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2012-08-15李春梅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校园核心

李春梅,孟 丹

(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李春梅,孟 丹

(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其在高校的强力渗透,一种崭新而富有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应运而生。对此,学者们予以极大关注,对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校园网络文化;研究综述

近年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独特风景,直接影响着高校主流文化的建设。面对这种发展态势,理论界特别是教育部门及有关专家学者对高校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时效性,科学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和谐发展予以了极大关注,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成果。本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深入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一、网络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

关于网络文化的研究,我国学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开始,涉及到哲学、文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张相轮(1999)、刘同舫(2005)、于海波(2009)、白淑英(2010)等学者从哲学层面对网络文化的定义、特征、发展动向、引起的社会变革、提出的哲学问题、“实践生成”网络文化观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张相轮在《网络文化及其哲学问题》一文中指出:网络社会是一个人机互动、信息共享、知识密集、危机与风险共存的社会。同时,网络文化引起人们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1]赵惜群、王岳川分别从哲学和文学的视角对网络文化的价值合理性、现实生命力、网络文化与媒体权力的生态价值等问题展开分析,认为“网络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先进文化建设”[2]“网络文化的正面价值表现为:可以随心所欲坦言心迹、或发人深省、或启人心扉、或揭露时弊”。[3]宋元林、胡凯、王灵芝、吴克明等则对网络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网络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网络文化对人的生存方式的拓展等内容提出各自的观点。胡凯、王灵芝(2010)认为,“当今网络的时代,虚拟实践是一种特有的、新型社会实践形式。这种虚拟的实践充分发挥和展示了人的创造性、超越性和自主性,有力促进了人的实践方式的变革、构建了实践的新基础、拓展了人的创造性。网络文化是人们现实生成和存在的一种方式,并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4]吴克明(2009)则认为,网络文化形成了人与网络文化和谐发展的新景观,具体表现在人的自由个性与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人的社会关系与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的自然生态与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等方面。[5]

然而,网络文化也是把“双刃剑”,网络文化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危机。曾长秋、徐龙福、邓永发等学者从意识形态、文化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和语言文字的层面分析了网络文化发展中存在的“西化”“淡化”“俗化”等问题,研究了网络文化发展中面临的渗透性、变异性、侵害性安全威胁。王艳霞,王梅(2000)撰文指出,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络文化与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也加剧。首先,网络文化使英语文化与中文文化产生冲突;其次,网络文化使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发生竞争;再者,网络文化给一些污秽信息、盗版信息、虚假信息、失真信息、过时信息和错误信息开通了渠道,从而加重了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问题,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6]徐龙福(2010)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网络文化安全》一文中指出,网络文化为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提供了途径;网络文化的开放程度高、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挤压,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网络中网络犯罪活动、侵犯知识产权、侵害和扩散个人隐私的现象禁而不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络频繁遭受黑客攻击和网络病毒感染的主要受害国之一。[7]

同时,也有学者对网络“恶搞”、网络文化中的伦理问题、网络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网络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网络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陈黎(200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主体、是内容,网络是载体、是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利用网络作为载体走向世界。[8]魏磊(2009)则认为,如果不正确引导、规范和管理网络文化,势必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正确方向;以共同理想为思想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感召力;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道德建设。[9]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探讨

较之网络文化多视角的研究而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则稍逊一筹,且研究的时间也短。学者们更多的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从大学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层面去研究校园网络文化问题。研究者的视线主要集中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对传统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

关于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陈伟超(2009)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具有社会化、个性化、知识化、实践化功能,它为师生沟通提供了桥梁、为学生实践搭建了虚拟平台,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10]董清爽(2010)则把“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定义为“以大学师生活动为主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沟通的行为方式以及道德和规范的总和”,并认为,校园网络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虚拟和延伸,具有内容开放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11]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和研究,学者们基本上达成一个共识,即: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要积极探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增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为此,学者们从占领校园网络文化思想阵地、规范校园网络主体行为、加强网络队伍建设、促进网络技术进步、完善校园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周科亮(2008)从 “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认识、完善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打造高校特色的品牌网站”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2]刘洁(2011)认为,可以通过多重化、立体化的途径来推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比如,引导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措施,从而塑造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校园网络文化。[13]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自2006年我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之后,学界针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精神失落、品味下降、价值偏离、道德失范等现象,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者们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大学网络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4]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也是非常必要的。[15]“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可以净化校园网络空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形成健全的网络文化性格,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广大师生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16]

在此基础上,学者们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贾敬远(2008)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受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信念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校园网络文化受众自身的价值信仰,并成为其自觉的信念追求。[17]孙建伟(2011)则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大学生网民自觉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地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18]学者们的提法尽管各异,但实质上基本一致。即: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之中,使广大在校师生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转化为他们内在的自觉行动。

此外,学界还研究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方式。学者们总的观点是主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李晖、刘登科(2008)认为,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加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网络监管,充分调动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动性。

[19]王少安(2009)分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占领校园网络文化阵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助推,提升校园网络文化新境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建设为灵魂,凸显校园网络文化主旋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判断标准,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新风尚。[15]总而言之,网络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需要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共同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四、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综上分析可见,学者们关于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视角宽广,内容丰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但校园网络文化毕竟是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学界对其研究远远不如网络文化那样多元深化。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揭示两者的内在逻辑关联,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入研究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目前学界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尚不成熟。因此,从发展的趋势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无论是在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上,还是在问题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方面都有待于理论工作者的进一步努力。

[1] 张相轮. 网络文化及其哲学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9).

[2] 赵惜群,翟中杰. 双刃之利剑:网络文化价值初探[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2).

[3] 王岳川. 网络文化的价值定位[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

[4] 胡凯,王灵芝. 网络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J]. 学术论坛,2010,(3).

[5] 吴克明. 论人与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2).

[6] 王艳霞,王梅.“网络文化帝国主义”浅谈[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1).

[7] 徐龙福,邓永发. 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网络文化安全[J]. 江汉论坛,2011,(11).

[8] 陈黎.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网络的关系[J]. 理论学习与探讨,2003,(1).

[9] 魏磊,王玉杰.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网络文化建设[J].学理论,2009,(26).

[10] 陈伟超. 浅析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及教育功能究[J]. 科技信息,2009,(6).

[11] 董清爽,马秀峰,周伟.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定义与建设研究[J].信息技术,2010,(3).

[12] 周科亮.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刍议[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3).

[13] 刘洁. 网络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和改革途径[J]. 东北师大学报,2011,(2).

[14] 董雅致,齐猛,温成涛. 大学生网络文化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7).

[15] 王少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 广西大学学报,2007,(3).

[16] 陈明. 引导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N]. 中国教育报,2007-6.

[17] 贾敬远.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 济南:山东大学,2008.

[18] 孙建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19] 李晖,刘登科.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G412

A

1008-7427(2012)06-0005-02

2012-03-07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Z024。

作者李春梅系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孟丹系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校园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