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对介词隐喻义的教学启示

2012-08-15禹丽芳

关键词:介词方位语言学

禹丽芳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部,湖南长沙410205)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对介词隐喻义的教学启示

禹丽芳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部,湖南长沙410205)

隐喻概念;经验基础;介词;隐喻义

在传统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但认知语言学家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还被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根据这一隐喻概念理论,分析一些空间介词所体现的隐喻概念及其存在的经验基础,可为英语介词隐喻义的教学提供一些方法。

英语有100多个介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名词、形容词或一般的动词。由于介词的用法复杂,因此它一直是英语学习的难点,也是语法学家和语言研究者研究的热点。传统语法往往“将一词多义的介词当作同形异义词处理”[1]109,受这种理论的影响,介词的讲解通常是将介词的各个义项逐条列出,再加例句来解释说明。这种传统的介词讲授法,忽略了同一介词不同意义间的相互联系,更没认识到隐喻在思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往往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很好地掌握介词的用法。但认知语言学对介词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经验主义为其哲学基础的认知语言学,强调经验在人类认知和语言中的重要性。认为一个词的许多意义在经验上和认知上是相互联系的,介词延伸的隐喻意义就基于身体经验。在介词教学中,相比之下,学生对介词的空间意义较易掌握,对介词的隐喻义要难掌握些。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分析一些介词的隐喻义所体现的隐喻概念和经验基础,总结出英语介词隐喻义的一些教学方法。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基础。

莱考夫把隐喻看做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metaphorical concept or conceptual metaphor)。隐喻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系统的、一致的整体,即隐喻概念体系,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主要和决定性的作用[3]105-106。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从概念系统角度把隐喻分为三大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 (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 (Ontological Metaphor)。介词隐喻意义的延伸主要与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相关。方位隐喻也称空间隐喻,是与空间方位一些最基本概念(如上—下,里—外等)有关的一种隐喻。方位概念是人们较早产生的、可直接理解的概念。实体隐喻最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人们把房子、田野等,甚至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件、行为、活动、状态看作一个容器。本文主要涉及到后面两种隐喻即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

一、隐喻概念

二、几个方位介词隐喻义的认知分析

在传统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但认知语言学家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为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是隐喻方式的”[2]3。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人类对混沌世界的知识和抽象范畴进行有序组织和概念化的有力工具,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

介词由最初的空间义通过隐喻映射发展了许多的隐喻义,这其中的映射不是任意的,而是基于一定的经验和认知基础上的。下面例举了一些介词的隐喻义,并对其进行了一些分析。

〈1〉I’m feeling up.

〈2〉The number of products produced each year keeps going up.

〈3〉He’s under hypnosis.

〈4〉He’s under my control.

〈5〉Captain of a ship is above seaman.

〈6〉He wouldn’t steal;He is above that.

〈7〉He couldn’t rise above his emotions.

〈8〉There is something behind the news.

〈9〉The ship is coming into view.

〈10〉He’s immersed in washing the windows right now.

〈11〉He’s in love.

