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视阈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共同愿景构建

2012-08-15杜洁曾于芳沈岚

关键词:学习型愿景党组织

杜洁,曾于芳,沈岚

进入21世纪以来,“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等概念相继被写进党的重要文献和国家教育改革战略。在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之际,党的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全局的高度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做出整体部署,以应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建提出的新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国家教育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2010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组织建设方面明确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

一、党支部愿景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意蕴内涵

近10年来,国内学界从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术视角对学习型政党概念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不同的概念诠释。其中,周鲲鹏认为,“学习型政党是全体党员和各级组织具有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能让全体党员进行创造性学习并在学习中体会到工作和生命意义,能使整个组织获得快速应变能力和持续创造能力的政党。”[1]这个内涵界定既契合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真义,又突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特征,得到学界较为广泛的认同和引用。

美国组织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建设组织的共同愿景,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所在。建立共同愿景,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正是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关键。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处于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一线,党组织成员大部分都是业务骨干,因此,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的整体工作推进和战斗力发挥的基础。然而,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缺乏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普遍存在党务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状况。党务工作“就党建抓党建”因缺乏载体而显得虚空,业务工作因为与党建分离而难以创设意义。

二、党支部愿景建设的理论探讨

(一)党支部愿景的核心特征

根据彼得·圣吉的观点,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中,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它给人一种内心中“深受感召的力量”,它回答人们“我们想要创造什么”的问题[2]。

共同愿景为基层党支部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工作思路:通过学习型组织的灵魂——共同愿景的建设,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步切入,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种种做法,切实将党建理念创新转化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创新,实现从“学习”到“学习型”的根本转变,真正建设好高校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整体协调的功能和内在的生机活力。

将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共同愿景”概念引入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之中,充分发挥愿景的导向功能和党员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党员拟定个人愿景,通过汇集和充分酝酿统合出党支部愿景,激发党支部的协同合作与团队学习,强化学习动机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联度,建设具有人文性、组织性、超越性和实践性等核心特征的党支部愿景。人文性特征紧扣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突出党的建设中“人”的主体性因素。组织性特征紧扣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组织的存在,突出党的建设中“组织”的共同体因素。超越性特征紧扣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突出党的建设中“持续超越”的发展性因素。实践性特征紧扣马克思主义政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凸显基层党员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对攻克难关的主动担当和先锋模范的先进性因素。

(二)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视阈

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有关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以及主客观关系时应用主体性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对近代主体性哲学进行了积极的扬弃,在哲学史上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性理论。主体性理论对党的组织建设而言具有方法论意义。主体性是指“作为认识与实践主体的人的本质属性”,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其现实的社会关系中生成的本质特性。主体性的内涵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本质规定性及其与客体的对应关系中表现出的主体的基本属性”,包括“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实践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等”[3]。“人的主体特征反映在社会历史领域,集中地表现为人对历史的创造上:整个历史发展是一个物质运动的过程,是必然到自由的发展过程,作为物质运动的驾驭者、有意志的能动的主体的人,其实践过程就是对人类历史创造的过程。”[4]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主要从共同性、实践性与目的性三个方面分析人的类存在。“共同性是类存在的社会人的行为纽带,实践性是类存在的社会人的条件,而目的性是类存在的社会人的旨趣。”[4]人的类存在的目的性决定了人对于愿景的追求,人的类存在的共同性决定了人类各种组织共同愿景存在的可能性,人的类存在的实践性决定了人只有在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动态系统中才能憧憬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愿景。

在倡导终身学习和组织长青的学习型社会的时代中,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地应该把自身建设成为各类社会组织中最具有不断创造和持续超越特征的学习型政党组织,同时深刻认识共同愿景建设对于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主体性作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三、愿景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探索

成都大学是一所城市型综合性地方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和较强职业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部肩负全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任务,为进一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把党建工作落实在基层,把党的凝聚力体现在基层,把党员的先进性践行在基层,大学英语教工党支部紧密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以大英教改为中心,提出“以共同愿景推进基层党组织实现从学习到学习型的根本转变”的党建目标,力图通过党组织成员的共同学习和持续学习顺利达成这一目标。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和目标,该支部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多项切实可行并富有实效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一)厘清党支部共同愿景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区域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存在着区域不平衡与学生个体不平衡的现象。二是教学观念亟待更新,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更多地关照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青年人在跨文化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与交际能力的培养需求。三是大学英语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建设从整体投入和个体意愿方面均存在不足,一些高校更倾向于优先重点建设应用性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对公共基础课程师资培养投入不足,部分教师缺乏知识更新和科学研究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四是教学模式相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模式多仍然停留在以老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受众的传统单一形式,教学中对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引入和应用明显不足,难以激活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大学生群体对学习信息内容和知识传递方式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不利于有效达到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目的。

