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

2012-08-15黄海泉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修辞格手段语义

黎 冬,黄海泉

(1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2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

1965年,美国学者查德提出了模糊理论集(fuzzy-set theory)[1],在此基础之上,模糊语言学渐渐发展,变成语言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模糊语言包括模糊表达的自然语言和语言表达不精确的现象。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模糊语的丰富的语义内涵和语用功能往往可起到精确语言所不能及的表达效果。采用模糊语言以更恰当、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也是修辞的一种必要和重要的手段。那么,模糊语言究竟如何构成修辞?模糊语言又有何种修辞功能?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两个问题。

1 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就是表达模糊概念的语言。语言概念模糊是指词语所指范围的边界或外延是不确定的。例如:She is a young wo man.“young”这个词的所指的边界或外延就是不确定的,一般来说可以指20岁左右的,这就是一个模糊概念。语言是用来表达客观世界的,但客观世界中的种种客体大多没有明确的界限,因而反映客观现实的语言单位也必然是外延模糊的,也只有这些外延模糊的词语才能够反映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以少量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语义。由此可见,模糊是语言的重要属性,甚至可以说,语言的模糊性是本质的,而准确性是相对的。

2 修辞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修辞则是语言表达的艺术[2]。例如:在希特勒侵犯苏联的时候,丘吉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他在谈到与希特勒作斗争时说:

We are resolved to destroy Hitler and every vestige of the Nazi regi me.From this nothing will tur n us-nothing.We will never parley;we will never negotiate with Hitler or any of his gang.We shall fight hi m by land,we shall fight hi m by sea,we shall fight hi m in the air until,with God’s…

这一段话,说得铿锵有力,听起来荡气回肠。虽只短短的五六句,但由于使用了反复(repetition)与排比(parallel str ucture),因而有着极佳的修辞效果,时隔多年,现在重温一遍,仍让人感奋不已。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修辞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此外,表意确切,表达新颖、生动应该是修辞的主旨。为达此目的,必须妥帖地安排与运用语言材料,调动一切可能的表达手段。利用模糊语言来更好的表达思想就是其中一种手段。

3 模糊语言构建修辞的方法

修辞,作为一种语言表达的艺术,在某种条件下,可以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或情感来选择最适合具体语境的语言,修辞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采用模糊的语言以更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3]。模糊语言有以下两个特点:

1)在程度、性质、数量、范围等方面有伸缩性;

2)几乎由没有确定语义的模糊词语构成。

采用模糊语言构建修辞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3.1 使用模糊语

词义概念的外延没有明确界限的词语被称之为模糊词语,模糊词语亦能构建修辞,这也是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自然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词语,英语中的大部分形容词,如big,huge,small,tiny等,模糊名词,如:day,night,freedo m,happiness,pleasure,happiness,goodness等,模糊动词,如love,like,hate等,由于它们的词义边界是不确定的,因此也属模糊词语。言语交际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模糊词语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产生很好的修辞效果,例如:Knowledge is power.“power”这个模糊词就可以使人对知识的力量产生丰富的想象,使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段。

3.2 运用模糊限制语(hedges)

模糊限制语具有自己独特的语义特征、语义内容和语用功能以及有限的数量范围,人们经常使用一些修饰语将事物弄得模模糊糊,其实这也是一种修辞手段,即模糊限制语(hedges)[4]。如英语中的程度变动语有very,pretty,quite等;范围变动语about,al most,approxi mately,or so等;直接缓和语I'm afraid,I suppose;间接缓和语according to one’s esti mates,in one’s opinion等,表示数量限制的有:a couple of,a world of,so me,a little,a few等。主要是对话语程度、范围、语气等方面起限制和调节作用。例如:Someti mes,a sense of hu mor can make your speech a worl d of diff erence.模糊限制语 “a world of”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段。

3.3 利用模糊化的精确数量词

模糊语义与精确语义是相对而言的,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语言的模糊义与精确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5]。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精确数量词被转化为模糊词语用于修辞目的的比比皆是,如 “You write ten ti mes better t han any man in the congress.”(Peter Stone and Sherman Ed war ds:1776)涉及到数量的“极言”,一般在数字的多少上没有确切的界限,文章写得比别人好上“十倍”,或者好上“二十倍”乃至“一百倍”都是可以的,都是“极言“,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段。汉语中这种情形似乎更为普遍,如“成千上万”,“千山万水”,“五颜六色”,“七上八下”,“千呼万唤”等。再如中国诗词中的: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3.4 利用传统修辞格

