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2-08-15李玉华

关键词:规约日语言语

李玉华

(长沙大学,湖南长沙,410003)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李玉华

(长沙大学,湖南长沙,410003)

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不仅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也为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引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处理好语言的形式与功能、语言的得体性和准确性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语境文化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其实质就是语言交际双方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话语。日语是一种间接语言行为高度发达的语言。对日语学习者而言,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日语的间接言语行为,就会频频出现信息表述错误和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否使用日语准确表达和理解日语间接言语行为是交际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简要论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阐明日语间接言语行为的高语境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从语言的形式与功能、得体性和准确性的关系角度探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表述和语言理解的重要启示。

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20世纪50年代,奥斯汀从行为的角度研究言语的使用,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将一句话说出口,实际就是在实施某种行为。奥斯丁的学生约翰·塞尔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就是通过实施某一种施事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施事行为。[1]间接言语行为的核心或说话者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字面意义”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意”。在日语中间接言语行为频频出现。如:日语中通常通过“询问”的形式表达“请求”的行为。这种根据句子的句法形式,按习惯可推断出间接“言外之意”的表达被称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字面意义和言外之意之间具有约定俗成性、习惯性和程式化的特点。而象「雨が降っています。」该句中说话人可能在陈述“下雨”这一事实,也可能在表达“因为下雨,运动会取消”的遗憾心情或“没带伞,能否借一把伞”等意图,其字面意义和言外之意之间具有非约定俗成性、非习惯性和非程式化的特点。其言外之意的推导依赖于言语行为实施者与听话者相互间的关系、双方共知的信息及其所处的语境。这种属于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与日语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相比,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对非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也尤其重要。

二、日语间接言语行为产生的高语境文化背景

日本四面环海的独特自然环境使其长期处于一个高度封闭发展的社会状态,并且种族单一。正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构成中,造就了日本人心有灵犀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不喜欢直接表达,喜欢暧昧、含糊的表达方式”、“话语量少”、“允许逻辑上的跳跃”等日本人独特的语言表现特征,说话时委婉含蓄,给予听者以充分的空间去想象和理解话语。因此,日语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高度发达的语言。日本语言学家外山滋比古在《日本語の理論》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直接的でつよい表現を与えることはむしろ効果ではない。ごく軽い、間接的な、あるいは象徴的な表現がよく効くのである。したがって、そういう表現は多少ともあいまいになる傾向を持っている。」[2]故而,日本人在交际中对语境有很高的依赖性,日本属于高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交流中,只有少量信息直接出现在相互交流的话语中,说话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大部分都隐含于不明确的语言信息中(比如暗示等)或交际时的语境等非语言信息中。在交流过程中,期待听话人的理解能力,需要话语对象从上下文、语气、语境等因素中明辨话语人的言外之意。

三、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启示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人们在间接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差异,如果用本民族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释和评价异文化人们行为的标准,必然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日语的间接言语行为高度发达,在与高语境文化环境中的日本人进行交际时,克服言语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得体处理好语言的形式与功能、语言的得体性和准确性之间的关系成为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所在。下面从语言表述、理解两个层面探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启示。

(一)语言表述层面

一般而言,语言的结构和其功能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根据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一种语言结构并不仅仅用于表达某一功能,某一功能也并非只能通过一种语言结构来实施。以日语的疑问句为例:

(1)図書館はどこですか。(询问)

(2)この問題についてもう一度説明し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请求)

(3)お暇があったら、一緒に映画を見にいったらどう?(邀请)

(4)この荷物、重そうですね。おもちしましょうか。(申请)

(5)このお菓子、なかなかうまいじゃないか。(赞叹)

上述例句除了句(1)表示询问功能之外,其它均体现了言语形式与其功能的不对应性。即:日语疑问句除了实施询问语用功能之外,还能分别实施请求、邀请、申请、赞叹等语用功能。这就指引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教授言语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语言形式的种种不同的语用功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恰当表述意图,准确理解对方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再看一组例句:

