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模式探讨

2012-08-15牛江涛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5期
关键词:微灌灌溉面积灌溉工程

□张 瑜 □牛江涛(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

河南省地处中原,省域土地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全省水资源总量403.5亿m3,相当于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7%,居全国各省区的第19位。人均水资源量约400m3,亩均约350m3,人均、亩均拥有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世界平均水平的1/6,属于国际公认的缺水区。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是影响河南省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国家从“九五”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了对节水灌溉的投入力度,全力推进低压管灌、喷灌、微灌为代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力争到2015年末实现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2左右。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成为推动农业节水技术科技创新,促进灌溉方式转变的革命性举措。

1.河南省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根据2010年《河南省水利统计年鉴》统计,截至“十一五”末,全省有效灌溉面积517.2万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53.7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9.7%),在节水灌溉面积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7.7万hm2。在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中,喷灌面积11.02万hm2,微灌面积1.08万hm2,低压管灌面积65.6万hm2。目前,低压输水管道灌溉在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中所占比例最大,事实证明这种工程形式是最易被农民接受、操作管理也最为方便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形式。

2.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模式优缺点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是指通过低压管道系统把灌溉水输送到田间沟、畦,以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形式。其优点表现为系统简单,设备易于操作和管理,对于不同作物、土壤及流量都有较强的适应性,适用于各类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灌溉,亩均投资在上述3种高效节水工程形式中最低。在山丘区发展低压管道自压灌溉,还能极大地节省能源、有效降低灌溉成本。其缺点是灌溉水被输送到田间后,仍为大水漫灌的形式,田间水利用率低,且不能完全满足大田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对精细灌溉的要求,具有一定局限性。

喷灌是指通过管道系统输送有压水进行灌溉,利用喷头把有压水均匀的喷洒到作物表面和田间,可分为固定喷灌、半固定喷灌和移动喷灌3种主要形式。其优点主要表现在节水、提高土地利用率、增产效果明显等方面。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亩均投资较低压管道灌溉工程高。据经验,半固定式喷灌如不计输变电建设费用和水源工程,一般亩均投资约为400元左右,固定式喷灌的亩均投资则更高。二是喷灌受风和空气湿度影响大。当风速在5.5~7.9m/s即四级风以上时,能吹散水滴,使灌溉均匀性大大降低,飘移损失也会增大。三是能耗大。为了使喷头正常工作并达到设计灌水均匀度,除自压喷灌系统外,喷灌系统都需要加压。一般情况下,高、中压喷灌比地面灌溉增加了30~50m的系统扬程。比低压管道灌溉增加了10~30m系统扬程。这样,对于平原浅井灌区,喷灌的运行费用比低压管道灌溉浇地亩/次至少要多投入5~10元。四是喷灌工程的运行管理与目前农村现状不相符。固定式喷灌由于地面竖管和喷头是固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对机耕造成了一定影响;半固定式喷灌地面移动支管搬运工作量较大,农民接受程度低,而中心支轴式、平移式、移动式喷灌对土地平整的要求较高;现有一家一户的耕作模式和传统耕作习惯,也阻碍喷灌大面积推广。

微灌是指按照作物生长对水的需求,通过微灌水器将水和养分均匀、准确的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进行精确灌溉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形式。微灌具有省水、省工、节能、灌水均匀、增产效果明显、对土壤和地形适应性强等优点。微灌目前在全省被广泛应用于温室大棚中水果、蔬菜以及大田果树和烟叶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农业生产中。但是,微灌系统投资一般要远高于其它两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形式。由于微灌水器出口很小,微灌对灌溉水质要求较高,易被水中的矿物质或有机物质堵塞,如果日常使用维护中稍有不当,就会影响微灌系统正常工作,严重的甚至造成整个微灌系统报废。

3.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合理确定工程模式的思考

河南省粮食产量连续8年持续增产,连续6年超千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粮仓。节水灌溉措施,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措施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高产稳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利用高效节水技术,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维护粮食生产安全,在此基础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奔小康。

全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984年,全国第一个恒压喷灌实验工程在平顶山市郏县建成并投入运行,该工程利用北汝河丰富的水资源,设计灌溉面积466.7hm2,历经多次改造、扩建,至今仍发挥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九五”以来,河南省高效节水灌溉在国家政策和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呈现井喷式发展的格局。截止到2010年底,全省相继完成了14个节水增产重点县、112个国家级节水增效示范项目、479个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16个高效节水示范区、6个新增农资补贴高效节水示范区的建设。

在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地方领导和基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效节水灌溉的概念理解不透彻,一味追求“三高”,即高标准、高效益、高科技含量,贪大求洋,与实际情况脱节,甚至有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还有政绩工程的影子。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在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没有改革的情况下,相关政策的不配套和管理体制的落后,致使先进的喷、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与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式不相适应,农民用水户也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并不是一味追求高标准、高效益、高科技含量,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否则就会造成节水灌溉设备尤其是喷、微灌使用率低,高耗低效的现象。长此以往,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终将被弃之不用,这种情况的出现会严重挫伤广大农民用水户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如在豫南某县,项目区为浅井灌区,地下水埋深较浅,发展半固定式喷灌,虽节省了大量劳力,但灌溉费用(电费)却大幅度增加,亩均灌溉费用的提高,使当地农民不肯使用国家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半固定式喷灌工程,长久下去造成了工程不能良性运行。

综上所述,选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形式,应针对河南省水资源紧缺的特点,结合不同地域、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农业发展现状和各地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积极推广以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一是在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群众认可度高、积极性高的平原浅井灌区和水资源条件较好的渠灌区,结合土地流转情况,大力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适度发展大田喷灌;二是在地表水相对匮乏而地下水又相对丰富的冲积平原或浅山丘陵的中、深井灌区,采取开采与补给相结合的办法,普及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建设节水型井灌区;三是在豫西、豫北纯井灌区和沙壤土质区积极发展地埋低压管道输水技术,配以地面软管或闸管灌溉直接送水到田间,田间实行小畦短沟灌溉;四是在山丘区利用现有水源或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大田微灌和自压喷灌,不断提高山区粮食作物灌溉水平和面积,努力探索解决山区无优质水源时的农业灌溉问题;五是在全省各地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高效优质作物区,科学分析、合理规划、实事求是,适度发展喷、微灌技术,切实达到节水、节能、扩灌、高效、增收的目标。

总之,在我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要遵循统筹发展、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的原则,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不断改善全省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微灌灌溉面积灌溉工程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微压冲洗式沉沙过滤池及磁化水微灌技术推广应用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灌溉面积
务欢池镇东村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系统的设计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关于南方多雨区喷微灌发展的探讨
微灌技术在平山县山丘区生态项目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