅游的发展背景下,如何在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政治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凸显其经济效益对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强化红色文化遗产功能

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尤其在探索两型社会的建设中必须重视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宣传教育,要普及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知识,更新保护的方法与理念,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注重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室内展示向室外体验转变。就是努力再现当年场景,让参观者投入进去。高校党建工作组织者和红色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应设计、组合出“原汁原味、苦中有乐”的红色文化遗产产品来。目前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点)开展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走红军路”等参与性活动,但多数还只停留在化装拍照、观赏节目等浅层次上。二是单纯说教向学生需求转变。充分发掘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的宝贵的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各国普遍经验。如墨西哥为纪念1847年9月为保卫国旗而牺牲的六位小英雄,在查普尔特克山下建造了一座祖国纪念碑,并在每年9月小英雄牺牲的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纪念活动上,总统逐一呼唤六位小英雄的名字,在场的人齐声响应,表达对英雄的怀念之情。

四、红色文化遗产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的建议

(一)积极提高红色文化遗产利用的认识

树立全民保护意识,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宣传教育,宣传红色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让他们分享红色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高校党政干部和红色文化遗产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对红色文化遗产利用价值的认识,[3]使他们认识到做好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开展的重要性,广泛发动和正确引导高校学生参与,各高校可通过与学生党建工作结合,围绕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功能和效应,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和宣传月的活动,促进高校党建的有序推进和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遗产的独特作用

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它打上了时代的记忆和烙印,是独特的文化资源,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具有独创性和特殊性的一种资源[4]。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政治性特点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事迹和其所需传承的内涵和精神,正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倡导方向和工作重点。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爱党、爱国”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朗诵比赛在学校营造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也通过与红色旅游景区(点)合作,共同选拔和培养红色文化传承讲解员,使高校学生党员在巩固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内涵和精神的基础上,肩负着传承者的重任,选拔红色文化传承义务讲解员。此外,还可以通过重温入党誓词、重走长征路、开展“毛泽东成长之路”夏令营等形式有效实现高校党建的“政治任务”。

(三)深刻挖掘红色文化遗产精神内涵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对新时期我国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在高校党建中的应用,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通过深刻挖掘和拓展并积极巩固红色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来丰富高校党建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要深刻挖掘并巩固革命战争时期所涌现出来的红色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标志,以韶山、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革命遗址为代表,反映我们党推翻反动政权,夺取全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其主要精神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发展努力拓展和延伸红色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包括以“‘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精神体系,以“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改革开放时期精神体系。

(四)大力开发红色文化遗产教育产品

红色文化遗产与高校党建工作如何有效结合、如何使红色文化遗产对高校学生更具有吸引力、通过何种方式再现和弘扬红色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内涵和精神是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开展高校党建工作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5]。第一,专题讲座与交流。即与红色文化遗产行政管理部门合作,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进行红色文化遗产知识专题讲座。如上海的中共一大旧址,就可以开设一大代表生平讲座;讲座结束时,再安排高校学生与专家以及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现场提出问题,现场解答问题,将会活跃旧址展览的气氛。第二,重点人物采访。学生党建围绕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对当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受害者、目睹者、知情者或他们的后人,有选择、有安排、有准备、有针对性地进行座谈采访,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与故事性。第三,带有参与性的角色体验。这类活动对高校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例如安排高校学生“重走长征路”、体验“毛泽东成长之路”、“当一天红军、吃一天红粮”等富有参与性的活动,让高校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去感受高尚的革命精神。第四,战争现场的深度观光。所谓“深度”,即不仅要求对现场观赏尽可能全面,更要求有详细的现场解说,应结合战争现场把敌我双方交战的情况,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生动详尽的介绍,使高校学生既了解战争的宏观战略,又能从一个个具体微观的战斗情节中受到情感激励和鼓舞,进而加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与感受。此外还可以通过艺术表演、艺术创作与艺术展示,利用节日或纪念日开展公益活动等形式,丰富红色文化遗产教育产品体系,促进高校党建活动的有效开展。

[1]郑小娟.学生党建工作的地位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31-32.

[2]戴冰.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看高校学生党建[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10-11.

[3]刘建平,李双清.论乡规民约与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89-93.

[4]刘建平,刘向阳.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开发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73-76.

[5]王立东.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J].求实,2005(2):115 -120.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文化遗产红色
红色是什么
与文化遗产相遇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红色在哪里?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追忆红色浪漫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