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述评*

2012-08-15郭新华黄贞贞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债务效应家庭

郭新华,黄贞贞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述评*

郭新华,黄贞贞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家庭债务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现象。现有文献研究表明:收入、失业、婚姻与医疗状况、受教育水平、制度与政策以及“气门效应”等因素对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的效应包括经济效应和非经济效应。其中,经济效应是指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对消费和借贷产生负面影响,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对财富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对福利水平的影响有正有负;非经济效应则指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还有可能影响借款者的婚姻稳定性以及负债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家庭债务;拖欠;违约;影响因素;效应

家庭债务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工具的创新和政策的推动,美国家庭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美国家庭债务已高达13.6万亿美元。美国家庭债务拖欠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10月,美国信用卡还款拖欠率为5.01%,突破了2005年春季创出的记录高位4.81%,这进一步激发了学者们对解释消费者债务拖欠与违约问题研究的兴趣。家庭债务拖欠是违约的早期形式,拖欠(Arrear)是指借款人没有支付到期的还款,而违约(Default)则是指借款人抵押房产的赎取权被取消。

近年来,西方学者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围绕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通过对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旨在厘清各种观点之间的渊源关系。

一 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的影响因素

(一)收入

现有文献研究表明∶收入变化对家庭债务拖欠有着重要影响,收入越高的家庭,债务产生拖欠的可能性越低。Coles(1992)[1]使用了英国抵押借款委员会关于家庭债务拖欠原因、特征及私有财产等情况的调查报告,并结合1991年12月对20个英国借款者债务情况的电话访谈结果后发现∶家庭债务拖欠中有10%的比例和收入冲击有关。Kearns(2003)[2]采用欧盟国家家户调查数据和民间家庭预算调查数据,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爱尔兰家庭抵押贷款拖欠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从上一年开始,如果家庭收入明显下降,那么家庭陷入拖欠的可能性就相对较高。Lopes(2003)[3]采用灵敏度分析量化了模型参数对拖欠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暂时性收入的不确定性越高,拖欠率就越高。Whitley,Windram&Cox(2004)考察了英国家庭抵押贷款和信用卡贷款拖欠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杠杆效应是解释抵押贷款和信用卡贷款拖欠的重要因素。

(二)就业

宏观经济因素特别是失业对于家庭的债务拖欠与违约决策来说是一项十分显著的因素(Hendershott&Schultz,1993[4];Repetto,1998[5];Deng,Quigley & Order,2000[6])。通常状况下,就业越有保障的群体,债务拖欠与违约率越低,失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债务人陷入拖欠和违约的困境。Coles(1992)[7]考察了英国借款者陷入债务拖欠的原因,结果显示∶20%-30%的借款者的拖欠行为与失业紧密相关。Breedon&Joyce(1992)[8]分析了英国抵押贷款机构委员会对1971-1991年期间房价与债务拖欠数据,结果发现∶借款者的短期财政状况,尤其是失业率在解释拖欠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Eichholtz(1995)[9]考察了荷兰经济稳定与家庭债务拖欠的关系,发现∶地区的就业状况能较好地预测抵押贷款拖欠与违约水平的高低。相似地,Duygan&Grant(2006)利用欧洲共同体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家庭债务拖欠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户主失业极易导致借款者不能按计划偿还债务,进而陷入债务拖欠。

(三)婚姻与医疗状况

家庭成员的婚姻状况与家庭的债务拖欠情况高度相关。Black&Morgan(1998)考察了1989-1995年信用卡拖欠情况,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对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未婚家庭比已婚家庭的家庭债务拖欠率高出了 2 个百分点。Agarwal,Chomsisengphet & Liu(2008)[10]考察了消费信贷市场上消费者的特征对个人破产和拖欠结果的影响,发现∶在生命周期内,拖欠风险先上升后下降,而且已婚的借款者拖欠风险较低。

另外一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程度也对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有显著性影响。Fitch,Chaplin,Colin&Collard(2007)[11]分析了英国消费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家庭债务拖欠的影响,发现∶家庭个人收入的波动会造成个人延期支付款项,形成家庭债务拖欠问题,而且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更容易陷入债务拖欠。Domowitz&Sartain(1999)[12]与Magri(2009)分别采用美国和7个欧洲国家家庭债务拖欠的数据,研究发现∶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加是家庭债务陷入拖欠与违约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户主糟糕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产生的巨额医疗费用加大了家庭拖欠债务的可能性。

