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地方化策略研究——以台州市高校为个案的探讨

2012-08-15邓为民

关键词:台州理想信念校园文化

邓为民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临海,317000)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在整个思想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据统计地方高校占我国高校总数的95%,地方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占全国本专科在校生数的93.20%,可以说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地方高校的特征及其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其一,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往往立足于服务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地方培养应用性、适用性人才。因此,地方高校生源主要为本地学生,只有较少部分是外地生源;毕业生多在高校所在地的县市区等一些中小企业或基层单位就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实践环节也主要在高校所在地进行。另外,我国地方高校相当一部分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发展或合并而来,这些学校中的教师相当一部分为本地人。这样,地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者、发生环境、实施途径等和高校所在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关。

其二,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受地方生活传统、地域文化影响突出。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重地,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想信念有着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吸取地方文化中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理想信念教育融于其中,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和感化作用。

其三,地方高校多在中小城市,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辐射不如其他重点高校直接,其资源也受到了限制。这决定了地方高校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其中的一部分教育内容需就地取材,也使得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地方文化、地方政治经济等地域资源介入地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支撑

其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大众的实际生活开展教育”;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与时俱进,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

其二,是理想信念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外在表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论证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有巨大的教育作用;教育来自生活,随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其三,接受理论认为,接受过程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接受者是接受主体,在授与受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其生活经历和接受环境(教育环境、物质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对接受效果有较大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接受过程,通过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双向互动,在教育环境的有效配合下,接受主体经过理性的权衡和验证,产生对理想信念的认同、内化。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个人政治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四年的生活环境与高校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弘扬地方民族文化和地域精神,发掘地方高校所在地的历史人文资源,根据地方高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设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是提高地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一条直接而有效的途径。

三、台州市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概况

和全国其他所有院校一样,台州市高校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受到了因市场经济不成熟和政治法律体制不健全带来的弊端及网络负面影响的冲击。而且台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负山枕海,交通不便,远离省会杭州这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影响到台州高校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台州民营经济发达,高程度的经济私有化让百姓重商轻文,受环境影响,学生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台州外贸经济活跃,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具有或亲或疏的海外关系,他们的理想信念受到了西方思潮的负面影响;浙江沿海地区诸如基督教等宗教发展迅速,加上台州历史上佛教盛行,致使部分学生有宗教信仰或宗教暧昧现象。

但尽管在资源和交通受限的情况下,台州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再加上台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为台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台州既没有国家特殊政策,也没有好的区位优势去引进外资,却创造了很多的经济奇迹。如综合经济实力从浙江地级市的倒数而跃居前列;从以简单农业生产为主的产业发展变为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摇篮、中国重要工业生产出口基地等。台州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经济成就,与台州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是分不开的。学界将台州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赋予时代内容,概括为台州精神。所谓台州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台州的生动体现,表现为“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能合作,不张扬”。[1]台州精神为生活在台州的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极为直观且深厚的文化支持。

第二,台州在经济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与台州成功的政治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台州的政治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民本政治的全面推进。如台州椒江区早在1988年开始了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现已实行20余年,扩大到了全市,而党代会常任制已为党的十七大所肯定,确定了其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措施在全党逐步落实;始发于温岭基层的民主恳谈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政治参与、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提供了新的尝试,现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发展社会民主政治的新形式。再如,台州民营企业发达,台州市各级党组织一直积极探索在民营企业进行党的建设,早在1984年,台州市就在18家民营企业建立了基层党组织,而截至2011年4月,全市31391家非公企业已发展党员34119名,建立党组织4043个。其中,2756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100%组建了党组织。[2]台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过程中进行的探索创新,为台州各高校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政治观上提供了极为鲜活的内容。

第三,在争取民族独立及解放斗争中,在台州这块土地上涌现出了大量的可歌可颂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现在台州各县市区存在很多的烈士陵园就是例证。其中,著名的有新中国史上第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的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位于路桥区的抗日民族英雄陈安宝烈士陵园等。这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为台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良好载体。修于明代为抗倭而建的台州古长城及新建的戚继光祠堂等,能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第四,台州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如台州下辖的临海市为台州建市前的政治经济中心,有21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台州历史上人才辈出,史籍立传的有96人,如有项斯、齐召南、戴复古等杰出历史文化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台州诞生了21名之多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台州是中国戏曲南戏的主要发源地,“台州乱弹”是浙江著名的四大乱弹之一,被文化部审定列为中国318个地方剧种之一。始于唐盛于明的台州“针刺无骨花灯”,有“中华第一灯”之誉。台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台州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土壤和养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提高台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课堂建设。理想超越现实,但源于现实。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除了在理论上讲清其科学性外,更要阐释其现实有效性和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这就需要科学全面而又实事求是地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成就,增强大学生的信心从而坚定理想信念。[3]台州各高校“两课”教学的教师及其他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者,要能熟悉台州改革开放以来在各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积极研究总结其取得成就背后的经验和规律,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或平时的思政工作。作为常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补充,台州高校可通过“请进来”的办法,邀请著名企业家,尤其是在企业发展和企业党建工作双赢的企业家,来开展讲座现身说法,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领悟党的方针政策,从而意识到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第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环节。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出,要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学习参观,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台州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无疑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科书。台州高校可组织学生利用暑期实践、专题调研、专业见习实习、创业、校外文化交流等各种形式,深入社区农村、工业开发园区、大型企业等一线及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切身感受台州大地所取得的可喜成就和人们的幸福生活,加深大学生对党和国情的认识;在学生基层的实习劳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观,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观。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任何高校都处在不同的特色文化区域之中,而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式过于单一,内容日益娱乐化,校园文化建设趋同性严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启示我们,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囿于资源的限制,要形成特色品牌,必须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而且作为校园文化的组织者即使不刻意去引导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当地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道德标准也会渗透进校园。台州历史悠长,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台州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时,可引入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而且在台州民营企业崛起的过程中,很多知名企业培育了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的主旨是以人本管理为视角,担待起社会责任,锐意进取创新,回馈社会,其中如吉利集团、苏泊尔集团、华海药业等企业在自身壮大发展的同时,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大力开展公益事业,讲政治,顾大局。这种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会春风化雨般地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地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地方化策略应注意的两对关系

其一,全国统一性与地方灵活性的关系。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上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系统工程并对其做出了全面部署。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地方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必须按照党和政府的全面部署去进行,其教育导向和培养目标必须和党中央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地方高校可以在实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对地域资源进行甄别,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于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丰富和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及途径。

其二,目标一致性和学生差异性的关系。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价值观念,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地方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入地域资源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及非本地生源学生的可接受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不相同、年级阶段不一样、择业目标不一致等原因,要求地方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在采用地方化策略时要区别对待,如理想信念教育中就业观的培养,低年级同学可多听来自一线企业家的讲座,而高年级同学更适合企业调研、实习。地方高校也有部分外地生源,这部分学生深受家乡文化的熏陶并对其有着特殊的感情,地方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引入优质地域资源时,也要适当肯定其他地方在相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避免伤害来自这些地方的学生的感情。

[1] 楼东.台州奇迹.台州模式.台州经验.台州精神[EB/OL].(2009-05-24)[2011-10-16].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

[2] 潘春燕.民企发展的红色动力源 非公企业党建台州样本扫描[N].台州日报,2011-06-29(2).

[3] 刘建军.试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多途径整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5(3):72-73.

猜你喜欢

台州理想信念校园文化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