传统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委婉、通感等,它们也是构成模糊修辞手段的方式[6]。如:His voice was a censer that scattered strange perf u me.(Wilde)译:他的声音是一座香炉散发出来的奇特的香味。声音不仅可以与味觉相通变得甜蜜,还可以与嗅觉相通让人闻起来芳香,“通感”这一修辞格正是如此神奇。又如:“风来花底鸟声香”(贾孝之),这两位诗人在艺术效果的追求上是异曲同工。又如用“象……”、“象……似的”、“仿佛”等模糊词语,把本体和喻体间的界限模糊化,使语言所表达的含义没有十分严格的明确的规定界限,造成喻体就是本体的意象,使语言所传达的意义有了双重以至多重指向,扩展了语言的张力,使之包含丰富的语义内涵,如: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观: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鲁迅:《故乡》)“像”,“木偶人”把成年后闰土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麻木呆滞的神态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了[7]。

4 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

从语用学的角度,模糊语言有含蓄、委婉、幽默和生动的功能,而本文着重从修辞学的角度讨论模糊语言的委婉和夸张的功能。

4.1 委婉(euphemis m)功能

人类使用委婉语的历史很悠久,这一修辞格的传统性很强,就定义而言,“说话好听”就可以算是委婉语的最基本定义[6]。其主要采用的手法是用语模糊,不按事实精确地叙述,或者不直来直去地明说。例如:

When we ca me back we found hi m in an ar mchair,peacef ully gone to sleep–but for ever.

译:我们回来时,我们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但是永远地睡着了[8]。

这是描写马克思去世情景的一句话,马克思坐在他办公室桌前的安乐椅上与世长辞,而在这里却说他安静地永远的睡着了,委婉地叙述“死”这一事实,而不愿意直率而言。又如:

“Ugl y”由 “ho mely”,“plain”代替,“f at”由“plu my”,“heavyset”代替 ,用“f uneral”由 “memory ser vice”代替等。

此外,出于策略的需要,领导者有意地把本来很清晰、很具体的事物用模糊的话说出来,如提批评时说:“发生了不尽如人意的事”(其实是糟糕的事)“,由于×××决策失误(事实上是错误),没有取得预定的效果”。这些都是模糊语言的委婉功能。

4.2 夸张(hyper bole)功能

夸张最大的特点就是“言过其实”。夸张是本质上符合事实;表述上言过其实。在表述上,夸张就是利用模糊语言的上下界限的变动来达到感染受话者的目的,夸张到极点,即“极言”能让受话者识破说话者在夸大其辞,如:His eloquence would split r ocks.(他的雄辩开岩裂石。)这位先生口若悬河是实,但谁能相信真能开岩裂石呢?只是这种极言形象生动,能留下深刻印象罢了[7]。例如:

Here was wealth beyond computation,al most beyond i magination.

译:这里的财富数不胜数,超出想象。

财富“数不胜数”与“超出想象”这两个模糊词的语用前提是 Here was much wealth.所以是言过其实。又如唐朝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名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里的“三千尺”和“九天”都是模糊词,在这里都是夸张的修辞。

5 结语

模糊语言的伸缩性与包容性是多种修辞的基础。语言具有模糊性,这也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客观要求。模糊语言能构建多种修辞,与此同时,其语义和语用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9]。人们语言交际的实践反复证明,模糊语言的巧妙使用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语言修养,使人们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最微妙的语义。

[1][1]CHANNELL J.V ague Language[M].Oxfor 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何自然.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外国语,1985(6):21-24.

[5]寻建英.英语语言中的模糊修辞[J].山东外语教学,2003(4):18-21.

[6]王德春.现代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陈望道.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78.

[8]陈林华,李福印.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外国语,1994(5):26-29.

[9]徐敏慧.模糊语言中的语用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2003(4):36-37.

[10]陈淑华.英语修辞与翻译[M].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修辞格手段语义
语言与语义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初探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奇问”修辞格的特点、功能及判断方法
互文性理论与汉语修辞格的关系探析*——以汉语仿拟修辞格为例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