(四)受教育水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其收入的高低以及就业情况的好坏,因而它对债务拖欠与违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Morton,1975[13];Ingram & Frazier,1982[14];Webb,1982[15];Aylward,1984[16];Waller,1988[17];Lawrence & Arshadi,1995[18])。Black & Morgan(1998)研究了1989-1995年间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的典型案例,结果发现∶受教育水平较高的行政人员或管理者比受教育水平较低的蓝领工人的家庭债务拖欠率低 3.8%。Stavins(2000)[19]利用logit回归模型,考察了美国消费者受教育水平对家庭债务拖欠率的影响,发现∶受教育水平高的消费者延期偿付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债务拖欠率与违约率较低。Erdem(2008)[20]利用土耳其474个信用卡使用者的相关数据,考察信用卡使用意向和拖欠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信用卡接受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信用卡债务的拖欠率与违约率的高低。

(五)制度与政策

近年来,关于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趋势,即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来研究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现象,并认为制度或者政策性因素在解释信用状况和家庭债务拖欠情况时至关重要(Porta,1998[21];Guiso,Sapienza & Zingales,2004[22];Bianco,Jappelli,Pagano,2005[23])。

Bridges& Disney(2004)[24]考察了有子女的低收入家庭的信用卡使用、拖欠与违约情况,研究发现∶政策的变化对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对政策的变动情况非常敏感。Duygan&Grant(2006)探讨了欧盟国家家庭债务拖欠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的制定对家庭债务拖欠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立法系统免除债务的难度越大,拖欠率的发生反而越小;立法程序的成本增加与拖欠的发生正相关,这是因为偿还家庭债务变得更昂贵。

(六)气门效应

“气门效应”(Stigma effect)是指债务人由于债务拖欠与违约对本人名誉、人际交往等造成的损害,“气门效应”带来了消费者的不安和羞耻感,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债务人的经济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气门效应”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使得消费者决策行为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Gross&Souleles(1999)考察了信用卡债务拖欠、一般性个人破产以及信用风险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气门效应”的下降导致了拖欠和违约率的增长,同时也加大了债务人申请破产的概率。进一步,Gross&Souleles(2002)采用1995-1997年间信用卡的相关数据,在控制了借款者风险构成的变化后,他们发现∶“气门效应”的下降增加了家庭债务拖欠以及申请破产的可能性。但是,Athreya(2005)[25]建立了个人破产的动态均衡模型,研究结果却表明∶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能够强化消费者利用资本市场对冲风险的功能,然而用“气门效应”的下降来解释近来破产率的上升,此种解释不具有信服力。

二 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的效应

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会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或者非经济影响。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的效应包括经济效应和非经济效应两种。家庭债务拖欠的经济效应是指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对家庭的消费和借贷行为等造成的影响。家庭债务拖欠的非经济效应是指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对于家庭婚姻关系的稳定或者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一)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的经济效应

1.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对消费的影响

家庭债务拖欠改变了家庭的现金流状况,影响家庭的消费水平,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家庭的拖欠行为越严重,对家庭消费行为的阻碍越大。

Akemann& Kanczuk(2002)[26]建立简单线性内生增长模型,来考察家庭债务拖欠对消费的影响,发现∶家庭债务拖欠对消费有一个长久的负效应。也就是说,一旦拖欠发生,消费的绝对水平比拖欠未发生时要小得多。同样地,Lugo-voy(2008)采用俄罗斯家庭债务拖欠数据,考察俄国的家庭债务拖欠对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拖欠对经济存在负向影响,而这种负向影响主要通过消费的减少表现出来。与此相似,Caner& Mokhtari(1999)[27]分析了俄罗斯家庭债务的拖欠与违约情况,发现∶家庭债务拖欠意味着经济的流动性困难,拖欠增加了风险溢价水平,进而也增加了资金的成本。最重要的是,拖欠降低了消费和储蓄,影响宏观经济运行。

