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引导作用

2012-08-15静,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信仰思想

黄 静,杨 敏

(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试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引导作用

黄 静,杨 敏

(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在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变、多样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宗教信仰已成为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受到很多的关注.其中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也日益增多.就大学生应不应该信教,如何引导大学生信教等问题,本人分别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宗教认识、宗教信仰的特点三个方面,思考在高校教育中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宗教、信仰宗教.

大学生;宗教信仰;思想政治教育

1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

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一部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宗教始终居于社会上层建筑的顶端,它同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宗教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宗教对于整个社会影响的一部分,影响的途径和形式多样:表现为宗教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播;表现为大学生对宗教认识和态度的变化;甚至有个别大学生的入教、信教的等等.

1.1 大学生宗教信仰具有家族性、民族性

有些宗教影响的历史也比较久远,在一些家庭里形成稳固的宗教传统.家庭祖辈或父母笃信某种宗教,大学生从小生活在浓郁宗教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就信了教.在有着宗教信仰家庭中长大的学生,对宗教的认同感较强.当一种宗教在某一地区或民族的思想文化领域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后,便会在人们中形成一种信仰传统,并且代代相传.从小生活在浓郁宗教文化氛围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其宗教信仰方面,难免会受到家庭及所处社会环境的深厚影响[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几乎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甚至有些少数民族已经形成了全面信教的习惯.例如:以回族、维吾尔族等为代表的信仰伊斯兰教;以藏族为代表的信仰佛教等.相对于汉族学生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在对宗教的认知程度和对宗教的力量感、敬畏感、安定感的认同程度上较强,对宗教经典文献、教规教义的了解较多.所以,家族性和民族性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重要因素.

1.2 学习知识的兴趣使然

大学生求知欲比较强,对新事物的追求有着无比的热情.再加之现代知识传播的迅速和便利使宗教的内容传播得比较广泛.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在西方文化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对天堂、极乐世界的美好描绘也深深吸引着我国大学生.一直以来,宗教本身的文学性、戏剧性和神秘感,都是我们的一些专业课程无法比及的.例如:基督教中的《圣经》所汲取的西方文化的精华,不但具有较深的哲理性,而且还有较强的文学性与通俗性.

1.3 大学生个体方面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面对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情感或家庭经济困难等种种压力,难免会在心理上产生心理困扰.有些人选择通过寻求宗教界人士的帮助和支持,从而释放压力、宣泄负面情绪.由此他们对宗教产生了兴趣,有的进而形成了宗教信仰.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认同感,宗教的接纳与包容性恰恰满足了这一需,从而使其感情得以宣泄,精神得以寄托和心理得以慰藉.

2 大学生的宗教认识

2.1 大学生对宗教本质的认识

宗教本身就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大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仅是一种表浅和感性的认识.例如:有大学生认为,宗教就是一种文化;也有大学生认为,宗教就是一个有着各自教义的,偶尔搞搞活动的独立团体;甚至有大学生片面地认为,宗教是愚昧迷信的,是伪科学的.

2.2 大学生对宗教和迷信、风俗习惯关系的认识

大学生往往混淆宗教、迷信和风俗习惯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潜意识里就把宗教和迷信挂钩.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大学生通常仅从肤浅地认为:宗教是国家认可的,是合法的,人人都有信仰宗教的权利;迷信就是骗人的;而风俗习惯就是约定俗成和代代相传的东西.甚至是有大学生认为:三者之间仅是有害与无害之间的区别.

2.3 大学生对宗教功能的认识

很多大学生认为:宗教是个人意识的支持,它可以使人获得安全感,可以使人满足追求理想和价值的需要,甚至可以满足自身对世界本源及未知世界的解释的需要.也不乏有学生把宗教视为摆脱痛苦和烦恼的工具,甚至浅显地认为信仰宗教可以使人脱离苦海,祛病挡灾,可以使人死后免于受苦,平平安安,心想事成.

