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探析

2012-08-15陈海明

文教资料 2012年22期
关键词:社团德育高职

陈海明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1.高校学生社团组织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

在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团是1904年京师大学堂的抗俄铁血会,当时的青年学生可以通过集会、演讲、办报、发传单等方式抗议日本、俄国在我国东北发动战争。1919年“五四”前后一大批现代意义的社团风起云涌,这是“五四”新文化和民主爱国运动的直接产物。

学生社团的群众性、民主性、趣味性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参加,在我校有一半以上的在校学生参加了大学生自己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极大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第二课堂的引领者。

2.高校学生社团功能

2.1 社会功能

学校的专业教育和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很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扎实的学生走向社会后不能适应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这就需要他们在学校期间有一个让他们掌握好社会技能的平台。高校中能提供给最广泛学生的社会技能锻炼的平台就是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实际上就是高校中的社会组织,学生社团能够将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作用于大学生,学生在这些仿真“社会”组织中学会与其他会员的沟通合作和处事方式,认识和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模式;通过社团中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式,进行人的情绪调控、人的心理调适和人际关系调整;大学生通过社团文化,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规范、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并与社会达成一种动态平衡与协调,促使自身的社会化,从而在社团文化中锻炼足够的社会技能,社团成为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补充渠道。

2.2 文化功能

高校的社团文化,是指学生社团在长期的高校社团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学生社团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主要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价值观、社团精神、社团品牌文化等主要方面。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和谐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重要内容。学生社团文化的蓬勃发展,对繁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氛围,提高校园活动质量和层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它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同时,社团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存在和隐性课程,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产。各社团以其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社团生活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些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2.3 德育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自由选择社团组织并在各种社团组织和社团活动中放松思想压力,调节情绪,舒展身心,社团已经成为他们自由表达思想和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活动之后可以有更大倍数的精力和智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由于学生参加社团和社团活动具有空前的积极性,极其明显的群众性、主体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使得社团这一活动平台成为校园中最好的三自教育实践平台。学校可以适应教育改革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使得大学生在活动中实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教育效果也更为显著,成为名副其实的最佳德育实践渠道。

3.高职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3.1 学生社团德育功能边缘化。

目前,学生在学校社团活动成绩既不计算学分也不计入学籍档案。学生社团活动仅仅作为学生的自由课外活动,没有进入学校的德育课程。学校没有把社团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必要途径。

3.2 指导工作力度有限。

目前大多数学校主要依靠课时补贴的形式给予社团老师指导工作量,很多指导老师参加一次活动,来回交通费实际上就超过了补贴的费用,因此许多老师指导不够积极。教师也有着似乎更重要更核心的工作——课程建设、学术发展要做,社团发展毕竟不是学校要求的专业和课程建设,只要挂钩就能完成职称晋升,对教师们的考核不痛不痒。

3.3 经费短缺,活动场所缺乏,硬件条件有限。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仅仅依靠每位会员缴纳的20-30元会费作为活动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社团发展的需要。学生活动经费主要满足于传统品牌科技文化体育项目,也不能挤出部分经费支持社团发展。经费短缺成为社团发展的一大瓶颈。另外,许多学生社团都没有固定的场所,很多社团在教学楼活动,但是即使是周末和晚上,附近也仍有很多课室在上课,社团活动也被迫暂停,由于许多体育场馆实施社会化运作,很多体育类社团活动基本不能正常开展,学生社团发展严重受阻。

3.4 社团干部培养欠缺。

社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团干部的个人能力和责任心,但社团干部大部分是在社团中自然产生,然后在活动中成长,团委除了能顾及学生会团委会等重要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培养之外,顶多能兼顾培养到社团联合会的主要学生干部,很少有精力去系统地培养各类学生社团的干部,所以社团学生干部始终感觉是杂牌军,战斗力十分有限。

3.5 社团发展严重不平衡。

由于高职院校三年学制的限制,大一加入社团,大二才开始参与管理和组织工作,刚刚熟悉了社团情况,大三上学期就交接,实际上只能为社团服务一年就要匆匆忙忙地把社团工作交接给下一届,这使得社团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只能依靠部分责任心非常强的负责人重振旗鼓才能做出一点成绩,一旦负责人没有选好,就可能直接导致社团发展低迷甚至断节,一蹶不振。部分社团在交接过程中遗失或者偏重本社团的历史积淀和精神积累,导致社团发展没有特色。也有一些社团仅凭着少数成员的一腔热血在维护,逐渐失去了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发展空间日益萎缩。还有一些社团活动一味地迎合娱乐需要,忽视主题和内容的倾向,忽视活动的目的性,追求单一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功利性,部分活动过于依赖商业机构,商业气氛过于浓厚,其影响力和德育效果大为削弱。

4.发展社团文化的对策

4.1 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防止社团德育功能边缘化。

社团发展应纳入学校德育体系整体规划,过程控制和目标评价。建议学校根据当前形势,树立新的课程观,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看做是选修了一门重要的社会实践课程,从而立体地构建高职院校科学的育人课程体系。将学生的社团活动记入学籍档案,并核算学分。如,知识理论型的社团成员学习成果,可通过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知识竞赛和论文写作比赛等形式进行考核,并给予1-2个学分;技能型社团成员的学习成效可以通过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等方式进行考核认定,并给予1-2个学分;也可以从管理素养的角度给予社团负责人计一定的学分;学校应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社团分才能毕业,从而有效地利用学生社团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的提高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4.2 切实解决学生社团发展中面临的经费短缺,场地设施受限问题。

学校层面应专门调研学生社团发展的瓶颈问题,结合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围绕学生社团发展所需配置和优化各类资源。提供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经费,保证学生社团活动正常开展。大力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场地、活动条件。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和参加社团、民主决策社团管理事务、自发组织社团活动,说明学生社团文化的建设的中心点在于对学生的重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解除管理控制型的资源管理模式,建立面向学生开放、服务学生的开放资源服务模式。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3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

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工作指导,把握正确方向。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在社团管理中渗入学生党团建设工作,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团组织,加强学生社团的政治思想建设,延伸党团德育手臂,扩大党团组织的覆盖面,更好地加强党团在学生社团中的群众基础,促进社团组织建设和德育功能的实现。

4.4 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活动。学校团委应根据实际情况,每年通过举办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展演等方式,进一步活跃社团活动,扩大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为学生社团发展注入活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学校还应切实解决社团活动经费短缺和场地受限的实际问题,支持社团的活动正常开展,支持学生社团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5 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使那些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要有计划地对学生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把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纳入到团学干部体系,设立社团工作德育学分,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从事社团工作及其业绩,通过他们凝聚更多的学生,使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

总之,重视和支持学生社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可以活跃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锻炼大批的学生骨干和社团精英,学生社团可以成为高职院校新时期“文化育人”战略思想的重要支撑,符合学校长远的发展需求。

[1]张连义.学生社团建设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J].社团管理研究,2012.

[2]邱兴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对策和建议[J].首都教育学报,2012.

[3]李南南.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轻工教育,2012.

[4]秦燕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

[5]温雪.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1.

猜你喜欢

社团德育高职
缤纷社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