2.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对借贷的影响

一旦家庭陷入债务拖欠,家庭申请贷款的难度将会加大,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对家庭的借贷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借贷行为受限也会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McCarthy(1997)[28]采用1974 -1996 年间的金融调查数据,建立了计量模型,发现∶家庭债务拖欠率的增加是信贷收紧的主要原因。Mussi(2005)考察了英国个人的信贷情况,发现∶如果借款者有过拖欠行为,那么他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McCallum&McCaig(2003)[29]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苏格兰的抵押贷款政策和借款者的拖欠情况,结果表明∶三分之二的受访借款者在申请抵押贷款前都会向相关机构和部门征询正式的意见,这是因为借款者的拖欠行为会造成债权人的不满,从而影响借款者的借贷情况。因此,家庭债务拖欠将会影响家庭的借贷流动。

3.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对破产、财富及福利水平的影响

债务拖欠与违约产生的直接后果之一是破产,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破产对财富水平存在负向影响,但它对福利水平的影响存在正或负的两种相反结果。

Boone&Ivanov(2010)利用1989-2007年间的相关数据集,来考察家庭债务拖欠对家庭财富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财富效应和破产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破产的发生将会造成家庭的财富损失。Pavan(2003)[30]建立了家庭消费选择和拖欠行为的动态模型,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破产保护对消费储蓄行为及其信贷市场的均衡效应。研究发现∶对无担保贷款收取违约风险溢价会使持久性财富下降,豁免水平提高。破产对财富水平有重要的负向影响。

破产对福利水平的影响有正有负,学者们的研究没有显示出统一的结论。Athreya(2004)[31]定量分析了不完全市场交换经济中破产法对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发现∶消除消费者破产提高了福利水平。与Athreya(2002)[32]相比,许多学者建立了消费者破产的定量模型,发现消除破产反而降低了福利水平(Livshits,MacGee & Tertilt,2006[33])。

(二)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的非经济效应

1.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对家庭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影响

Becker(1973)[34]发现,由家庭财务紧张造成的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会影响个人对婚姻的满足程度。结婚期间重大意外变故,如家庭财务状况急剧恶化所致的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可能造成对婚姻的毁灭性打击。Sullivan,Warren&Lawrence(2000)[35]发现家庭财务紧张会造成夫妻的情绪紧张,从而危及到他们的婚姻状况,尤其是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的发生,会对家庭内部产生负的外部效应,从而降低婚姻的效用。但是,Chang&Lee(2006)[36]通过考察韩国家庭债务拖欠和离婚率等相关数据时,发现用家庭债务数量和债务收入之比来衡量的家庭财务困境对离婚没有显著影响。

2.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对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

一方面,如果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严重问题,医疗费用的增加会造成负债家庭还款的困难,最终导致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遭受不利冲击,家庭债务陷入拖欠,借款者会觉得非常悲观,并且耻于向其他人谈及自己的经济情况,由此变得焦虑和沮丧,加大了自身身体健康变坏的可能性。

Fitch,Chaplin,Trend& Collard(2007)分析英国家庭债务拖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后,发现∶家庭债务拖欠会给借款者带来精神压力,长期如此,会造成借款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危害身体健康。进一步地,Bump&Grant(2009)采用动态概率模型估计法,来评估家庭债务陷入拖欠对房屋所有权、就业、自我雇佣以及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债务拖欠行为的家庭,在拖欠1-4年后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变差的可能性更大;未能如期还款的借款者不太可能被雇佣或自置居所,因而更有可能处于糟糕的健康水平。

现有文献表明∶收入越高的家庭,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的可能性越低;宏观经济因素特别是失业对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有显著性影响;家庭成员的婚姻与身体健康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与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的家庭相比,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率更低;制度和政策因素是解释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中较新的因素,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气门效应”带来了消费者的不安和羞耻感,对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及消费者破产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此外,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对消费和借贷产生负面影响,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行为越严重,对家庭消费和借贷行为的阻碍越大;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产生的直接后果之一是破产,破产对财富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对福利水平的影响有正有负;家庭债务拖欠与违约还有可能影响借款者的婚姻稳定性,并易使借款者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导致借款者的身心健康问题。

[1][7] Coles.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rrears and possessions[J].Council of Mortgage Lenders Housing Finance,1992,(13).