3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

3.1 从信仰选择上看

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透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媒介,大学生在宗教信仰的选择上,呈现了一种多样化、多形式的趋势.世界上的宗教很多,各个国家,甚至民族和种族都有自己的宗教.其中人们最熟知的也就是世界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为什么三大宗教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回响,除了国家和民族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的需要.

3.2 从信仰动机上看

大学生信教的动机可概括为从外在动机转向内在动机,从追求功利转向追求价值.大学生信仰多是受到家庭、同学和朋友的影响,对宗教的本质、教义和内涵并不是很清楚,而且一开始接触宗教往往具有为了得到补慰藉,或是企盼愿望成真的功利心理.但随着对宗教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对宗教趋向理性:不仅把宗教文化的教义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并且深刻地影响着自己价值观和日常的行为模式.

3.3 从信仰影响上看

尽管我国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受到民族因素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外来宗教也逐渐影响着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特别是在世界性“宗教热”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比以前更加明显.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影响,而非理性上的影响.宗教中强调的社会公共道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人生理想追求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大.他们更多的是对追求宗教中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利用宗教对自我中心的满足,对权利和地位的补偿,是宗教成为自身追求理想与价值的强大动力.

3.4 从信仰途径上看

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今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是多渠道的,最普通的接触方式还是靠家人或朋友的宣传.通过各种媒介,如:书籍、报纸、电视等,进一步了解宗教、认识宗教.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也成为大学生信教的主要途径.

4 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引导

4.1 在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基础上积极引导

通过党的宗教政策教育,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党在宗教工作上的基本方针政策.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即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在尊重他们信仰的基础上,要更进一步地开展耐心细致的引导和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立志成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2].

4.2 严格管理大学生宗教事务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一些国外的宗教组织或国内非法宗教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向高校进行非法渗透.例如:现今很多高校都有外教,有些外教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宗教宣传;也有的组织通过在高校中进行宗教相关讲座以宣扬宗教文化.高校应该进一步增强对境外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防范意识,健全宗教事务管理机制.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禁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传播宗教,严禁在校园内举行宗教活动.

4.3 进一步加强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

通过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3].就其本质来说,坚持科学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坚持唯物主义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只有系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才能真正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4 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坚定大学生科学思想

在进行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知识,重点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想,教会学生用科学思想去辨别真理与谬论.科学知识是驱除非理性信念的强有力的武器.只有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有科学的信念充实心灵.大学生作为最先进知识的代表,更要用科学思想武装头脑.高校通过大力宣传科普知识,例如科普讲座、科普知识竞赛等方式,避免大学生成为专业的强者,科学思想的弱者.

4.5 狠抓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学生

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播教授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场所的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狠抓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思想教育的重点工程.首先,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其次,要积极开展各种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再次,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学生,利用高等院校的报刊、广播站、有线电视,宣传栏、橱窗、黑板报等,构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吗阵地.

4.6 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进一步从实际问题着手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教育体制,形成全员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要加快改革大学“两课”的教学,不断完善和充实讲授的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时代感、针对性和说服力,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把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渗透价值教育,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精神修养.

4.7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在学科教育和课外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自觉扩大个人的生活范围和知识领域,广交良师益友.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心理互助社团”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发挥、自我鼓励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学会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方法释放情绪,调试心理,消除因负面情绪带来的种种压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为大学生自我心灵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

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客观地认识宗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宗教现象,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科学、伦理、法律、经济、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活动,更好地处理在人际交往中的宗教信仰关系等,有积极的意义.高等学校要发挥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方面的功能,完成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观,通过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加大科普知识宣传,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认识和信仰宗教,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1〕马丽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现状与对策思考——以乌鲁木齐高校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8):39-41.

〔2〕左鹏.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解析.思想理论教育,2006(9).

〔3〕何勤勇,等.试论现阶段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我们应采取的应对措施[J].西藏民族学院学.

G641

A

1673-260X(2012)02-0219-02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信仰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