针对这样一些问题,大学英语教工支部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组织思想沙龙和专家论坛等教研活动方式,展开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通过深入的讨论,大家逐步明晰并深度认同党支部建设的共同愿景:实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化协同可持续发展。党支部确立“以教改目标促成党建目标的确定、以党建目标保障教改目标的实现”和“党性铸师魂、师德促教风、教风带学风”的工作思路,提出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重点,学教管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多力作用”的教学管理新模式,以当年全校大学英语四级过级率为基准,提出每年递增5%的教改目标。在该目标的指引下,该支部教师与学院党总支一道,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提出了“以共同愿景建设推进党组织实现从学习到学习型的根本转变”这一党建目标,以党支部的建设带动党员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以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带动和引领整个教师团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涨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大学英语教学中。

(二)优化党支部组织设置

该支部有党员教师15人,占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总数的38.5%。在党员教师中推选了3名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同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定期开展组织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为党支部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按照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以党支部委员为成员,积极打造首席学习官队伍。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是中央对各省市党委组织部门的要求,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灵魂人物,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在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方面,党支部明确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基本标准:一是政治思想过硬,有较高的思想政策水平;二是业务素质过硬,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三是组织领导和合作能力强,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四是作风深入务实,关心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工作调研;五是清正廉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率,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

(三)开展深度汇谈与组织学习

在统一了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大学英语教工支部开展了系列的主题活动,将政治理论学习与教学部的重难点工作有机契合,对大英教改的落实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创新落实教学管理新理念,扎实有序推进教学改革。从“学、教、管”三方面着手,形成合力作用于学生,实现“学-教-管”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新格局。该教学部两位教师作为主研人员的 “学-教-管教学新模式理论与实践”项目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和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强化教学观摩研讨环节,落实说课、评课、议课等形式的实践教学研讨。坚持规范推进教学研讨,定期开展“名师示范课”、“党员示范课”等教学观摩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讲精练,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课后,教师在教研室交流教学心得,进行教学研讨。

坚持学生归属学院走访调研,准确把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探讨工作的着眼点。大学英语教学部党政领导带领教师走访各兄弟院系,主动与院系领导和班主任沟通,听取合理意见和建议,交换学生学习情况,共同商讨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效果。

党员老师带头,主动深入学生,深入学生早晚自习,辅导学生学习,和学生交朋友。该支部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与学生深入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在党员教师的带动下,大学英语教学部的教师都主动与班主任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交换学生学习与成长情况,确保信息通畅。

(四)愿景党支部建设初显成效

经过支部建设的积极有效推进,明确了使命,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党员的角色意识,激发了党员工作热情,体现了党员的表率作用,更多的是带动了整个教师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务实进取工作氛围。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全校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提升幅度均大大超过原定的目标,基于愿景党支部建设的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在学院总支的领导下,大学英语教工党支部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风气正、业务精的基层党支部,围绕着共同的党建目标和教改目标积极开拓,务实奋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初显成效。

四、小结

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创造统合凝聚成员发自内心渴望的组织共同愿景文化,需要紧密结合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目标,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深度会谈与组织学习,民主地建立一个持续关注师生学习与发展的共同愿景,以及为实现这一愿景而需要大家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共同愿景启示我们,要凝聚全党的意志力,形成组织共识,统一众人方向,从而形成合力,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经由这一共同愿景的讨论共享、求同化异和最终厘清,党组织成员的主体性意识与作用可以得到极大的激发,真正实现每一位组织成员都深刻烙上协同创造与持续超越的学习型组织特征,从而促进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1]冯颜利,吴兴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述评[J].理论探讨,2010(6).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238.

[3]崔自铎.主体性与主体性原则的科学涵义[J].人文杂志,1993(1).

[4]周家荣.以人为本: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兼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对主体间性哲学观的引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5).

猜你喜欢

学习型愿景党组织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清华党组织公开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