以上这些句子的介词都体现了其隐喻意义。介词由最初的空间意义投射到情感域、数量域等,并都反映了一定的隐喻概念。例〈1〉中up由表“在…上面”的空间意义映射到状态域中,并体现了“HAPPY IS UP;SAD IS DOWN”这一隐喻概念。这个隐喻概念以一定的物质和文化的经验为基础:人在悲哀和沮丧时,往往是下弯的姿势;人在精神很好、愉快时,是一种直立的姿势。我们中文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垂头丧气、趾高气昂。例〈2〉反映了“MORE IS UP;LESS IS DOWN”这一隐喻概念,这一隐喻中,源域是空间关系中的上下域,目标域是数量,其物质基础是我们在容器中增加物质时,平面就会上升,当减少物质时,其平面下降,我们的中文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表达如:这个工厂发展的不错,销售的产品逐年增加。例〈3〉反映了“CONSCIOUS IS UP;UNCONSCIOUS IS DOWN”这一隐喻概念。人类有这样的经验:人类和多数哺乳动物睡觉时是躺下的,醒来时是直立的。我们中文也有类似的表达:躺下、站起来。例〈4〉反映了“CONTROL IS UP;LACK OF CONTROL IS DOWN”这一隐喻概念。表达上方覆盖含义已引申到表权力关系上了,这种语义的延伸不是任意的,同样也是有其物质和文化的经验基础的:战争中的取胜者往往站在最高的位置上。例〈5〉中,above意为“级别高于…”,体现了“HIGH SATUS IS UP;LOW SATUS IS DOWN”这一隐喻概念,它的社会及物质基础是社会地位与权力与空间上下结构相匹配,社会地位高、权力大为上,相反为下。我们汉语中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低三下四”、“在下”等习语都反映了这一隐喻概念。例〈6〉中above释义为“(因善良或诚实正直而)不至于,不屑于(做某事)”,这一句体现了“GOOD IS HIGHER;BAD IS LOWER”这一隐喻概念。汉语中也有体现这一观念的词汇如“高尚”、“下流”、“下贱”等。例〈7〉体现了“RATIONAL IS UP;EMOTIONAL IS DOWN”这一隐喻概念,这一物质和文化基础是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视人类主宰着动植物等自然环境,人类特有的理性思维能力使人类高于其他动物并具有控制权。例〈8〉中behind由“遮蔽”意义延伸产生了“不了解”的隐喻意义,体现了“SEEING IS KNOWING and NOT SEEING IS NOT KNOWING”这一隐喻概念。汉语中也有“幕后操作,秘密地、不为人知地”等表达。人们有这样的经验:对遮盖、隐藏的东西,人们往往需要通过主观认知努力来认识事物表面现象下所隐藏的内涵,即 I see=I understand。以上例〈1〉到例〈8〉,介词体现了方位隐喻。例〈9〉到例〈11〉体现了容器隐喻这一实体隐喻。人本身就可看作一个容器,有身体分界面和里外等。人们把这种概念投射到人体以外其它物体如田野、城市等,甚至把视野、事件、行为、活动和状态也看作一个容器。例〈9〉中,视野被看作一个容器。当人们看到某一土地时,人们的视野也就显示出了土地的边界,也就是能看到的范围。例〈10〉中,洗窗户这一活动看成是容器。例〈11〉中,in意为“处于…状态中”,把处于恋爱中这一状态看作是一容器。“in,into,out of”等介词的隐喻意义都体现这一隐喻概念。

语言包罗万象,以上分析的例句只是语言现象的一部分。语言又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因而没有涵盖所有的语言使用。

三、方位隐喻和容器隐喻对介词隐喻义教学的启示

本文主要例举了一些介词的隐喻义,并分析了这些句子所体现的隐喻概念和经验基础。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得到介词隐喻义教学的一些启示:

(1)方位概念是人们较早产生的、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将其他抽象的概念投射于这些具体的方位概念上[3]107,才发展了介词的多种隐喻义。这表明隐喻义与空间义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介词的隐喻义与空间义的内在联系,了解隐喻表达是如何根据空间意义引申而来。如a speech on education是由空间意义的“靠近”引申为事态的“相关”。在句子 He is behind the rest of the class in reading中behind意为“不及,落后于”这一含义,是由其表“跟随”的空间意义延伸而来。

(2)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曾指出“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2]1。这句话指明了隐喻在人类的概念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理解介词的一些隐喻意义时可分析其所体现的隐喻概念,对我们理解介词的隐喻义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很多其他体现这一概念隐喻的句子。例如从例8中,如果学生知道了“SEEING IS KNOWING and NOT SEEING IS NOT KNOWING”,这一概念隐喻后,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下面的句子:He did this behind the scene。同时英语教师还要明白:介词丰富的隐喻义不是任意的,而是以其物质、文化的经验为基础。因此,像上句我们还再讲解一下例8中分析的经验基础,就更好了。总而言之,在讲解介词隐喻意义时,教师应从认知角度讲解一些句子所体现隐喻概念和经验基础,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隐喻义,更容易记住并加以灵活运用。

四、结 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人类的概念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被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经过人类语言长期的发展,介词被赋予了丰富的隐喻意义。在介词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介词的隐喻义与空间义的内在联系,分析其所体现的隐喻概念和经验基础,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介词。

[1] Taylor,J.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 Lakoff.G & M.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The View on Metaphor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Preposition Teaching

YU Li-fa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Changsha Hunan 410205,China)

metaphorical concept;experiential basis;propositions;metaphorical meanings

Traditionally,metaphor has been regarded as a rhetorical device.However,cognitive linguists hold metaphor is not only a rhetorical device,but also an important thinking way to conceptualize the world.It’s also viewed as a system to human thinking and expression of ideas,i.e.metaphorical concept or conceptual metaphor.Based on the theory of metaphorical concep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taphorical concept and its experiential bases reflected in some spatial propositions with the hope that some methods to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preposition teaching are offered.

H319.34

A

2095-2708(2012)01-0159-03

2011-06-10

本论文获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0C0890)的资助。

猜你喜欢

介词方位语言学
介词和介词短语
认方位
介词不能这样用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
Word Fun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