(6)窓を開けて。

(7)窓を開けてください。

(8)(あなたはわたしに)窓を開け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

(9)(わたしはあなたに)窓を開け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

(10)窓を開けていただければありがたい。

这组例句均实施“请求”的语用功能,其间接程度和礼貌程度是依次递增。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揭示了交际中语法正确的句子对于该言语现象并非都运用得恰当。相同的话语,在某种语境下是得体的,但换成不同的语境却显不妥。归根结底,取决于话语双方的亲疏内外关系、地位高低、谈话场景等语境方面因素。该组例句中,肯定疑问句比肯定句礼貌,而否定疑问句比肯定疑问句给人的礼貌印象更强,因为否定疑问句式是在认可对方拒绝的条件下提出的。授受动词「いただく」比「くださる」的礼貌度更强。例(8)是“你给我”开窗,而例(9)是“我请你”开窗,受到恩惠的“我”在主语位置上的例(9)更强调自己从对方那里得到恩惠的这一层关系。因此,关系亲密者之间就不会选用例(8)—(10),身份地位低的对高于自己身份地位的人则不能使用例(6)、例(7)。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的统一,可以说是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统一。由于日语“形合”的特点,日语的言语行为大都通过句法形式表现,并且日语间接言语行为高度发达。因此,日语中存在着大量多样化的表达间接言语行为的句型句式。在教学中,应该针对日语该特点,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出日语不同交际功能的间接言语行为模式,特别对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类义句进行区别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类义句的异同,以便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能结合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达到有效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二)语言理解层面

塞尔指出,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者通过依靠本人和听话者共有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背景知识和信息,以及通过听话者合理的推理,向听话者传递出比说话者实际表述的话语更多的信息。塞尔所言及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背景知识和信息就是我们所指的语境,言语行为都离不开语境。小泉保在《言外的语言学》中指出:“同一个语言表达用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意义。换言之,语言表达只有和运用时的语境合为一体,才可能传达出真实生动的意义。”[3]和日语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相比,日语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表现更为隐蔽和复杂,在句式结构和其功能的关系上无任何规律可循,需要在语境中才能理解。在言语行为理解中,语境分为“语言性语境”和“情境性语境”,前者指所使用的语言知识和对上下文的理解等,后者则指交际中出现在视野中的直接情景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等常识性知识。

与高语境文化背景的日本人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更需要从对象语的文化背景、上下文、语气、表情、当时环境等因素中识别说话者的言外之意。例如,有位赴日研修的学生回国后和我说过,在一次聚会分别时有位日本朋友曾对他说「お暇があったら、お遊びにおいでください。」但却从没正式邀请过她。其实,这并非正真的邀请行为,并不产生“邀请”的言外之意,只是说话人场面的应酬。真正的邀请行为会有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内容。如果客人真的去访问了,说话人反而会感到吃惊和尴尬。因此,在日语教学中,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我们有必要给学生分析说明日语的高语境文化特征,使学生理解日本独特的文化风俗及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心理。其次,可以通过对具体语料的语境分析、语境演示等方式指引学生重视语境,特别是关注语境下日语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以期达到学生能在多样化的语境下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并能利用语境知识对对方的话语进行恰当推断,正确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让我们不仅对话语的形式和交际功能有了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并对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启示。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正确处理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增强语境的辨识能力,理解汉日语的社会文化差异对间接言语使用的影响。这样才能准确得体地表达和理解话语,从而有效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因此,日语教学中应注重以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去指导教学,结合教材语料讲授相关的语用知识和日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以期加强学生的语用意识。并通过任务型等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主动性,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1] 孟瑾.日语语用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3.

[2] 徐昌华,李奇楠.现代日语间接言语行为详解[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7.

[3] 小泉保.言外的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36.

H36

A

李玉华(1979-),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词汇语法、日本语教育。

猜你喜欢

规约日语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库抽象设计与实现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一种改进的LLL模糊度规约算法
基于XML的电力二次设备异构规约建模与转换*
关于冬天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