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析

2012-08-15王卉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英语教学

王卉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60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析

王卉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600)

传统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灌输者,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进而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加之教师缺乏和改善设计推动教学任务的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不能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沟通交流,致使学生厌倦英语,英语教学效率低。本文旨在通过应运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等理念剖析我国英语传统教学模式,分别从学生、教师、教学任务和学习环境四个互动方面,讨论了提高英语教学和学习质量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建构主义;大学英语教学;教学质量

近些年来,国内高校英语教学一直在进行改革,但英语教学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掣肘较多,教学改革的效果仍然不显著。如何提高英语课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提出对高校英语教学改进的意见,以期能够有效促进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客观来讲,高校英语教学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地区差异、师资差异、教学设备差异、录取分数不同等前期客观差异,导致实际教学班上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接受和学习能力表现各异,学习情感发育程度各不相同。

其二,英语教学指导思想仍流于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窠臼。由于软、硬件各种因素的配合不到位,英语课堂教学依然长时段存在着“教师单向传授和宣讲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师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必要的符合语言教育的高效介质无法供应到位,互动平台没有饱满地建立起来,学生学习效果一般。

其三,教学中仍存在受考试左右的师生共同心理,表现为重知识选取和记忆,轻能力培养和挖掘的现象。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指挥棒效应,课堂上,教师不得不围绕四六级考试的要求和形式、考点、格式要求,重点讲解词汇运用、语法知识结构等相关考核内容,很少有时间为学生设置情景交流任务,使学生丧失了用英语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和机会;学生也缺乏必要的积极运用心理的培育和养成。

其四,班级结构规模大,相应课时少构成了怪异的英语教学现象。依照教学大纲设计,大学英语课平均一周5学时,其中每周只开设4学时的读写课程,听力教学平均每周仅为1学时,并且间隔太长,每2周才上一次课,无法形成连续养成的接受连贯情绪和心理。大学英语开设共4学期的课堂内教学,大二以后完全由学生自己摸索学习。由于扩招等因素,造成授课班级一班平均五六十人,教师不可能做到对于全面涉及每个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 、译等必要要素,客观上导致学生的英语语言信息输入量偏少,应用英语积极、高效交流的机会基本丧失,听、说等语言基本特征所要求的能力得不到平衡协调发展,挫伤了学生的运用热情,也挫伤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情绪,无法培育出主动、高效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的可能和表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它本身就像建筑行业预先准备好的图式和零部件,通过建筑者的积极主动劳动来现场高效地匹配出一个新的工程产品和输出理念模式。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所要求善于建构知识的终身自主学习者,使他们能够愉快地自我控制学习的必要过程,养成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对积累的内存信息积极主动挖掘,对暴露在交际现场的语料扬弃式评估、取舍,培养学习者的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学习知识观,情绪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必要的反思和震荡,为了能客观地践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在英语教学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可把握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学生是建构知识的第一实施者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倡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要求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他们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必要发挥;强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料和话题语境,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令其接受现成的可能带有主观色彩和个人价值取向的知识信息。该系列理论历来重视学生是学习的把持者。建构主义强调当个体主动地建构与理解知识时,才会心情愉快,目标明确,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效率才会高。对学生来说,生活的质量是由学习的质量来决定的,而学习的质量是由学生的主动性决定的。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这样学生既能积极主动参与又极力展示自己的个性,不但锻炼了英语交际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做好学生建构知识的“脚手架”

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下,教师的作用已不再是给予“真理”,而是“在确定的经验领域里,在概念建构上给予学生支持和控制”,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也只能具有参考价值,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方和主流语言。在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工程师和信息的霸主,而是像苏格拉底式的“助产士”;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唯一主角,而是转换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等服务性角色,教师走下了课堂的圣坛并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信息统计和共同分析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走下“讲坛”,消除传统意义上发育起来的至上心理,平等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真正做到由知识技能的占有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帮助者。符合时代行业要求的教师不是古板的教书,而是教学生巧妙地学,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应对学生有信心,放手让学生支配课堂资源,更应该明确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适应和动手能力,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竞争、实践的机会,并要建立学生喜闻乐见的奖励机制。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获得足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英语学习成为良性发育的可持续过程。

(三)设置适当的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笔者认为“少”指教师少讲,“精”指学生精练,巧练,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任务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往的媒介和表述手段,只有当任务对学习者来说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可接受性,并且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时,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发生。因此教师要客观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教学任务;设计有探究性的教学任务、设计能产生合作多赢效果的教学任务、设计开发学生潜力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应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解决问题,构建新知识,形成必要突破。同时,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必须对任务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必要取舍,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相关无用信息可能带来的情绪焦虑,选择与学生未来择业相关的话题以及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时代话题作为日清日新任务。例如笔者曾设计过这些话题:贸易洽谈、欧洲建筑、魅力中国等元素,让组别内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和管孔搜集资料,最后把自己小组的成果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大家,来接受学友的评估,教师与未参与项目的学生一起综合做出评判,并提出改进建议 ,使其作品接近完美以期资源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不同有意义的任务,相互交流启发、影响,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合作意识,拓宽了知识面,丰富、深化和发展了对同一知识主题的多重理解,而且还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英语语言参与实践,做到了以英语语言做事的能力培养。同时,掌握了大量现代信息和技能。

(四)创设真实的、具体的、多元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特别提倡情景性认知思想的梳理和发育。他们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主体之外,必须依赖于具体的认知个体,具有个体性、认知性、应用性和做事性的多重特征。知识必须依存于具体情境才对使用者有实际的交际价值和意义。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景而抽象地存在,是存在于具体的、情景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它本真具有和情节主动结合的天然特点。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和把握。所以英语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才能形成相应的知识运用情绪和心情。英语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师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人物的机械完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外部环境的创造上,西安科技大学除聘请外籍教师教学外,还定期邀请美国环球志愿者来学校辅助英语教学,给学生提供与来自不同英联邦国家的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创造具体的、真实的学习环境。此外,组织各类英语活动,如演讲比赛、英语节目汇演等。也给学生创造一些参与外事活动的义务服务工作机会,让学生积极实践,见证实际构建的表现和场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学习知识在情境中的复杂变化,锻炼知识的运用能力,突出学习的有效性。

高校英语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探索。笔者认为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值得同行尝试,它本身不失为必要的探索手段和载体,能够积极发挥各个学习主体的作用,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成为真正学习的建构者。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由注重教师“教”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主动实现这个有机的转化;由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可能的突破。笔者相信,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尝试、不断探究,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一定会走出困境,使得英语语言能够积极地在各个行业领域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1] Marion Williams& R.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e Approac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 李红媛.社会建构主义-英语泛读教学的新视角[J].环球论丛,2007(2).

[3] 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教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 罗侃淳,李燕妮.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育心理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

H319

A

王卉(1965-),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教育。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英语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