[2]Kearns.Mortgage arrears in the 1990s:Lessons for today[J].Quarterly Bulletin Autumn,2003,(5).

[3]Lopes.Credit card debt and default over the life cycle[D].Boston:Ph.D.Thesis of Boston University,2003.

[4]Hendershott,Schultz.Equity and nonequity determinants of FHA single - family mortgage foreclosures in the 1980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eal Estate and Urban Economics Association,1993,(21).

[5] Repetto.Personal bankruptcy and individual wealth accumulation[D].Cambridge:Ph.D.Thesis of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8.

[6] Deng,Quigley,Order.Mortgage termination,heterogeneity and the exercise of mortgage options[J].Econometrica,2000,(68).

[8] Breedon,Joyce.House prices,arrears and possessions[J].Bank of England Quarterly Bulletin,1992,(5).

[9] Eichholtz.Regional economic stability and mortgage default risk in the Netherlands[J].Real Estate Econ,1995,(23).

[10]Agarwal,Chomsisengphet,Liu.Consumer bankruptcy and default:The role of individual social capital[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8,(6).

[11]Fitch,Chaplin,Colin,et al.Debt and mental health:The role of psychiatrists[J].Advances in Psychiatric Treatment,2007,(13).

[12]Domowitz,Sartain.Determinants of the consumer bankruptcy decision[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

[13]Morton.A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mortgage delinquency and foreclosure[J].AREUEA Journal,1975,(3).

[14]Ingram,Frazier.Alternative multivariate tests in limited dependent variable models:An empirical assessment[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82,(17).

[15]Webb.Borrower risk under alternative mortgage instrument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2,(37).

[16]Aylward.Anatomy of the residential mortgage[J].Real Estate Today,1984,(4).

[17] Waller.Residential mortgage default:A clarifying analysis[J].Housing Finance Review,1988,(7).

[18] Lawrence,Arshadi.A multinomial logit analysis of problem loan resolution choices in banking[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95,(27).

[19]Stavins.Credit card borrowing,delinquency and personal bankruptcy[J].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2000,(2).

[20]Erdem.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bability of credit card default and the intention of card use in Turkey[J].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8,(18).

[21] Porta.Law and fin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106).

[22]Guiso,Sapienza,Zingales.Does loc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matter[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4,(119).

[23]Bianco,Jappelli,Pagano.Courts and banks:Effects of judicial enforcement on credit markets[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05,(37).

[24]Bridges,Disney.Use of credit and arrears on debt among low income famil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J].Fiscal Studies,2004,(25).

[25]Athreya.Equilibrium models of personal bankruptcy:A survey[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2005,(91).

[26] Akemann,Kanczuk.Sovereign default and the sustainability risk premium effec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65).

[27]Caner,Mokhtari.Arrear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J].Economics Quarterly,1999,(12).

[28]McCarthy.Debt,delinquencies and consumer spending[J].Current Issu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1997,(3).

[29]McCallum,McCaig.Mortgage arrears and repossessions in Scotland[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03,(1).

[30]Pavan.Consumer durables and risky borrowing:The effects of bankruptcy protection[J].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2003,(6).

[31] Athreya.Shame as it ever was:Stigma and personal bankruptcy[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2004,(90).

[32]Athreya.Welfare implications of the bankruptcy reform act of 1999[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2,(49).

[33] Livshits,MacGee,Tertilt.Consumer bankruptcy:A fresh start[J].Real Estate Econ,2006,(9).

[34]Becker.Theory of marriage:Part I[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4).

[35]Sullivan,Warren,Lawrence.The fragile middle class:Americans in debt[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0.

[36]Chang,Lee.Household debt and marital instability:Evidence from the korean labor and income panel study[J].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2006,(4).

(责任编校:谭纬纬)

F830.5

A

1008-4681(2012)01-0025-04

2011-11-2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家庭债务对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编号∶09BJL017。

郭新华(1972-),男,湖南常德人,湘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消费金融理论。黄贞贞(1986-),女,湖南常德人,湘潭大学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消费金融理论。

猜你喜欢

债务效应家庭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家庭“煮”夫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恋练有词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寻找最美家庭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