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团队建设

2012-08-15赵文

关键词:英语专业成员基础

赵文

(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团队建设

赵文

(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中,教学团队的建设尤为重要。英语专业基础课程(语法、词汇、听力、阅读、写作)与综合技能课程之间的课程合作实践表明:通过适当的团队活动,可以把学习型组织的“五个C”方法运用到团队建设中。

教学团队;教学质量;学习型组织

在高等院校,知识的高度专业化使教师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每位教师都能独立完成备课、授课等教学任务,独立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之间缺乏有效合作与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也缺乏整体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教师发展与教学工作的开展。建设高校教学团队将有助于推动课程合作,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与团队合作,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团队的基本概念

团队是指一部分具有互补技能、拥有共同志向、共同行动目标并以相互负责的方式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体。教学团队作为一种教师组织形式,是指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两个以上的教师结合在一起,在同一节课上讲授同一主题的内容,或者共同设计一个主题单元、共同设计相关学科或主题单元的教学程序,甚至共同设计一个完全综合的课程[1]。

针对高校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强调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团队能够弥补高校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的弱点,为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提供平台。高效的团队有助于教师之间的知识互补和良性竞争,又能够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适应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通过加强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分享,也能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一种教师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团队关系,为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流通、共享、使用和再创造提供保障,从而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学习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英语本科专业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学生需要完成基础英语、语法、听力、阅读、写作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时为高年级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将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检查学生基础阶段的学习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核学生运用各项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测试学生的单项技能和综合能力。

在对学生专业四级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总结时,我们发现部分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并具备了听、说、读、写能力,但是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应试技巧。因此,除了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泛读、英语写作等基础课程外,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于第二学年开设一门综合技能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技能训练。基础课程重在语法、词汇、听力、阅读和写作等基础知识的讲授;综合技能课程则强调技能,传授词汇记忆、听力、阅读、写作等方法,重在技巧训练。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要求基础课程与综合技能课程之间能够有效衔接。

同时,英语专业教师发展的心理需求和特征也呼吁教学团队的构建。语言专业教师成长的心理过程与特点对教师提出了两大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在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材料等要素中发展自己,还需要利用个体认知建构与社会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自己与其他教师在语言、知识、技能、观念、信念的交往或碰撞中获得相互影响、激励、确认和支持,建立健康的语言教师共同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或教师共同体,激发教师潜能,实现认知共享[2,3]。

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担任基础课程与综合技能课程的教师组成了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特点,并结合专业四级考试要求分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同时保持密切合作与良好沟通。主要形式为基础课程与技能课程仍然分开授课,但是制定整体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大纲设置、材料选取等方面达成一致,定期进行团队成员内部交流和团队外部的师生交流,避免知识讲解的单调重复,从而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整理所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通过初步的问卷调查与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对教学团队持积极态度,并对基础阶段教学团队的尝试予以肯定,认为教学团队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组建方法,构建全新的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在发展改革中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模式。它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4]。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可以用七个C来概括:持续不断(Continuous)、亲密合作(Collaborative)、彼此联系(Connected)、集体共享(Collective)、创新发展(Creative)、系统存取(Captured and codified)、建立能力(Capacity building)。其中,前五个C还涉及了相关的组织建设方法。

结合教学团队实践与访谈结果,我们在前五个C的基础上,加入了具体化、形象化的团队活动,总结了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团队的构建方法。

持续不断(Continuous)的学习:帮助组织成员不断地从自己的经验学习,从群体中学习。为了保证教学团队成员的持续交流,在组建团队时,已经考虑了团队成员的特点,做到成员之间年龄、性格、知识互补,以保持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同时,定期的听课、课外交流等团队活动也能够保证学习的持续性。团队合作平台促进了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整体学习。

亲密合作(Collaborative)的关系:借助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与共同参与加强成员间彼此支持的能力;通过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亲密合作。

首先,明确的共同目标是团队亲密合作的基础。有了共同的愿望与目标,团队才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保证整个团队与个人的共同发展。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团队目标明确,即帮助学生整理一、二年级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知识的衔接与整合,改进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能力。

另外,角色的合理定位是各成员之间合作的前提。团队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合作备课等管理形式上,而应建立在一种平等、互信、相互尊重的交往行为上[5]。为了推动课程合作,团队成员之间需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实现各司其职基础之上的团结协作。团队负责人不是一般的主管,而是团队的联系人和服务者,负责团队活动的设计以及共享资源的管理,促进各成员之间的积极协作。参与的各成员之间平等相处、相互理解、相互合作、联系紧密。

彼此联系(Connected)的网络:一方面要促进成员之间的进一步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要促进组织与社会环境的沟通。教师作为社会中的成员,所处的环境和所参与的团队对自身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极大影响。积极的团队交流能够帮助教师获得团队身份感和团队认同。

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团队中,基础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合作把语法、阅读、写作和听力等基础知识衔接起来,同时扩展了学习方法与技巧训练。通过课程之间的互补,整个团队内部首先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了进一步促进成员互动,团队定期举办工作坊(Seminar)等活动,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

团队还需要与整个社会环境进行交流与沟通,如师生之间、团队内部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引入在线学习、在线答疑和讨论[6]。教师也可以通过面谈、邮件等形式广泛听取学生反馈,了解团队建设的效果,并对下一步计划做出相应调整。同时,团队外部的其他教师也能够参与团队讨论,本团队的有效构建又能带动其他教师的积极性,有助于实现团队今后的开放性发展。

集体共享(Collective)的观念:个人与小组之间的学习分享凝聚成组织成长的力量。

首先,集体共享要求团队成员分享各类信息、备课材料,课堂展示内容和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团队成员应该乐于把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经验与其他教师共享,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知识、经验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7]。

在实践中,团队把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应试技巧等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材料供各成员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选择。资源选择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果过高估计学生的水平而选用高起点的教材,难免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选用低于学生水平的教材,则可能滋生学生的自满情绪。因此,团队成员以团队为整体,通过测验和访谈等方法收集学生意见,选取共享的教学资源,既保证了教学资源符合学生水平,又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创新发展(Creative)的精神:促进组织运作多方面的发展,随时为组织增添创意。在教学方面,团队有助于集思广益,丰富课堂内容与课外活动,改善教学效果。在科研方面,通过团队合作,成员之间可以共同完成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进行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进一步展开创新活动。

总之,五个C方法的具体化保证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亲密合作、集体共享,从而实现持续的学习进步和创新发展。

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构建教学团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促进专业基础课程与综合技能课程的团队合作,可以采用五个C的方法,保证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培养集体共享意识与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学生、教师、课程与课程教学团队的共同提高。同时,随着团队建设的不断深化,其意义也更加深远。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团队建设有助于正确处理基础课程与综合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确立团队的共同目标,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作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1] 缪和平,杨天平.学校管理实践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0.

[2] Roberts,J.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London:Arnold,1998.

[3] Williams,M.&Burden,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 郭继东.学校人力资源管理[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150.

[5] 吴宗杰.教师知识与课程话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 钟耀黎.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J].学者论坛,2010(2):35-38.

[7] 詹世平.大学文化引领下的教学团队建设[J].文化学刊,2009(3):30-35.

H319

A

赵文(1983-),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成员基础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